一型糖尿病属于重大疾病吗(一型糖尿病属于罕见病吗)
“1.5型糖尿病”,您听说过吗
□本刊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马乔博
■受访专家
李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马瑜瑾 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内分泌科主任
18日至20日,由洛阳市医学会等主办,河科大一附院、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0·河南省Ⅰ型糖尿病论坛(第二届)”“2020·中国洛阳·内分泌代谢性罕见病论坛”在洛阳召开。其中,临床表现介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成人Ⅰ型糖尿病,也被称为“1.5型糖尿病”,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病例
55岁的赵先生,因“口渴、多饮、多尿”就诊,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为15.1毫摩尔/升,诊断为Ⅱ型糖尿病。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并起始应用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本脲(niào),血糖得到了控制。不过,半年后,他发现服用药物控糖效果越来越差,住院检查发现,其胰岛功能严重衰竭,这才被确诊为成人Ⅰ型糖尿病,也称作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定义
属于Ⅰ型糖尿病的亚型,发病机制与Ⅰ型糖尿病相似,具有隐匿、迟发、胰岛功能衰竭速度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介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之间,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病率
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且高于经典Ⅰ型糖尿病。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害所致。
易误诊
其发病初期,表现为Ⅱ型糖尿病的特点,且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预警
出现以下3个信号,提示糖友患的可能不是Ⅱ型糖尿病,而是成人Ⅰ型糖尿病。
信号1:体型偏瘦,大多数Ⅱ型糖友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
信号2:没有代谢综合征,大多数Ⅱ型糖友常伴有代谢综合征
信号3:联合用药后血糖仍飙升,大多数Ⅱ型糖友服用多种口服降糖药或是加大剂量可控制血糖
诊断
有赖于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其中,谷氨酸脱羧(suō)酶抗体是公认诊断最敏感的免疫指标。
①糖友年龄≥18岁
②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③诊断糖尿病后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④排除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治疗
降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初始治疗,如果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处于可控良好状态,可考虑使用DPP-4抑制剂类药物,如西格列汀,并根据病情进展用胰岛素替换。
特别提醒
●成人Ⅰ型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避免加速胰岛细胞衰竭。
●在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之前,如果患者有前面提到的相关预警信号,应常规筛查胰岛自身抗体,从而早期发现并正确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崔宏远
来源: 洛阳晚报
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
很多人会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得的,1型糖尿病是小孩子得的,这种根据年龄来简单粗暴划分并不准确。在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第十三届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就有一对父女同患1型糖尿病,确诊时间不过相隔几个月而已。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提醒,判断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另外,靠症状来诊断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迟了,现代医学已经完全可以提前从“数据”来判断疾病,因此规律的体检不能少。
在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有一对情况比较特殊的父女,陈先生和女儿雯雯(化名)。陈先生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是在2018年1月份。
“回家没多久,我就发现雯雯也不太对劲,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多,于是带她去医院查了一下,几个月后女儿也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陈先生说,雯雯马上升小学二年级,年龄小还不太懂病情,有时候看同学吃饭吃得香,什么都想吃一下。确诊1型糖尿病后,雯雯必须开始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一天要打上四针,饮食也必须要控制,于是陈先生在学校旁租了间屋子,由奶奶来专职照顾她,也方便帮雯雯注射胰岛素。
“很多人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病,1型糖尿病是小孩病,其实两者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打了17年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省人医确诊其实是2型糖尿病,17年的胰岛素其实都“白打”了。
而在青少年中,1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确实是1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但是10岁-20岁之间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现在2型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他就曾遇到过15岁的少年,体型很苗条,看着像1型糖尿病,最终证实是喝糖水饮料给喝出来的2型糖尿病,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也回去了,不用到注射胰岛素的地步。
“要最为准确地判断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得测胰岛功能、做免疫和基因检测。(杨彦)
糖尿病的认识
接触保险工作,才了解,糖尿病通常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一般得2型糖尿病比较大气,1型糖尿病属于重大疾病,但是有的保险公司确诊,打半年胰岛素就理赔@内分泌糖尿病医生小白 #糖尿病防疫科普# @糖尿病同伴 @糖尿病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