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40岁的糖尿病平均寿命(40多岁的糖尿病人的控制标准)

中国循环杂志 0
文章目录:

40岁有糖尿病,会短寿4.2年!13.5万国人队列研究

9月10日,Diabetes Care杂志发表的一项中国全国性队列研究(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研究)提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预期寿命缩短以及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在该研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6年随访期间,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风险分别增加61%和8%,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9%和10%。

此外,糖尿病还与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昏迷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40岁时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缩短了4.2年和0.7年。

在血糖正常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患者中,男性40岁时的预期寿命分别为38.2年、37.5年、33.9年,女性则分别为43.3年、42.6年、39.1年。

心血管死亡是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预期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约占40%或更多)。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国人死亡风险和预期寿命的关系

该研究还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联程度因年龄和居住地而异。

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RR=1.71)和心血管死亡风险(RR=1.75)均高于城市地区糖尿病患者(RR分别为1.50和1.41),年轻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高于老年患者(RR分别为1.89和1.42)。

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年轻人全因死亡(RR= 1.13 )和心血管死亡风险(RR=1.20)均高于老年人(RR均为1.03),农村地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高于城市地区(RR分别为1.18和0.98)。

值得注意的是,65岁以下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增加了191%,明显高于男性(增加77%)。这可能与女性相关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弱有关,但其潜在机制仍有待探索。

该研究于2013年从中国普通人群中纳入135 405名成年人(≥18岁),其中10.5%患糖尿病,36.2%处于糖尿病前期。中位随访6年期间,5517人死亡,其中糖尿病患者和处于糖尿病前期者分别有1428例和2300例。

来源:Associations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With Mort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A National Study. Diabetes Care, SEPTEMBER 10 2024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 ),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40岁患糖尿病减寿10年

目前,糖尿病年轻化态势已开始逐步颠覆其在人们心中“老年病”的传统印象。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早早患上糖尿病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小事。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在30岁、40岁和50岁确诊为糖尿病的人,预期寿命分别缩短约14年、10年和6年。

该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团队主导完成。此外,癌症、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健康障碍以及传染病和肾脏疾病,也都会让糖友折寿。 与老年人患糖尿病不同,早发型糖尿病(通常定义为40岁之前发病)病情复杂,病因多与生活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年轻人患病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多有不健康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久坐少动、常吃外卖等,高脂、高热量、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会为糖尿病到来按下“加速键”。二是体重和腰围没控制好,超重和内脏脂肪过量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降低人体葡萄糖利用效率。三是家庭原因,与基因遗传和家庭生活环境均有一定关系。 在病情特点上,论文指出,与年龄较大的糖友相比,早发的2型糖尿病可能“攻击性”更强,表现为体重、血压、血脂更高,血糖难以控制,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过早死亡。

大家也不必太过焦虑,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是能够推迟糖尿病发病的。年轻时一直维持或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的人,中老年时期健康状况好;且生活方式改善得越早,效果越好。 (via 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40岁患糖尿病减寿10年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王 昕

本报记者 郭诗颖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年轻化态势已开始逐步颠覆其在人们心中“老年病”的传统印象。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早早患上糖尿病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小事。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在30岁、40岁和50岁确诊为糖尿病的人,预期寿命分别缩短约14年、10年和6年。

该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团队主导完成。他们利用两个大规模数据库,对19个高收入国家的151万余人数据进行了分析。在影响寿命的死因方面,心血管疾病占比最大,约占30%~45%,此外,癌症、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健康障碍以及传染病和肾脏疾病,也都会让糖友折寿。研究者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谢状况长期较差的累积作用。通过筛查和强化血糖管理,实现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或管理,对于预防远期并发症和保护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昕表示,从前说起年轻人得糖尿病,大家都以为是自身免疫问题导致的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诊断出原被视为“老年病”的2型糖尿病。“昨天就收治了一个因糖尿病酮症住院的18岁女孩,是2型糖尿病患者,来院时血糖已经飙升到31毫摩尔/升,非常令人担忧。”

与老年人患糖尿病不同,早发型糖尿病(通常定义为40岁之前发病)病情复杂,病因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王昕指出,年轻人患病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多有不健康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久坐少动、常吃外卖等,高脂、高热量、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会为糖尿病到来按下“加速键”。二是体重和腰围没控制好,超重和内脏脂肪过量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降低人体葡萄糖利用效率。三是家庭原因,与基因遗传和家庭生活环境均有一定关系。

在病情特点上,论文指出,与年龄较大的糖友相比,早发的2型糖尿病可能“攻击性”更强,表现为体重、血压、血脂更高,血糖难以控制,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过早死亡。

王昕解释,葡萄糖随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糖浓度过高或急剧波动时,会无声无息地侵蚀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另外,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速人体组织的炎性病变,增加其他疾病风险。这个过程虽慢,但伤害是持久存在的。通常糖尿病确诊10年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并发症。如果一个30岁的年轻人确诊糖尿病,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能在40多岁就出现肾脏、眼、足,甚至心脏的病变,对于他的预期寿命影响极大。而且,早发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代谢综合征,需要全方位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系统地疾病管理。

“大家也不必太过焦虑,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是能够推迟糖尿病发病的。”王昕指出,年轻时一直维持或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的人,中老年时期健康状况好;且生活方式改善得越早,效果越好。一是要合理饮食和运动,少点外卖,抽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二是控制体重和腰围;三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筛查,尽量做到早诊早治。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