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轻微的二型糖尿病能治愈吗(轻微的二型糖尿病能控制血糖吗)

营养和医学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可以根治吗?

#2型糖尿病可以根治吗?#

目前2型糖尿病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控制。

**一、疾病特点**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它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长期的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使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的肌肉、脂肪和肝脏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则是指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二、现有治疗手段及控制效果**

1.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控制**:

-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是关键。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天所需的热量。例如,一位体重70千克、轻度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大概需要1500 - 1800千卡的热量。主食应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的摄入,减少精制谷物和糖的摄入。蔬菜应多吃绿叶蔬菜,每天不少于500克,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同时,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像动物油、油炸食品等应尽量少吃,而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和奶制品等。

- **运动锻炼**:

- 规律的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快走,速度一般在每分钟100 - 120步左右;或者骑自行车,速度适中,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 - 年龄)的50% - 70%。

- 此外,适当增加抗阻运动,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训练、仰卧起坐或深蹲等,可以增加肌肉量,肌肉组织是消耗葡萄糖的重要场所,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 通过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甚至有少数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而无需药物,使血糖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被根治,一旦生活方式放松,血糖很可能会再次升高。

2. **药物治疗**

- **口服降糖药**:

- 有多种类型的口服降糖药可供选择。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α -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能够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例如,患者在进食主食时同时服用阿卡波糖,能使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明显减小。

- 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还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但由于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如增加体重、水肿等,使用时需要谨慎。

- **胰岛素治疗**:

- 当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或者患者处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急性并发症、手术、严重感染等)时,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等多种类型。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胰岛素注射方案,如基础 - 餐时胰岛素方案,即使用长效胰岛素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控制空腹血糖,再在三餐前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但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也很常见,而且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等并发症。

3. **代谢手术**

-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常见的代谢手术包括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等。这些手术主要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限制食物的摄入和(或)改变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从而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例如,胃旁路术是将胃部分为一个小胃囊和一个大胃残端,食物绕过大部分胃和十二指肠直接进入小肠下段,这样不仅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量,还改变了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了血糖代谢。部分患者在手术后血糖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停用降糖药物,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并且术后患者仍需要长期的医学监测和生活方式管理。 虽然目前无法根治2型糖尿病,但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可以让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加上它不同于1型糖尿病,多是后天形成,因此很多患上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希望能治好。于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跟医生询问的时候,经常会问,2型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内分泌科医生解释,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关于2型糖尿病可以治愈吗?医生表示,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病人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只要接受规范治疗,就可以不可以获得和正常人相同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但是,糖尿病的疗法,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疗法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医生指出,糖尿病人最好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正常体重。过度肥胖者应适当限制饮食,使体重减至正常范围。不要暴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可以常吃小米粥。含有丰富的磷、钙、铁、硒、锌、镁等元素,可调节血糖水平,利尿降压。还有荞麦饼、玉米粥、赤豆粥、大麦粥、豆腐、豆腐脑、豆腐丝、麦麸饼、燕麦片、煮玉米笋、黑芝麻糊、黑豆饼、烤黄豆、煮白扁豆、绿豆饼。

蔬菜类宜食:蔬菜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淀粉类蔬菜除外),因蔬菜含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另外,洋葱、甘蓝、西红柿等还含有生物类黄酮,其为天然抗氧化剂,能维持微血管的正常功能等。提倡糖尿病患者多食用蔬菜。还有苦瓜,所含苦瓜皂甙被称为“植物胰岛素”,有明显降糖作用,尤其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食用。

适宜的食物:海带、紫菜、煮扇贝、清蒸鳝鱼、煮蚌肉、清炖黑鱼、海蜇皮、炖泥鳅、煮田螺、清炖鲫鱼、清炖鲢鱼、煮牡蛎、炖青鱼、清炖黄鱼、清炖草鱼。

宜食水果:草莓、山楂、桑椹、猕猴桃、香蕉、无花果、石榴、柚子。

1 / 1

1型、2型糖尿病无法根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糖尿病困扰,不少非正规机构也借“治疗糖尿病”的名义大肆敛财,那么糖尿病能根治吗?

资料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璐瑶/摄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1型、2型糖尿病无法根治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和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报,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是不能被根治的疾病!

部分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调节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得很好;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去除病因后,一部分患者的血糖能恢复正常; 部分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最常见的 1 型 和 2 型糖尿病,现在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打持久战,是糖尿病患者必须作好的思想准备。

糖尿病治疗以控制为主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饮食治疗要患者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均衡个主要影响的比例,并且尽量避免食用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