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药会产生依赖性吗(糖尿病吃药会产生依赖吗)
糖尿病的第一大谣言:吃了降糖药以后就会产生依赖性?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普及一下糖尿病的几大谣言,日后糖友就不要再被骗了。
第一个,吃了降糖药以后就会产生依赖性,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有很多的患者是需要长期用药,而不是因为药物引起的依赖,而是因为自身的胰岛功能或者是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出现的。
比如有些药物,二甲双胍类药物、GLP one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等,这些药物又能改善胰岛功能,而且能够减轻胰岛素的抵抗。而且很多患者在生活方式等改善了之后也是完全可以停药的。
因害怕吃上降糖药后会加重糖尿病,进而拒绝服药,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碰到了一个糖尿病的患者,他说自己已经发现糖尿病两三年了,但是因为害怕吃上降糖药之后,再也离不开降糖药,最害怕产生药物依赖性而拒绝服用降糖药,甚至认为吃上降糖药之后,服用的剂量会逐渐的增大。
但是他的饮食和运动疗法并没有让自己的血糖达标,血糖依然还是比较高的,超出了正常值范围。
对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建议是加强糖尿病健康饮食的宣传教育,通过糖尿病饮食疗法,结合适当的有氧运动,确实能够使一部分糖尿病的患者血糖达标,从而避免了服用降糖药物。
这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稍微松懈一点儿就会使血糖升高。
要想彻底治愈糖尿病真的是不可能!
对于那些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依然不能使血糖达标的人群,医生还是建议尽早的根据医生的建议应用合适的降糖药物,争取让自己的血糖达标。
其实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目的,并不是要彻底的根治糖尿病。
我们治疗糖尿病的真正目的是让自己的血糖在波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太低也不会太高。
即要保证人体各器官组织正常的用糖需求(对机体生长和活动消耗的主要能量来自于血液中的葡萄糖),又要减少由于高浓度血糖刺激对神经、血管壁及组织器官带来的副作用。
不管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还是应用降糖药物,我们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血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保证人体足够能量的前提下,减少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从而达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就必须长期吃药?血糖稳定了,能不能停药?
血糖稳定了,能不能停药?
糖友获得短期减药、停药的例子很多,但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之前血糖高的飞起,短期控制好以后可以获得一段时间的减药/停药”,这不仅发生在疾病早期,如果中长期管理中出现这样的状态也是可能的;另一个是那些超重/肥胖的2型糖友,通过有效合理的体重管理,可以获得一段时间的疾病缓解,也自然可以短期减药/停药。
不管是短期血糖爆高的负担,或是超重/肥胖来自于体重的负担,减轻之后,身体会短暂的“喘息”,减药或停药也就自然发生了。而如不存在这两个前提,往往就需要持续的控制,而血糖控制稳定了是不是还需要持续用药?下面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在认识上的变化。
在以前,对于糖尿病,我们需要控制什么指标、到什么样一个水准,并不是很清楚。随着这二三十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对于糖尿病风险的一些归因,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不仅血糖,还有血压、血脂、体重也会影响到糖尿病的发展与危害。
基于这些考虑,在糖尿病之外,血糖控制之外还需要管理血脂、控制血压、控制体重。又随着几类新的药物问世,我们对于这药物的需求和管理价值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只是降糖,后来安全降到正常的血糖,再往后就是降糖之外,它还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心脏、肾脏、体重等获益。
因此,不仅有效地控制血糖,现在的药物还能兼顾血压、血脂,并且更好地去控制未来的心脏、肾脏风险的话,我们对于糖尿病管理的考虑就从只考虑血糖的“能少用药就少用药”,变成了目标长远持续管控、降低风险,也就是有些药物“能不停就不停”了。
总体而言,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长期稳定,也不应自行停药,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科普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