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轻度糖尿病的血糖值是多少(轻度糖尿病的血糖指标)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血糖值高到多少算危险?明确说出一个数值,要注意调节

糖尿病,慢性疾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疾病,它可引发很多严重并发症,也就会给身体带来更多损伤,寿命也会因此大大缩短,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也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主要是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基本上已经不分年龄,任何年纪的人都有可能中招,就不得不让人引起重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为了让血糖保证在稳定状态,也是需要做很多努力,其中有一个重点,还是希望糖尿病患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是了解血糖达到多少算危险。

那么,血糖值究竟高到多少就算危险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要按照不同情况来分析的,且危险程度也没有标准,要知道,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是3.9-6.9,也就是说血糖值高于7就算是危险值,已经可以说是高血糖了,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调节,离糖尿病也就不远了。

这是在正常值的基础上,高出7就算危险,但如果是本身血糖就高,或者已经被判定为轻度糖尿病人群,血糖值高于13.9就算是很危急的情况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自己其他并发症的风险相对就比较高,主要是血糖波动太大,对心血管造成了较大的损伤。

其实,对于以上两种情况,还不是最危急的,需要注意的一个血糖危险值应该是16.7,这个数值可以说是很高了,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影响的不仅仅是心血管,还可能给身体其他地方带来更多损伤,所以,一定要引起关注,并及时的进行调节。

血糖值突然升高到16.7,比较容易引起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还有一种就是高渗高血糖综合症,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危急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

而血糖值之所以会升高到16.7,很有可能是发生了感染,或者是糖尿病患者突然停用了胰岛素,第二种可能性会比较高,主要是有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会有一些抵触或者误解,也就会导致用药错误,自己随意的就停药了,所以才会让血糖突然升高很多。

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要知道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血糖也就容易有大的波动,所以,对于胰岛素不能说停就停,即便出现耐药性,也要咨询医生再进行停药或换药。

血糖值高到16.7,该怎么降下来呢?

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血糖值不及时的降下来,可能就会对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要知道这种血糖值是急性上升,一般的药物很难降下来,为避免出现更危急的情况,需要紧急送医,才能有效的降血糖,对健康也不会造成太大威胁。

特别提醒不要忽视这种突发性的血糖升高,一旦发现就要去医院,就别想着拖了,或者是想着吃点药甚至有人想要以多吃药来降下血糖,这些做法都是很危险的,建议不要盲目尝试

血糖老是波动大,是咋回事?

没有正确合理用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保证血糖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按照医生嘱咐正确合理的用药,就显得很重要,若是不能合理的用药,自己随意的更换药物,或者说停就停,就很容易让血糖波动,特别是本身血糖就不算稳定的人,更要合理的用药,不要觉得自己长期吃药,就等于是半个医生,对于疾病和药物治疗,还是不够深入了解,每个人情况也不相同。

忽视血糖水平,不定期测量血糖

要想更好的保证血糖不升高,就要多关注血糖水平,只有及时的掌握血糖水平,才能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异常情况,也可以及时的去解决问题,不至于让血糖一下子升高很多,给身体带来危急情况。

建议血糖不够稳定的人,每周连续监测3-4天血糖情况,每天都要进行多次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早中晚都要进行测量,可以了解到动态血糖情况。

仍然有不良习惯

控制血糖,不仅要靠药物,还得配合生活调理,生活调理就在于养成良好习惯,杜绝一些不好的习惯,只因哪些不好的习惯,会破坏血糖水平,导致血糖出现过大的波动,从而给身体带来较大的损伤。

不良的习惯主要有懒得动、经常熬夜、喝酒、抽烟,还有就是饮食上也是不管不顾,特别的随心所欲,想吃啥就吃啥,可糖尿病人群最怕甜食、油炸、腌制食物,还有就是精细的主食,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好,血糖不产生波动才是奇怪。

如果你是一个糖尿病患者,以上问题有没有注意过,对于自己的血糖水平,有没有过定期的检测,药物是不是按照医生嘱咐去服用了,你都能做好的话,血糖应该比较稳定。

参考资料:

1. 《控制餐后血糖,记住这 5 点》·丁香医生·2016.10.9

2. 《糖尿病人“酸到中毒”,咋回事?》·健康界·2022.4.22

糖尿病初期没症状,血糖多少才正常?

一个叫做张宝的女孩,今年16岁。她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温柔的父母,一个可爱的弟弟,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但是,一切都变了,张宝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父母对此非常伤心,但他们毕竟是父母,他们支持张宝,并给了她很多关心和安慰。

张宝接受了治疗,但是她仍然不能控制她的血糖水平。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玩耍,去学校,去上课,去参加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对身体的血糖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糖尿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身体像泡在糖水里慢慢发炎,因此,血糖多少才算正常?

血糖多少才算超标呢?

根据《中国慢性病防治指南》(2017)的规定,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11.1mmol/L,均可被认定为血糖超标。

血糖超标的危害,长期血糖超标会导致血糖过高,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可能导致眼病、肾病、血管病等并发症,也可能导致脑梗塞、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糖超标的预防,首先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每天定时测量血糖,及时了解血糖水平,并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其次应该控制饮食,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减少摄入热量,控制饮食结构,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最后要多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

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慢慢发展,症状可能没有明显的表现。糖尿病的症状是由高血糖引起的,但是血糖不断升高,症状才会逐渐出现。因此,糖尿病的早期没有症状是正常的。

糖尿病的早期没有症状,但是有一些可能的征兆,可以提前发现糖尿病。这些征兆包括:饮食习惯改变,经常口渴,尿量增多,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皮肤发痒,感染易发等等。如果有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糖尿病,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

此外,糖尿病的早期没有症状,但有一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等。这些人应该定期检查血糖,及时发现糖尿病,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总之,糖尿病的早期没有症状,但是可以有一些征兆,可以提前发现糖尿病。同时,有一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应该定期检查血糖,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什么血糖是标准的?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它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是3.9-7.2 mmol/L,其中3.9-5.5 mmol/L是正常的血糖水平,5.6-7.2 mmol/L是轻度糖尿病的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是3.9-7.2 mmol/L,其中3.9-5.5 mmol/L是正常的血糖水平,血糖低于3.9 mmol/L时,可能是低血糖,而血糖高于5.5 mmol/L时,可能是高血糖。

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是3.9-7.2 mmol/L,其中5.6-7.2 mmol/L是轻度糖尿病的血糖水平,血糖高于7.2 mmol/L时,可能是糖尿病,而血糖低于5.6 mmol/L时,可能是高血糖。

正常血糖水平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疾病,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多种药物,帮助控糖,原理是哪些?

常用的控糖药物有双胍类、大环内酯类、胰岛素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α-肽类等。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一类有效的降糖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素(IRS)的活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抑制α-糖苷酶在小肠内的活性,从而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从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α-肽类药物:α-肽类药物可以抑制α-肽的合成,从而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也是保护自己健康的有效方法。

血糖正常值最新标准:不同年龄标准不一样!

目前,我们国家糖尿病人群已经高达1.3亿,排名世界第一,其中90%是二型糖尿病患者。

更为可怕的是,在庞大的人口之中有将近4成人群,不知道自己平常的血糖水平,以及有将近7成的人,发现血糖升高以后没有控制达标。

最终,增加了自己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同年龄的人群,血糖的要求不一样

对于正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每天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他们的空腹血糖可以维持在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低于7.8mmol/L。

对于40-60岁的中年人群,由于生活压力非常大,日常饮食非常不规律。所以,他们的空腹血糖可以维持在4.4~6.1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小于8.0。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体内的胰岛素和各种代谢激素分泌也逐渐下降。因此,他们的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6.1~7.0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8.0~10.0之间。

对于年龄在75岁以上的人群,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已经非常少了,血糖容易升高,但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又容易出现低血糖。

所以,他们的空腹血糖可以维持在7.0~9.0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8.0~11.0之间。

哪些人群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不会无缘无故找上一个人,而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以下几类人群:

1

50岁以上人群:身体逐渐衰老

随着年龄的上升,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降糖作用的敏感性会降低,即产生胰岛素抵抗;其次,随着年龄上升,身体脂肪构成比例增多,更易肥胖,也就更容易患糖尿病。此外,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会减少,进而会降低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有条件应每年到医院做一次体检,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治疗。

2

肥胖者

腹部肥胖危害更大,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问题,即代谢综合征。

建议男性腰围应<90厘米,女性腰围应<85厘米。

3

“三高”发病基础相似

高血压和高血糖、高血脂不少都合并存在,因为它们发病基础相似,包括超重、不健康饮食、运动较少等因素。

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当然,高血压也可出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

4

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既有显性遗传,又有隐性遗传的因素。如果父母及往上一辈的人中有患2型糖尿病的人,子女患病的几率会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人。具体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糖尿病风险评分表来估算。

控制血糖,饭后禁忌有哪些?

×喝浓茶:饭后马上喝浓茶会影响消化和吸收,最好30分钟后再喝。

×吸烟:饭后马上吸烟会促进人体对烟雾中有害物质的吸收,不利于健康。

×大量喝水:饭后立刻大量饮水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如果觉得饭后口干难忍,建议少量饮水。

×饭后唱歌:饭后马上唱歌,会增加大脑的兴奋度,导致胃部缺乏血液供应,影响正常消化。

×饭后开车:饭后大脑缺乏血液供应,身体反应能力也会跟着下降,最好休息30分钟后再开车,

×马上运动:饭后马上运动,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下垂及做过胃部切除手术的人群尤其不利。

×立即洗澡:饭后最好休息1小时~2个小时再洗澡,防止消化不良。

×马上睡觉:饭后马上睡觉,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胃食管反流,影响身体健康。

控糖小贴士

1、血糖高,主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还要注重粗细搭配。

2、荤素搭配的吃法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有帮助的。

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坚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

4、对于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

5、血糖并不是控制得越低越好,而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内。

6、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控血糖方式。

来源: 约见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