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关系)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港中大发现13种生物标志物 可预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新社香港1月23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23日公布,由中大领导的跨国研究发现13种生物标志物,可准确预测糖尿病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据悉,该项研究由中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领导,来自全球11个国家及地区共23位专家参与,研究耗时逾3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知识综述。

中大表示,现时香港有约70万名糖尿病患者,即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数字还在急剧上升。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住院和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尽管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但目前临床上仍未能准确识别出高风险群组。

研究团队195个生物标志物中,发现了当中13个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当中表现最突出的生物标志物是NT-proBNP,当患者体内 NT-proBNP水平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

论文共同高级作者、中大医学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学术)马青云表示,这项研究指出在临床风险预测中纳入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以及发展糖尿病精准医疗的潜力。研究团队下一步将系统地比较不同的预测方法,以找出将糖尿病患者进行风险分类的最有效方案。马青云相信,当确定了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准确预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指引将会被改写。(完)

糖尿病患者,第一杀手是心脑血管病?关联大揭秘!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最害怕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血糖控制不好。”确实,血糖问题是糖尿病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你知道吗?真正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第一杀手”,其实是心脑血管病!

听起来令人震惊,但事实摆在那里: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许多人忽视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健康危机?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破局”?接下来,让我们根据科学研究与医学经验,揭开这个关乎生命的重要谜题。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纽带”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会导致人体内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而高血糖不仅会损伤血管壁,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增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医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到4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险甚至可能在糖尿病确诊之前就已潜伏——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阶段,也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血管损伤:长期高血糖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慢性损害,导致血管变得脆弱并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三高”问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其中高血脂会加速血管堵塞,引发冠心病或中风。

慢性炎症:糖尿病会引发全身低度慢性炎症,进一步恶化血管健康。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仅是糖尿病的核心问题,也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心脑血管病的威胁有多可怕?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威胁尤为突出。数据表明,在所有糖尿病相关死亡中,约75%是由心脑血管病导致的。常见的致命性心脑血管病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俗称中风)和心力衰竭。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往往症状不典型。如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可能会有剧烈胸痛的表现,而糖尿病患者由于神j病变,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或疲劳感,甚至完全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病,治疗起来更加棘手,愈后也更差。

如何识别风险信号?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警惕以下可能提示心脑血管病的信号:

胸闷、胸痛或心悸:这些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前兆。

头晕、肢体无力或语言不清:脑卒中的典型表现,需立刻就医。

下肢水肿或呼吸困难:可能提示心力衰竭。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特别是平躺时加重,需警惕心脏问题。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综合管理糖尿病,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以下是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控制血糖:严格监测血糖水平,保持空腹血糖在4.4-7.0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10 mmol/L。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

管理血压和血脂: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降至2.6 mmol/L以下,必要时通过药物干预。

戒烟限酒:吸烟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应坚决戒烟。饮酒也需严格限制,建议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

健康饮食:遵循“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全谷物、坚果和深海鱼,少吃红肉、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

保持体重: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和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车,同时结合力量训练。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心电图、心脏超声和颈动脉彩超,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病的蛛丝马迹。

管理情绪:长期压力和焦虑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通过瑜伽、冥想或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情绪。

药物和干预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来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包括:

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但需评估出血风险后使用。

他汀类药物:用于控制血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降压药:如ACEI或ARB类药物,不仅降压,还能保护肾脏和心脏。

部分高危患者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我的观点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糖尿病患者如果只盯着血糖,而忽略心脑血管病风险,就相当于忽视了真正的“敌人”。只有通过综合管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优化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威胁。

健康的生活需要坚持,而良好的管理需要科学。糖尿病患者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活下去”,而是活得健康、有质量。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从今天开始,重视心脑血管风险,守护自己的生命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这3个指标异常,心血管会遭殃!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3倍,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1.4倍,脑卒中风险接近翻倍。

关键风险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升高的HbA1c与心肌梗死风险相关:每增加1%,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7%。

建议控制目标:HbA1c应≤7.0%;年轻患者可控制在6.5%以下。

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共同存在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建议控制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30/80毫米汞柱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LDL-C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如果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它运送的胆固醇就可能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也就是动脉硬化斑块,血管就会变得狭窄,影响血液流动,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建议控制目标:

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小于1.8mmol/L;如果已经合并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小于1.4mmol/L;其他情况可以放宽至小于2.6mmol/L。

仅供科普,具体诊治和用药请基于医生处方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