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图片)
当心,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的症状
根据我国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15-2017年间,十八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近30多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2型糖尿病的症状以及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体征和症状通常发展缓慢。有一些患者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而不知道,在体检中才发现。
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的因素包括:
- 体重
超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脂肪分布
如果脂肪主要储存在腹部,那么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在其他地方储存脂肪(如臀部和大腿)的风险要大。如果男性腰围超过40英寸(101.6厘米)或女性腰围超过35英寸(88.9厘米),那么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 不运动
运动量越少,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消耗葡萄糖作为能量,使细胞对胰岛素更敏感。
- 家史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本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特别是在45岁之后。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会减少运动量,并且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不足以被归类为糖尿病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糖尿病前期通常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
如果怀孕期间患上了妊娠糖尿病,那么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新生儿体重超过4公斤,那孕妇也有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是一种以月经不调,毛发过度生长和肥胖为特征的常见病症 ,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 皮肤变暗
皮肤变暗的区域,通常在腋窝和颈部。这种情况通常表明胰岛素抵抗。
医生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大多会出现 2 个症状,一定要注意
【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半夜三点我正在值夜班。急诊室的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冲进来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搀扶着妻子,满脸焦急。
"医生我老婆这两个月总是觉得口渴,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特别频繁。最近她还说视力突然变得模糊,走路都不稳当了。"男人焦急地说道。
看着眼前这位面色苍白、略显消瘦的女士,我立刻警觉起来。作为从医二十年的内分泌科医生,这些症状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
经过详细问诊我得知患者张阿姨今年48岁,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特别爱吃甜食。她告诉我最近两个月来,即使天气转凉,她还是会觉得特别口渴,一天要喝掉三四升水。
"张阿姨您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下降?"我一边在病历本上记录,一边询问。
"对对对!我以前70多公斤,现在只剩60公斤出头了。我还纳闷呢,明明吃得比以前多,怎么反而瘦了?"张阿姨恍然大悟地说。
我让护士立即为张阿姨测量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达15.6mmol/L,远超正常值。随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张阿姨患上了2型糖尿病。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接诊的另一位病人,王先生一位45岁的企业高管。他来就医时也是因为莫名其妙地消瘦,还伴有疲劳乏力的症状。最特别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伤口愈合特别慢,一个小口子要很久才能好。
在我行医生涯中,像张阿姨和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糖尿病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最典型的两个早期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
多饮多尿这个症状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反映了人体内部复杂的代谢紊乱。当血糖升高时,渗透压失衡会导致细胞脱水,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强烈的饮水欲望。过多的糖分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就导致了频繁排尿。
体重下降则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件好事,殊不知这种非正常的体重下降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发挥能量作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能量供应,这就造成了体重的持续下降。
张阿姨在得知诊断结果后显得特别沮丧:"医生,我这是不是就要天天打胰岛素了?"
我安慰她说:"别担心只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
接下来的半年里张阿姨认真遵医嘱,调整了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快走半小时。她的血糖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体重也稳定在健康水平。最让她高兴的是,那些困扰她的症状都明显改善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体会到,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症状本身,更在于它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果不重视这两个早期信号——多饮多尿和体重异常下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糖尿病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患者与医生的长期配合。及早发现症状,及时就医诊治,加上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完全可以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多饮多尿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预防胜于治疗,对健康的关注永远不会太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2型糖尿病的十大征兆,这些高危人群必须筛查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完善糖尿病筛查,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眼底检查、末梢神经感觉检查等,不仅仅是单纯检测空腹血糖。
其中,糖尿病高危人群指的是年龄≥40岁;存在血糖异常;超重:BMI≥24或肥胖BMI≥28、或腹型肥胖:男腰围≥90cm,女≥85cm;工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久坐;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长期应用特殊药物等人群。
什么是异常血糖值?正常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而小于7mmol/L,叫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如果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叫糖耐量异常。
临床上称血糖处在这两个范围内(两者之一和同时)的人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血糖代谢功能已经受损,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到了这一阶段的人被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可以引发许多可怕的并发症。据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引发100多种并发症,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其中以酮症酸中毒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常有感染,外伤,手术,妊娠,分娩胰岛素治疗中断等因诱发。
糖尿病患者的肺结核发病率较常人高出3到5倍,且易形成空洞,并易发生尿道炎,膀胱炎,胆囊炎,牙周炎,鼻窦炎等感染。
心血管病变以动脉硬化多见,表现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心绞痛等,微循环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失明,四肢干性坏疽。此外,可有神经系统表现,见四肢麻木,酸痛,皮肤有蚁走感,感觉过敏或消失。
2型糖尿病的征兆多尿。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口渴。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体重略减轻。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虚弱和饥饿感。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持续疲劳感。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伤口愈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视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脚麻。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尿路和阴道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