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药物速查下载(查有糖尿病药有哪些降价品牌)

问上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看过来:200多种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速查,建议收藏

糖尿病的控制与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用生活方式、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控制,稳定血糖水平,保证正常生活和避免并发症。

其中,饮食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一切治疗手段都要以控制饮食为前提,当饮食控制得好时,有些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也能降血糖;而饮食控制不好时,不论用药物还是胰岛素,降糖效果都会被无节制的饮食给破坏。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食物糖尿病人能吃吗?”“这个吃了会不会升血糖?”“这个的含糖量是多少?”这类的问题充满着他们的生活。

这里,送上240种我们生活中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方便糖友们。建议收藏,以便随时查询。

控制饮食的核心:升糖指数

升糖指数(GI)指的是同样100g食物,进入人体两小时后,血糖升高的相对快慢。

有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比较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速度慢,这些就是低升糖指数食物;有的食物进入胃肠道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入血液比较快,这些是高升糖指数食物。

有些食物虽含糖量高,但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反而慢。而有些食物含糖量少但却可能引起血糖迅速升高。所以一种食物能不能吃,主要看它的升糖指数高不高,而不是甜不甜。

食物升糖指数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类型等。即使是相同类型的食物,也会因烹饪方式、咀嚼程度等诸多因素造成不同的升糖指数。

如何知道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是多少?就要看下面这几张表格了,这里列出了常见的240种食物的升糖指数,高血糖的你可要收好啦——

1、谷物类2、蔬菜类3、水果4、豆类5、乳制品6、糖类7、包装食品、方便食品8、饮料和其他

一般来说,升糖指数小于55的是适合糖友的健康食品,可适量多吃没关系。大于70的食物则需要适量少吃。

此外,控制饮食的摄入顺序也很重要,建议糖友们遵照蔬菜、主食、肉类、汤的顺序进餐。先吃粗纤维的蔬菜,以增加饱腹感,而后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


问上医,让更多人拥有健康,让健康更简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不吝您的点赞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医保报销累计新增药物744个(附医保目录查询入口)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经过此前的6轮调整

已累计新增纳入744个药品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

总数已增至3088种

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

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

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调整工作已正式启动

将于11月份完成谈判并公布结果

医保目录新增了哪些药品?

2019年

医保药品目录常规准入部分共新增了148个品种。

其中通过常规准入新增重大疾病治疗用药5个、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36个、儿童用药38个,绝大部分国家基本药物通过常规准入或被纳入拟谈判药品名单,74个基本药物由乙类调整为甲类。

2020年

共有119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

其中新增了17种抗癌药,包括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等新药好药,以及部分新冠肺炎治疗药物。

2021年

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

新纳入药品精准补齐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

其中新增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治疗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重要药品,为我国数万患者带来了希望。

2022年

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56种,肿瘤用药23种,抗感染用药17种,罕见病用药7种,新冠肺炎治疗用药2种,还有其他领域的用药6种

2023年

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特别是戈谢病、重症肌无力等多年未得到解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疾病治疗用药被纳入目录。

药品目录如何查询?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查看最新版药品目录

输入药品通用名称

进行查询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下载完整目录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哪些值得关注?

哪些药品

有望纳入目录?

目录外5类药品可以申报参加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包括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等。

目前,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式为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5年内新上市药品

今年医保药品

目录调整有哪些重点?

经过多次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经累计调出395个疗效不确切、易滥用、临床被淘汰或者即将退市的药品。

8月至9月为专家评审阶段。

在谈判环节,医保谈判专家将分组与医药企业就药品支付标准进行“面对面”谈判磋商,并根据谈判结果决定药品能否进医保、以什么价格进医保。

期待更多好药进入医保

切实缓解百姓看病后顾之忧

来源:呼伦贝尔i城事儿

编辑:贾丽娟

降糖药利拉鲁肽成“减肥神药”?华东医药、爱美客、复星医药等10余家药企入局 争夺百亿减肥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利拉鲁肽半支,一百斤指日可待”、“0.6mg的注射结束,体重减了3斤”,在某社交平台上,利拉鲁肽成了备受追捧的减肥网红产品。

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注射液最早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由于其在减重方面治疗效果显著,也被市场追捧为“减肥神药”。

就在今年7月中旬,华东医药(000963.SZ)宣布,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在此之前,华东医药还递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成为国内首家提交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两个适应症注册申请并有望最早获批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原研方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化合物专利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将于2023年到期,在中国市场已到期。在此背景下,包括华东医药在内,通化东宝(600867.SH)、翰宇药业(300199.SZ)、复星医药(600196.SH)旗下江苏万邦、爱美客(300896.SZ)等国内药企纷纷发力,希望拿下首款国产利拉鲁肽。

降糖药成“减肥神药”?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诺和诺德原研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Victoza®)先后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由于利拉鲁肽在减重方面效果显著,诺和诺德也递交了该药品在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并先后于2014年、2015年分别获得FDA和EMA批准(商品名:Saxenda®),打入全球减肥药市场。

从临床数据来看,这款降糖药在减肥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从诺和诺德利拉鲁肽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来看,在坚持使用56周之后,约62%的肥胖患者体重下降了5%,34%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达到10%。

此外,据一项纳入328个案例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利拉鲁肽使用者相较于基线实现了8.47%的体重降幅,77.73%的患者相较于自身体重下降≥5%,34.06%患者体重下降>10%。

凭借利拉鲁肽在减肥适应症上的拓展,诺和诺德的减肥产品利拉鲁肽Saxenda®2020年全球销售额高达56.08亿丹麦克朗(约为人民币52.62亿元)。

另据公开信息,Saxenda®自上市以来保持稳健增长,2019年-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87.49%。

从整体来看,利拉鲁肽(降糖 减重)也为诺和诺德贡献了一大笔营收:202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约150.54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39亿元)。

而在国内市场,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于2011年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商品名:诺和力®),此后于2017年通过谈判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还续约纳入2019年版、2020年版及2021年版国家医保目录,该药品3ml:18mg规格的价格为410元/支。

随着纳入医保,利拉鲁肽注射液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容:销售规模从2013年的1.5亿元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14.94亿元,2021年国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为45%。

据西南证券研究报告统计,2021年,利拉鲁肽凭借14.94亿元的销售业绩,占据中国GLP-1市场绝对垄断地位。

另外,Frost&Sullivan数据分析指出,中国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19亿元,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元,并于2030年增长至14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原研厂商诺和诺德,目前全球利拉鲁肽注射液尚无仿制产品获批上市。而且,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也未在国内获批。

据诺和诺德2021年年报披露,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利拉鲁肽的化合物专利将于2023年到期,而该药物化合物的专利在中国已经过期。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大药企也开始摩拳擦掌,纷纷入局利拉鲁肽及GLP-1相关赛道,掀起了研发热潮。

10余家药企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中心(CED)官网,国内已有10余家药企在研利拉鲁肽。

目前进度相对最快的无疑是华东医药。

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从参股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受让所有的利拉鲁肽新药技术(糖尿病适应症和减肥适应症)之后,于2021年8月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并于2021年9月获得受理,该适应症目前已完成药品注册核查,有望于2022年底前获批上市。

另一方面,今年7月,公司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国内尚无厂家提交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8月2日,华东医药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深耕糖尿病用药领域近二十年,积累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雄厚的市场基础,未来利拉鲁肽获批上市后,有望凭借公司在基层市场的覆盖销售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快速放量。”

为研发利拉鲁肽注射液项目(含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糖尿病适应症),华东医药已付出了约2.88亿元的研发投入。

通化东宝的研发进度也处于第一梯队。

今年6月9日,通化东宝称,已递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受理,适应症为成人2型糖尿病。

“公司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主要用在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领域,目前不会考虑拓展该药品至肥胖或超重等新的适应症。因为一方面我们的发展重心还是在糖尿病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另一方面公司有布局其他降糖减重等多适应症产品如GLP-1受体激动剂索马鲁肽注射液和多靶点I类创新药等”,8月3日,通化东宝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通化东宝披露,截至公告日,公司在利拉鲁肽注射液项目中已投入研发费用约2.04亿元。

翰宇药业则成为国内第三家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的厂家(原研公司除外),有望成为国内首批取得利拉鲁肽上市许可的生产企业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翰宇药业不仅发力利拉鲁肽注射液,还同时布局了利拉鲁肽原料药。

继7月20日,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原料药上市登记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之后,7月28日,其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适应症的上市申请也获受理。

8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翰宇药业证券部了解其研发进展,对方称,“目前公司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已提交上市申请,等待国家药监局审批。”

对于公司是否会拓展利拉鲁肽注射液在肥胖或超重领域的适应症,上述证券部人士表示,“后期会考虑,对于新增适应症,公司也要重新提交上市注册申请的流程”。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10余家在研国内企业中,目前在开发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仅有4家

除了华东医药,其余3家分别为爱美客子公司北京诺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复星医药旗下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联合申请主体北京亦庄国际蛋白药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先为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进度较快的是复星医药子公司江苏万邦,其利拉鲁肽注射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相比之下,爱美客的研发进度较慢,今年4月27日的机构调研记录中,爱美客披露,“利拉鲁肽注射液主要用在体重管理,目前完成了一期临床,未来在体重管理的细分领域公司会持续布局”。

无独有偶,四环医药在2021年年报中称,“研发的利拉鲁肽针对肥胖适应症进入了临床III期试验的开发计划沟通阶段,不久将进入临床III期阶段”。

此外,在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体重管理领域,也有多家药企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恒瑞医药(600276.SH)获悉,其在研创新药诺利糖肽注射液,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合并至少一个体重相关并发症适应症,目前处于Ⅱ期临床研发阶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率先脱颖而出?

从渠道来看,华东医药在今年7月的一则机构调研记录中提到,“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处方药,其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也需要按照药品进行管理和注册,因此未来获批上市后的应用场景应该主要还是在医院,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使用。”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除了关注利拉鲁肽在研进度的先发优势,最终谁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取决于药企的渠道和市场推广能力,以及团队的售后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