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晚期表现有哪些(糖尿病的晚期表现是什么)
警惕!10种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出现了不要置之不理
#品质医声超能团##糖尿病##真相来了#
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人们生活改善之后发病率就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一亿。如果我们不早期识别糖尿病,任由其发展带来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后续治疗颇为棘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抓住这些小信号你就不会被糖尿病牵着鼻子走了。
从头到脚,帮你揪出糖尿病早期“小信号”
症状 1、视力变差你的眼睛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时别一味以为是眼科疾病,出现这种症状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据国外眼科博士指出,罹患糖尿病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值上升,出现眼球外协从而影响视力。长期的视物模糊要警惕二型糖尿病。
喉咙干燥似火烧,喝水喝不停,排尿也变得频繁。如此恶性循环,身体会始终处于缺水状态,使得人坐立不安,咽干舌燥。别以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有可能是糖尿在作怪,烦渴多饮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当你吃得多却瘦得厉害时,却是要警惕是否疾病在作祟,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都会使身体消耗更大。当你胃口良好,吃很多食物体重却在下降,就要当心糖尿病,这病会渐渐将你体内蓄积的能力消耗殆尽。
吃了很多食物却仍觉得饿,这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机能失常,导致脂肪、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胰腺分泌过高的胰岛素,就会促使大脑产生空腹感,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多尿是糖尿病的三大症状之一,体内血糖值升高,人体会敏感地获取到信息,并自动将其排除,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夜间尿频、夜尿增多的人群不要忽略这个信号,这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足部麻痹或疼痛很多人并不会很在意,单纯地以为是走得太多所致,以为多休息就会好转。殊不知,足部麻痹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糖尿病神经损伤是从下往上发展,足部症状就是最早期的信号。
别以为皮肤瘙痒就是皮肤有毛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中也有皮肤小信号。如皮肤又干燥又发痒,脖子腋下皮肤都发黑,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专家指出,这类皮肤问题与血糖低下身体脱水有关。
我们所说的这个症状,很多人会认为是亚健康的表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也有疲劳,因为胰岛素分泌太少时,容易切断体内能量供应,使人产生疲劳感。但疲劳的确是非特异性的症状,除了糖尿病、甲低、贫血、癌症等都可有这个表现。
正常人的伤口有自我修复愈合的能力,当罹患了糖尿病之后,这个能力就会被削弱。这是因为,高血糖会阻止血液流通,减缓伤口愈合进度,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还会损伤神经组织。如果出现这个信号,别犹豫,赶快去医院就诊。
身体免疫力差时容易感染细菌,极差时感染真菌,而念珠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糖尿病就是这类真菌的媒介,让真菌在皮肤上大肆感染,并扩散到生殖器。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从中获益,及早识别糖尿病,避免受到糖尿病后期并发症的侵扰。
作者 品质医声 陈薪羽
@红网医声@头条健康情报局@芒果医声@头条健康
提醒:糖尿病的到来时,睡觉时身体会有5个“反应”,需及时警惕
随着如今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单从饮食上看,餐桌上也不再是绿油油的一片,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鱼、肉、海鲜。然而,这样的饮食改变也并没有让我们们变得更健康,反而让糖尿病等疾病越来越靠近我们。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临床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几乎是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的1/4。很多人只听说过糖尿病,但不知道具体的症状和表现,所以很容易忽视。那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
1、出汗、抽筋
许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抽筋的症状,这是由于他们白天运动量大所导致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钙元素流失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睡觉时也很容易出现腿抽筋的问题。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很可能会由于体内血糖水平的升高,造成身体出汗和抽筋。
2、夜尿增多
血糖异常会导致我们体内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尿液增多。这是糖尿病的常见表现之一。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导致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从而使得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进而增加渗透压,导致体内产生渗透性利尿问题。
而处于睡眠状态的人新陈代谢也相对较慢,这就会受到尿液中葡萄糖的影响,导致出现多尿和夜尿增多的问题发生。
3、口干舌燥
一般来说,保持健康身体的人通常血糖水平都会比较稳定,睡前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口口干舌燥的问题。但是生活中许多人即使喝了很多水,却仍然会出现口干舌燥的问题。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糖尿病侵袭后没有得到积极的控制,所造成的血糖持续升高,从而刺激到我们的口腔黏膜。
这是因为在高血糖的环境中,我们的渗透压会发生变化,这时口腔就会受到反复的刺激,从而就会产生口干舌燥的感觉。很多患者会希望通过喝水来缓解这种情况,但是随着自己的饮水量增加,就会出现排尿量增加的问题。
因此,如果出现这种特征,则表明我们的血糖已经升高。在平时,要积极控制自身的血糖,减少对口腔的刺激,否则口干舌燥症状会持续,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
4、皮肤瘙痒
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尤其是在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由过敏引起的,但这很可能与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有关。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就可能会导致我们体内的糖分无法被及时代谢,就会导致皮肤发痒的问题发生。
5、失眠
由于糖代谢的紊乱,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就会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从而导致自己的睡眠质量下降。此外,许多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恐慌、多梦等不适症状,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的睡眠。
总之,如果我们经常出现以上5种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发出的求救信号。特别是对于那些超重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来说,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此外,无论自己是否有糖尿病等相关疾病,都要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安全,避免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提醒:身体出现5个征兆,说明糖尿病正在恶化,并发症紧随其后
56岁的赵阿姨身材肥胖,有高血压,不喜欢运动,喜欢吃油腻和高脂肪的食物,在五年前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服用二甲双胍来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最近几个月,她出现了呼吸急促、心慌、口渴和多尿、视力模糊、左脚踝瘙痒,有时右手麻木和针刺感。于是着急地到医院询问。
“医生,我一直在按时吃药,为什么我糖尿病还会严重呢?”
听了赵阿姨的解释,医生马上给她做了相应的检查,测出随机血糖16.7mmol/L、空腹血糖8.7mmol/L,随后尿检发现镜下红细胞大于3个,眼底镜检出现血管硬化现象,诊断为糖尿病恶化导致的并发症,然后告诉她。
“这是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典型表现,说明病情在恶化,身体在发出这些警告,你应该多注意预防以防病情加重!”
糖尿病恶化的情况在中国很是多见,但由于这些表现都是非特异性的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所以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身体损害,极大影响着后期的疾病进展。
因此警惕糖尿病恶化征兆显得格外重要,但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不是很了解,不能很快地觉察到疾病的恶化,所以适当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能帮助我们从源头上找到方法,并有效地预防病情恶化。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糖尿病的多发呢?
一、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基因和环境因素主要发挥作用,其中基因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Ⅰ型糖尿病中,基因突变改变了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造成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也与遗传有着一定相关性。
除了遗传易感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外,饮食习惯在糖尿病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原来的玉米、红薯等粗粮为主到现在的糕点、精细粮食以及化工合成食品大肆垄断我们的饮食区,又怎么不会造成所谓的“富贵病”的出现呢?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极大的增加了血管内糖分和胆固醇的含量,是三高的重要原因。
然而,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饮食,还有常被忽视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也会影响身体,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状态很容易出现波动,尤其中年人的生活压力加重,是糖尿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人们处于压力之下时,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因此导致脂肪分解加速,血糖水平上升,从而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导致胰岛细胞衰竭和缺乏,从而出现胰岛细胞的衰竭以及糖尿病的症状。
年龄作为一种不可控制的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研究调查表明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远大于青年人,其中导致糖尿病最可能的原因是机体胰岛β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减退,同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弱所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清楚了上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我们能大概了解如何预防疾病,降低自身发现该疾病的潜在危险系数;那么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糖尿病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缓解疾病恶化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怎么识别糖尿病的恶化征兆
糖尿病恶化有什么征兆吗?
二、医生提醒:身体出现这5个征兆,说明糖尿病正在恶化1、 血尿
尿液的性状是我们每天都可观察到的,出现任何异常变化都应认真对待,但也不必过度惊慌。
泌尿系统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血尿,将其与糖尿病肾病区分开来很重要。高血糖引起的体内代谢紊乱可导致肾脏血管硬化和阻塞,并破坏肾小球基底膜,导致红细胞渗漏和血尿的发生。
如果在早期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糖尿病肾病会进一步发展并导致更严重的症状,从而出现水肿和蛋白尿。
桂林医学院医师许怡文、李清初等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进展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测试中,循环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C的水平增加,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增加他们发现这些测量值会随之增高,这为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合理的依据[2]
2、 视物模糊
如果你早上醒来时眼睛很模糊,这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迹象。它主要是由糖尿病侵犯眼部血管引起的,可导致血管增殖闭塞,从而引起眼部的缺血,导致一系列危及视力的疾病。[3]
患有糖尿病眼病病人眼底镜检查可以发现血管出现纤维化、增殖,眼底出现硬性或软性渗出,从而形成血管瘤,导致玻璃体积血甚至是视网膜脱离以致失明。
视力缺失对病人的生存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威胁,越到后期病情越严重,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地关注自己是否有视物模糊的症状 。
3、足部瘙痒溃疡
是否时常感觉足靴区有蚁走感但起初并不在意,渐渐地出现皮肤的破溃,糜烂溃疡的表现,这就是由于肢体末端血管管径较细更容易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而出现增生阻塞,导致肢体的血供减少。
它主要发生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身上,他们还没有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但由于脚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出现了化脓、糜烂、溃疡、甲沟炎或脚部皮肤感染。
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很难与糖尿病联系起来,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因为如果早期不进行干预和治疗,任由其发展最后可能会导致整个足部缺血坏死而被迫截肢。
4、 心慌胸闷
心脏是维持正常机体运转最重要的器官,当它的功能受到影响时很容易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需要及时的抢救和治疗。
由于高糖环对心脏大血管的影响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发生冠脉闭塞导致疾病早期出现休息时心动过速、直立型低血压,到了晚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猝死。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并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相关联。
糖尿病性心脏病很难被发现,因为它常常早期发病,而且冠状动脉疾病发病时往往没有疼痛。然而,由于梗塞的大小和心悸的高发生率,以及由于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而导致的高死亡率,预后不佳。
因此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出现明显的心悸且短时间内没有缓解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检查,通过冠脉造影(CTA)可以检测出冠脉的闭塞情况从而给予相应的必要处理措施。
5、 肢体麻木感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个征兆,最后一个是最容易忽视的症状,当肢体出现手套,袜套样的麻木、针刺感时说明我们的神经受到了损伤这种征兆提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正在发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容易导致约5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麻木、疼痛和强直等这些症状都不特异,需要我们留心注意。高血糖不仅影响外周神经,还会扰乱了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腺体分泌紊乱而出现异常出汗。
当影响到内脏神经时会抑制肠道的运动导致腹胀,从而引起便秘、消化不良,使肠道细菌的积聚和移位,严重者还会发生肠坏死穿孔从而危及生命安全。
现在的医疗技术可以采取肌电图和神经生理测试可以确定神经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以便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防止不必要的肢体损伤和神经萎缩的损失。
那如何缓解并发症恶化呢?
三、 预防解决措施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步骤是改善生活习惯。
我们都知道适当的运动能够通过提高机体代谢来降低升高的血糖水平,稳定疾病的发展,能很好地控制病人的体重,达到缓解疾病恶化的目的。
那么什么运动模式更适合糖尿病患者呢?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的结合能很好的促进糖尿病的缓解,这不仅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还可以增加肌肉含量,从而提高自身的代谢水平。[4]
除了运动,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及豆制品,但需要注意有些水果的升糖指数是很高的,像西瓜、葡萄、菠萝等,要尽量减少摄入。
如果通过上述调整生活方式后糖尿病症状没有改善,病人应该去看医生并开始药物治疗。
坚持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5]
很多患者在服药期间总存在着错误心理,认为自己头不痛了,眼不花了就是好了,为了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于是在没有询问医生的情况下自己停药。
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建议的,擅自停药很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出现某些急性并发症,而且也会加速糖尿病的恶化趋势,对身体的损伤会更加严重。
最后是新出现的控制糖尿病的外科手段,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手术现在已经非常普遍和先进。
对于仅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手段已不能控制的糖尿病,代谢手术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不仅可以纠正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代谢障碍综合征,还能很好的控制进食量,以维持体重达到减重和控制血糖的目的。
当我们出现血尿、视物模糊、足部瘙痒溃疡、心慌胸闷以及肢体麻木这五个征兆时,一定不要大意,这是我们的身体在提醒警告我们糖尿病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肾脏,视网膜,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了,为了缓解症状和躯体的不可逆损伤我们要积极的就医配合治疗,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不让糖尿病肆无忌惮地在身体里横行。
参考文献- [1]王露,白桦,韩梅,孙敬茹,孙雯雯,钱雪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22-26.
- [2]许怡文,李清初.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进展的危险因素[J].广州医药,2021,52(05):40-43 72.
- [3]张宝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防治[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121-122.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2.121
- [4]刘烨,王海宁.2021年ADA/EASD《糖尿病缓解专家共识》与《2022年ADA糖尿病指南: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肥胖与体重管理》解读——糖尿病缓解的定义与治疗策略[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05):299-302.
- [5]王明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4):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