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检查哪三个项目(糖尿病检查哪三个指标)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 除了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也很重要。患者平时测血糖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反映平均的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代表患者过去8~12周平均血糖的水平,并且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可更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另外,患者三个月或半年可测一次肝肾功能,可以方便医生对于用药进行调整。 对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可以每年一次,例如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下肢动脉检查、尿蛋白检查等。对身体各个脏器的进行及时监测。(via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友听好了:这5项检查坚持做,并发症才能不来找,身体会感谢你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其实并不在高血糖本身,而在由于高血糖所诱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旦出现,会对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并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治疗糖尿病除了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外,防治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以下这些检查坚持做,能及早发现异常,尽早控制并发症进展或远离相关并发症:
1.肾脏病变检查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并且已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为终末期,患者将需要终身进行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耗费巨大的医疗费用。所以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值,这些检查可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及早加以干预。
2.综合性眼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使患者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致盲。所以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应即进行综合性眼检查,如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少每1-2年复查一次,如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检查的频率应增加,可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
3.神经病变筛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出现时患者可有肢体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早期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多无症状,所以很容易被忽略。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及时发现早期的神经病变,所以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即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而后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4.下肢血管动静脉彩超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从轻到重患者可经历无症状-轻度间歇性跛行-中重度间歇性跛行-缺血性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坏疽的过程,最后可能需要截肢,所以推荐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双下肢动静脉彩超,以评估下肢血管情况。
5.足部检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密切相关,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糖尿病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所以推荐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包括是否有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有否感觉异常等。
以上检查均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内容,应坚持定期检查,并严格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远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