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首选什么药(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首选)

北京金英杰医学教育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 3 表搞定降压药选择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表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两倍。

高血压可致肾小球硬化,在糖尿病肾病(DN)中加速肾功能不全的进展,肾功能恶化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而纠正高血压可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Ⅰ 型糖尿病伴尿蛋白的患者,若不采取治疗,约 80% 患者进展为伴有大蛋白尿的严重肾病。50%-75% 患者在 10-20 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而 Ⅱ 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约 40% 的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严重肾病,另有 20% 在 20 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治疗目标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需优先考虑高血压的对症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收缩压(SBP)为 130 mm Hg,舒张压(DBP)为 80 mmHg。但舒张压不宜低于 70 mmHg,老年患者舒张压不宜低于 60 mmHg。

图片来源:Pixabay

药物选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和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滞剂类,因能降低蛋白尿,减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一般作为首选。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时注意患者出现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及剂量如表所示:

使用时可根据肾功能调节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若ACEI/ARB 类降压药物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可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者 ACEI/ARB 联合钙离子阻滞剂、利尿剂 α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等其他类降压药物治疗。其中要注意 β 受体阻滞剂会掩盖低血糖症状,而且影响糖脂代谢。

常用药物及剂量如表所示:

注:左旋氨氯地平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还能降低血肌酐和 β2 球蛋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对比

对国内国外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方案的降压效果汇总如下表:

注:MAP(平均动脉压)、 DM1(Ⅰ型糖尿病)、DM2(Ⅱ型糖尿病)

ACEI(普利类)和 ARB(沙坦类)对于Ⅰ型、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均有降压效果,且大多数研究显示,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且采用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不仅增加了治疗作用,其不良反应可以相互抵消或者至少不增加不良反应。

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选用药物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优化降压治疗,以达到最大疗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如何选降压药?药师:首选2类降压药中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表明,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 3%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既有高血压病人的特点,而且同时也有着糖尿病病人的表现。由于有相似的发病因素,比如说长期高热量饮食,大量饮酒,肥胖少动等,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一起出现,相互并存。研究显示,55.9%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而58%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那么,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每下降10毫米汞柱,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风险下降12%、死亡风险下降15%。

一些诊疗指南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但是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患者,最好采取更宽松的降压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

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的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节、运动等);若血压不能达标,应采用药物治疗。

血压≥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该立即使用药物治疗。

首先考虑使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如需联合用药,应以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为基础,加用利尿剂或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合并心绞痛者可加用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反复低血糖发作者,应慎重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避免掩盖低血糖症状。有前列腺增生且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这2类药物中的一个:

(1)普利类药物

常用的普利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西拉普利等。普利类药物被推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因为普利类药物能够有效延缓肾小球病变,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同时患有肾病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来说也是安全有效的。

但是,普利类药物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持续性干咳、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妊娠期妇女、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动脉狭窄者、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史者禁用。

(2)沙坦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普利类药物类似,临床上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奥美沙坦等,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

沙坦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伴随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以及用普利类药物会引起咳嗽者、代谢综合征者。ARB克服了普利类药物可能产生干咳等不良反应,更具特异性,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沙坦类药物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微蛋白尿/蛋白尿的作用。不过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多,需要警惕肝损害、血肌酐和血钾升高,孕妇不能服用,否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对沙坦类药物过敏者、双侧肾动脉狭窄、孕期高血压患者禁用。

总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服药期间特别这两点:①普利类和沙坦类只能任选其一,不能联合使用;②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头条健康情报局 @头条健康

患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怎么治疗效果好?

《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的综合治疗之道》

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伴而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的基础。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尤为关键。应遵循低盐、低糖、低脂且优质低蛋白的饮食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 3 - 5 克,有助于降低血压。限制糖分摄入可稳定血糖水平,减轻肾脏负担。脂肪摄入要适量,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而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既能满足身体基本需求,又不会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同时,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控制体重。运动时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血压波动或加重肾脏损伤。

在药物治疗方面,降压药的合理使用是关键环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是首选。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具有独特的肾脏保护作用,可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例如,常用的依那普利、氯沙坦等。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防止出现低血压、肾功能恶化及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若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佳,可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协同降压,提高降压效果。对于血糖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但要注意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定期监测指标必不可少。患者需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尿蛋白定量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依据这些监测数据,判断药物疗效,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的心态。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