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多高是糖尿病(糖尿病多少算是高)
6条中有1条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对照自查
来源:扬子晚报
明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组织修订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你都了解吗?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最新修订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第一条就提到了糖尿病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从数值上来说,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张永文特别强调,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度摄入,更易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生活中饮食上都没有节制,而且有些人很喜欢吃甜的食物,导致容易出现肥胖而引发疾病。
另一方面,糖尿病与高血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为“祸根”。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还有一个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有关的原因,叫做“胰岛素抵抗”。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重压,终被累垮,功能逐渐减退至衰竭,直至无力分泌胰岛素,体内血糖便急剧上升,引发糖尿病。因此,张永文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有异常应及时到内分泌病科就诊。
@40 的你,别忘了每年检测血糖
糖尿病并非不可防不可控,张永文表示,预防糖尿病一定要注意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前期人群要及早干预。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张永文认为,如果患上糖尿病也不要恐惧,更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中医环节“消渴”症状有妙方
记者了解到,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包括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方面,其中上消的特征就是口干、口渴,多由阴虚燥热引起。日常可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缓解症状。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具体方法:
第一种:赤龙搅海
1.先把舌尖放在外侧牙龈的右上部位,从右上外侧牙龈,向左上外侧牙龈缓缓地移动,然后再回来,来回做3次。
2.舌尖贴在上牙龈内侧从右上开始,移动到左上,来回做3次。
3.舌尖贴在下牙龈外侧,从右外侧向下再向左外侧移动,来回做3次。
4.舌尖从下牙龈的内侧开始,从右侧向左侧搅动,共重复3次。
第二种:鼓漱吞津
分泌较多的唾液以后,将唾液在嘴里像漱口一样鼓漱。在漱口的过程当中,唾液就会更大量地分泌,然后分成三口缓缓咽下。
糖尿病确诊标准是什么?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不一定!尤其是一两次的血糖高并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我们需要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并到医院明确诊断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否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是,有“三多一少”症状且随机血糖≥11.1毫摩每升(200毫克/分升);或空腹血糖≥7.0毫摩每升(126毫克/分升) 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2hPG)≥11.1毫摩每升(200毫克/分升);或两次随机血糖超过11.1毫摩每升。
典型的症状是指多尿、口渴多饮水、饥饿多饮食而疲惫无力,体重减轻。若没有典型症状则需要在隔日后再次测定血糖。
在有肝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应激状态、多种内分泌疾病或是服用某些药物时,严重的高血糖可能只是短暂的,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应该要定期复查。
此外,糖尿病需要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进行区分。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毫摩尔/升,但<7.0毫摩尔/升。
糖耐量即人体对于葡萄糖的耐受能力。餐后2小时内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称糖耐量异常。
血糖超过正常值就是糖尿病?不超这个数,无需用药!
体检时偶尔会发现
咦,怎么空腹血糖超标了
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等等,别慌给自己“扣帽子”
血糖超过正常值
可不能直接与糖尿病划等号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我们特邀37度里健康部落驻群专家 肖方喜(武汉第一医院 内分泌副主任医师)
用专业知识提升糖友们的幸福指数
血糖略高?您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汉口68岁的徐女士平时买菜时喜欢在街边的药店歇歇脚,让店员帮着免费量量血压、测个血糖。上周早上7点不到,她还没吃早餐就出门买菜了,在熟悉的药店测了血糖,竟达6.5mmol/L,超过了6.1mmol/L的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上限。这让她很是心慌,第二天就上医院询问是否得了糖尿病。
血糖高于正常值就是得了糖尿病吗?
我们知道血糖正常范围包括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及餐后血糖正常范围,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
而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指:
典型糖尿病症状: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
或加上糖耐量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
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人们的血糖存在波动,在无糖尿病典型症状时,一次检查血糖高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事实上,血糖升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饮食:短期内摄入大量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
应激状态:如发热、手术、急性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血糖也可能升高。
药物: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那么,若空腹血糖居于6.1-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也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什么情况呢?
我们叫做糖调节受损,也叫做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是具有糖尿病危险性的状态。
糖调节受损并不是糖尿病,而是提示血糖正在向糖尿病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预警信号!
糖尿病哪些情况可以缓解?
实际上,在糖尿病前期的这一阶段,身体已经开始出现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迹象。虽然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可不必用药,如果积极进行生活干预,是可以避开糖尿病的。
甚至部分2型糖尿病,尤其是确诊后的前5年,都是“逆转”的黄金期,越早干预越好。
1型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重、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一般不可逆转外,以下2型糖尿病的3种情况,如积极干预,可实现逆转。
部分2型糖尿病
①病程短,尤其是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
刚确诊时,高血糖毒性作用的时间不长,及时去除毒性后,现有的胰岛细胞功能完全可能恢复正常。
病程5年之内且符合超重或肥胖、C肽水平高、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这3个条件的糖友,也有极大的缓解机会。
②超重或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
因此,超重或肥胖患者通过减重有可能达到糖尿病缓解。
③胰岛功能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胰岛功能才有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如果胰岛功能严重受损,一般就不太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
实现糖尿病缓解,怎么做?
1.体重管理
《柳叶刀》一项研究显示,减重10-15kg并维持有助于实现糖尿病缓解,特别是减少腹部脂肪。
2.饮食营养治疗
对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戒烟、限酒,限能量平衡饮食配合运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极低热量膳食、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等,均可促进早期2型糖尿病缓解。
3.运动干预
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可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持续性的改善。
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身体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一般建议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选择慢走,60岁以下可以选择快走,年轻人可以适当选择打球、跑步等运动。
4.药物治疗
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只有极少数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平稳控制血糖,因此,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5.血糖监测和医疗咨询
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或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设备在家中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与医生紧密合作,调整治疗方案以优化血糖控制。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