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无糖尿病(没有任何糖尿病症状却是糖尿病)
我患糖尿病28年,血糖平稳无并发症,总结了“四不原则”!
#秋日生活打卡季#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慢性疾病。
我院里有一位张伯,是糖龄28年的老糖友了,他的血糖控制稳定,也没有并发症,我们常说他以后是位“高寿”糖友,那他这些年是如何把血糖控制好的呢?张伯总结出了以下“四不原则”,令人受益匪浅!
人的思想情绪与糖尿病有很大关系。患病不怕,怕就怕终日笼罩在阴影里不能自拔,这就有可能导致小病成大病,大病难治愈。
我的心态比较好,虽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但是只要积极治疗,就能控制好血糖。面对糖尿病,我比较坦然,不让糖尿病成为自己的精神负担!
对于动物性脂肪食物(尤其是肥肉),我坚决不吃,因为肥肉消化不了就会转化为糖。当然,我并不是荤菜一点都不沾,而是合理饮食,注意食物搭配和营养平衡。
下面是我每天的一日三餐:
早饭:喝1杯掺了牛奶的豆奶,2个水煮鸡蛋.
中饭:3两米饭,一些蔬菜,荤素搭配。
晚饭:2两面条,清淡小菜。
为了不让食欲冲动,大小宴席我一律不参加,烟酒更是不沾边。
对于我来说,坚持服药是很关键的。症状明显时药量大一些,症状缓解时仍要用药,只不过药量减少一些,不敢轻易停药。
我以前就吃过停药的苦头:血糖很稳定的那一段时间,自认为已治愈,于是擅自停药,3个月后又开始复发,很深刻的一次教训!
我早上6点准时起床,饭后散步20分钟,然后做一段保健操。晚饭后也会外出散步半小时。每晚9~10点睡觉。这种生活状态不仅有利于放松情绪,还有助于增强体质。
控糖总是离不开饮食、运动、心态等方面,张伯总结的"四不原则"也包括这几方面,糖友能坚持这些健康的习惯,对控制血糖和延缓并发症进程都是大有益处的!
#糖尿病##控糖##糖尿病饮食##故事#
我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有一位患者,7年的糖尿病史,从不吃药,但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没有发展并发症,院里的一些病友会经常去请教他是怎么做到,今天,就请以患者自己的视角跟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控糖故事吧!
我是在7年前体检后发现空腹血糖8.4mmol/L,餐二血糖14.8mmol/L,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糖尿病,我想,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高热量、高油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度)、过度肥胖是导致高糖的主要原因。
当时确诊后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降糖,并建议我住院,但我拒绝了,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大量的学习控糖知识,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跟医生提出想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
在7年的坚持与努力下,我的血糖状况越来越好,各项指标也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的主治医师曾说“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都发生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7年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常有病友问我,这7年的时间里我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在没有服药和打针的情况下,我一直坚持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控糖,做到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控制碳水、坚持运动、保证良好心态、定期进行复查,虽说偶尔也会出现高血糖情况,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坚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到现在,并且努力认真的去做?
控糖七年多,一路走来,控糖关键在于多学习、多听、多问、多思考、多运动。
以下是我的5个控糖心得分享:
1、不断学习控糖知识,摆正心态。
2、管住嘴,按时按点按顺序进食。
3、迈开腿,坚持并合理进行运动。
4、按医嘱定时复查。
5、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面对高糖,其实我在此收获了很多,比如说让我养成了勤勤恳恳做事,不偷懒不拖延的习惯;遇事积极处理,不躲事的态度;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比以前更懂得了珍惜。
如果你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都可以评论区咨询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糖友#
糖尿病常见,但是有2/3的人没有症状,怎么诊断?
糖尿病常见,但是有2/3的人没有症状,怎么诊断?血糖控制在多少才行?
糖尿病潜伏期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后,才会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视力模糊、皮肤感染、伤口愈合缓慢、肢体麻木、足部溃疡等症状表现。
【糖尿病机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中医认为糖尿病的背后原因是脾胃虚弱,治疗的关键是固护脾胃阳气。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FPG):如果空腹血糖≥ 7.0mmol/L,且检测结果重复性好,可诊断为糖尿病。
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 2 小时血糖:口服 75 克无水葡萄糖,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2 小时后的血糖≥ 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随机血糖:如果随机血糖≥ 11.1mmol/L,同时伴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目标】
1、对于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
- 空腹血糖一般建议控制在 4.4 - 7.0mmol/L 之间;
- 非空腹血糖目标通常小于 10.0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般应小于 7.0%。
2、对于儿童和青少年 1型糖尿病患者:
- 年龄较小的儿童,HbA1c目标值在 7.5% - 8.5%之间;
- 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HbA1c尽可能控制在 7%以下,但要避免低血糖发生。
3、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 如果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较长,控制目标接近一般成年人;
- 如果伴有中等程度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预期寿命中等,有一定低血糖风险,空腹血糖 5.0 - 8.3mmol/L,HbA1c 在 7.0% - 8.0%之间;
- 如果健康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或者低血糖风险较高,空腹血糖 5.6 - 10.0mmol/L,HbA1c 在 7.5% - 8.5%之间。
4、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 餐前、夜间血糖及空腹血糖宜控制在 3.3 - 5.3mmol/L;
- 餐后 1 小时血糖≤ 7.8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6.7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宜< 5.5%。
中医怎么应对糖尿病?
【中医调理】
治疗糖尿病“脾虚”需要健脾益气:
1、使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为主,又能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以助脾之升清;
2、山药、黄精味甘淡性平,能滋养脾阴;
3、葛根味甘入脾,能升阳健脾,止渴生津;
4、天花粉、麦冬润肺生津,养阴益胃;
5、生地黄、枸杞子益肾补肝、生津养阴;
6、黄连、玄参清热滋阴;
7、丹参活血化瘀,与党参、黄芪相合,有益气活血之功。
8、诸药配伍,健脾益气为主,意在治本;兼顾生津清热、化瘀活血,意在治标。标本兼治,才能血糖稳定,症状改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9、 糖尿病脾失健运,机体得不到滋养,导致津亏气虚,化燥生热,以致于产生各种并发症。气虚血行无力,则致血瘀,瘀血内阻会加重糖尿病,最终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需要个性化治疗。
【穴位治疗】
1、人体经络就像城市道路,每个路口堵塞都会影响交通,所以糖尿病经络调理穴位多r。
2、疏通脾经,及脾胃经易堵塞穴位r。
3、疏通肝经,及肝胆经易堵塞穴位。
4、较常用的穴位有胰俞、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胰俞等。
医生哥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