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半病(糖尿病引起的半瘫如何恢复)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近半患者不知自己有糖尿病,隐匿性强或引发截肢等严重后果

近日,一项数据表明,上海市35岁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1.6%,即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根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在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很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

中国医科大学滕卫平团队通过调查全国7.59万名成年受试者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3.3%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危害

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危害:第一,严重的高血糖,可以导致体重骤然下降,引起消瘦,还可以引起乏力,口干口渴,视物模糊等一些临床表现,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以累及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系统等引起各个系统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病变。第三,如果说严重了,糖尿病可以导致一些致死致残性的疾病,比如失明,比如糖尿病足坏疽,截肢等等。所以说糖尿病的危害比较大。

糖尿病典型症状

1、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表现。

2、部分糖尿病患者还可出现容易饥饿、口干、疲乏、视力模糊等症状,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是因为血糖升高较快时,房水、晶状体的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所导致,另外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等情况。。

3、糖尿病病程日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大疱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

当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时,需要注意监测血糖。且有较多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常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仅仅是在体检或者是其他疾病就诊化验时才发现血糖升高,因此建议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要定时体检。

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故需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如果你的一级或者二级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就应该进行糖尿病的预防。此外,糖尿病与遗传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缺少运动、肥胖等因素都有关,其主要预防措施包括调整饮食、积极锻炼、控制血脂和血压、定期体检等。

1、调整饮食:建议三餐要规律,保持健康体重,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的糖分,建议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2、积极锻炼: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项目比较好,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要避免久坐不动,最好坐1个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

3、控制血脂和血压:有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生活干预和用药,积极控制血脂、血压。

4、定期体检:要有意识的了解自己的血糖含量,一旦发现有增高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血糖含量进一步增加。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超重等高危因素者,更应该重视血糖监测。

2岁半男童竟然得了糖尿病,重度酸中毒,血糖都测不出来了

大庆市肇州县居民曲兆鹏的小儿子只有32个月大,最近孩子一直不舒服,曲兆鹏以为是日常的发烧感冒。

大庆市肇州县居民 曲兆鹏

孩子说肚子疼,后在家诊所贴的肚脐贴。

曲兆鹏怀疑,是不是消化道出了问题,又给孩子吃了很多助消化的药,可就是不见好,反而情况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大庆市肇州县居民 曲兆鹏

孩子都马上要休克了,脱水了已经,眼睛都有点儿下陷了。

曲兆鹏看情况不太好,赶紧把孩子送到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救治。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任 于鑫岩

一看到这个孩子呼吸的状态和肤色,考虑有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给他做了一个血气,当时血气显示的是重度酸中毒,血糖是爆表了,已经测不出来值了。

孩子刚到医院时情况紧急,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四天后,目前转到了内分泌诊室继续治疗。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患上糖尿病呢?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泌尿内分泌科 主任 宁芳

其实,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以遗传基因为基础的,这样的孩子本身就有一些遗传素质的问题。

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病发生于各个年龄,起病比较急剧,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多发病在35到40岁之间有家族遗传史或者肥胖群体。婴儿糖尿病多数属于一型糖尿病。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把孩子的血糖稳定住,避免出现急性并发症。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泌尿内分泌科 主任 宁芳

第一件事你家里有糖尿病病人,有家族史的要高度重视,这样的小孩不妨每年做体检的时候,查一下血糖尿糖;第二件事就是早期会有一些症状,我们常说的一型糖尿病会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记者:贾明磊、万 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闻夜航

1型?2型?还有1型半?糖尿病的分型都有什么?

#健康真知计划#关注过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关于糖尿病的分型问题。我们最熟悉的就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的朋友可能还听说过1型半糖尿病的说法。那么糖尿病到底分成哪些类型,这些类型是怎么区分的,区分这些类型又有什么意义呢?

糖尿病的分型

简单的说糖尿病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由于种类繁多复杂,而发病率低,一般不做过多探讨。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 、隐匿,部分病人是在 健康 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 肥胖 。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 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

妊娠糖尿病

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称为糖尿病妊娠。 在妊娠中期以后,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胎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糖尿病易出现在妊娠后期。若对100名孕妇进行血糖检查,大约可以发现3名妊娠糖尿病患者。 为及早检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24~28周时,口服葡萄糖50克,服糖后半小时取血糖测血糖,若血糖值大于7.8毫摩尔/升,则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需再做100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 对于妊娠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避免高血糖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分娩3个月以后,根据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临床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表现为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糖耐量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人转变为1型糖尿病。另外即便是糖耐量恢复正常的病人,依然被认为,将来有很大概率转化为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尤其注意糖尿病的预防。

1型半糖尿病?

LADA全称为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其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属于免疫介导型1型糖尿病的亚型,其患病率约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10%-15%(患病率是1型糖尿病的2倍),其中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速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3倍。LADA患者虽然也是成年人,但得的并不是"真正的"2型糖尿病,而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因为临床表现的特征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又有人戏称之为1.5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