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栓(糖尿病导致栓塞)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糖尿病能用吗?
心血管门诊常常用到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不少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第一次见到此药时常常被药名中的“蜜”字吓到,疑惑自己有糖尿病了,怎么还给开含糖的口服溶液呢?下面小编为您解答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的疑惑
1.主要成分是什么?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银杏叶提取物、蜜环粉。
首先从产品批准文号中可以看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是H(化学药制剂),而有效成分银杏叶提取物和蜜环菌成分纯度高,化学结构清楚,成分明确,所以是化药。
3.成分解析银杏叶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内酯,除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外,还具有抗脑缺血、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及增强神经系统活性等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功能减退、老年性痴呆、记忆减退、衰老等与心脑血管循环有关的疾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蜜环粉里的蜜环是一种蘑菇——蜜环菌,又名榛蘑、蜜色环菌,对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清除氧自由基有关,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因此常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眩晕综合征、高血压等所致眩晕、失眠等。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疾病,可改善心、脑缺血性症状。
5.哪些疾病症状可以用?1.脑血管的头痛头晕、脑梗塞、老年痴呆等;
2.心血管的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症等;
3.糖尿病并发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4.神经衰弱、失眠、耳鸣、听力减退、视物模糊、眼底血管病变等。
只要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均可使用。
6.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0 ml,一日 3 次,或遵医嘱。
7.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建议饭前半小时服用,更易吸收。有胃部疾病患者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或微加热口服,减少胃部刺激。
8.药理作用是什么?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9.常见微循环障碍的疾病有哪些?1.高血压。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并且有细胞聚集成团、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
2.糖尿病。微血管管径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其红细胞聚集,血流变慢,停滞;
3.头痛、眩晕。脑部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弯曲、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甚至停滞;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围水肿、出血等,均可引起脑供血不足,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使细胞的代谢产物因血流异常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头痛、眩晕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
4.风湿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微循环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水肿、血管基底膜破坏的病理变化;
5.冠心病。微循环异常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6.疲劳。人体运动后会产生大量乳酸、肌酐等的代谢产物,会刺激机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微循环使局部血流增加,输送新鲜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达到缓解疲劳。
10.临床应用和药物联用有哪些?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联合用药方式:
1.可用于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恢复期的治疗
脑梗塞: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抗栓药(阿司匹林)/降脂药(他汀类)
2.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症、肺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冠心病: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消心痛)/抗栓药/降脂药
高血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降压药(例如:地平类、噻嗪类、洛尔类等)
高血脂: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降脂药(例如:他汀类)
3.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降糖药(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
4.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管供血量
抗血栓: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抗血栓药
5.其他微循环障碍疾病:神经衰弱、失眠、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冰冷。
11.那么糖尿病患者可用吗?成分里的蜜环是一种蘑菇——蜜环菌,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为无糖剂型,有甜味,名字有蜜字,但是不含糖,不含蜜(口服液的甜味来自甜味剂代糖阿斯巴甜,其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被广泛作为蔗糖的代替品,可以增加患者服用的依从性,口感更好),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服用。
审稿专家:荆州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杨远荣 / 副主任药师 熊建群
作者/编排:荆州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主管药师 刘开飞
87岁高龄患者房颤突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青岛市三医介入微创开通血管
经过夜晚的紧急手术,87岁的王老太(化名)再次看到孩子们欣慰的笑容。眼看着老母亲右脚花斑褪去,避免了截肢严重后果,一家人既欣喜又提心吊胆,刚经历的夜晚惊险仿佛还在他们的眼前浮现,要知道在高龄伴随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又遇到了下肢动脉栓塞,是极其凶险,如果堵塞的动脉血管没有得到及时通开,缺血的组织会出现坏死,严重的甚至导致截肢。
5月21日晚上,87岁的王老太突发右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家属拨打120紧急将她送至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煜杰立刻到达进行会诊,当看到患者右脚明显缺血,皮肤呈现的花斑,他结合超声检查结果立即做出判断,患者是因为房颤导致栓子脱落,堵塞右腿动脉,如果不及时救治,足部完全青紫后将会出现坏死。
患者87岁属于高龄,加之有心衰、高血压等基础病,无疑增加了此次手术难度,“尽管手术风险很大,但如果不立刻手术,患者的右脚将会坏死,面临着截肢风险,作为医者必须要救!”张煜杰主任立刻安排手术相关事宜,准备开始手术。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5月22日凌晨一点左右,历时一个多小时后,手术如期望一般顺利完成,既开通了血管又避免了手术对高龄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患者健侧股动脉穿刺置入鞘管,经腹主动脉将导管置入病变侧,造影显示右侧股浅动脉上段即形成堵塞血流不通畅。张煜杰主任将导丝由股动脉上端闭塞段一直向下置入到膕动脉,沿导丝置入抽栓导管,反复多次抽出大量血栓及栓子。抽出堵塞的血栓后,再次造影显示血流恢复畅通。
术中造影(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手术后血流恢复畅通(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手术后,患者家属告诉医生,母亲足部发凉、麻木及疼痛已经有半天时间,晚上突然花斑遍布足部,才意识到严重性。“你们幸亏及时送到医院,如果再晚一会右脚就会坏死,到时候只有截肢才能保住生命。”张煜杰主任回答。
待患者苏醒后,立刻觉得右脚有了温度,不再冰凉,麻木和疼痛也有所缓解。第二天,右脚温度已经和左脚相同,彻底解除了坏死风险。看到老母亲的右腿已经可以活动,家属们格外激动。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管壁脱落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管,使血流不能供应远端组织,从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因发病急骤而得名。
介入微创手术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同时手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一个小的穿刺点,就能开通堵塞血管。而肢体缺血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截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为此,市三医介入血管外科提醒广大患者:如果出现下肢疼痛、发凉、发麻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症状表现及各项检查评估缺血程度及病变位置,进而做出相应的治疗。
专家简介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煜杰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原乌海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主任委员、乌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技三等奖1项、乌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获得乌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乌海好医生”荣誉称号,获乌海青年五四奖章。
擅长外周血管、肿瘤及神经血管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主要擅长诊治疾病包括:
(1)血管性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肾动脉狭窄、肠系膜血栓、透析用动静脉造瘘、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瘤、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等;
(2)肿瘤性疾病:肝癌、胃癌、肺癌、肾癌、胆管癌、食管癌、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肝、肾囊肿等;
(3)急性出血性疾病:产后大出血、大咯血、上消化道出血、外伤性出血、肿瘤破裂出血等。
坐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
联系电话
0532-89076591
通讯员 崔晓青
这个特征太明显了,医生一眼就看出她有肝癌
“门诊第一眼看到她,我就大致判断她得了肝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启逸最近接诊了一位患者——“脸上黄、身上黄,眼白也黄,就连小便也变黄了”,经过系列检查后,这位患者最终被诊断为肝癌,印证了张启逸最初的判断。
这个肝癌特征太明显,
一眼就能看出来!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梗阻性黄疸是肝癌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由胆管排入肠道的过程受到阻碍。”张启逸医生表示。
人体的很多代谢都需要胆汁参与,比如蛋白质、脂肪等经过肝脏合成后的分解产物,要靠胆汁排泄出去,胆汁分泌到肠道里,导致大便是黄色的。
一旦胆管梗阻,胆汁淤滞、胆红素反流入血,并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当胆红素分布到皮肤、黏膜和眼白时,就会引起它们变黄,也就是黄疸。
在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张启逸医生接诊的这位患者被确诊为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和胆管癌栓。
“引起老年人阻塞性黄疽的肿瘤绝大多数是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钱祝银2016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它可以发生在肝外胆管靠近肝门处,更多的则发生在胆总管下端开口处或邻近部位。
除了黄疸以外,这些症状,也需要警惕:
1. 上腹部疼痛可有可无,或重或轻;
2. 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如感觉饱而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
3. 病人日渐消瘦;
4. 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5. 大便变成灰白色。
注意!
这四类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自己为什么得肝癌,张启逸医生接诊的这位患者很疑惑,“烟酒不碰,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在医生看来,这位女性患者的肝癌有很明显的诱因——乙肝病毒已经感染了30多年,而且从没做过抗病毒治疗。
3月23日,“错换人生28年”事件当事人姚策去世,终年29岁。他出生时因母婴传播携带着乙肝病毒,但阴差阳错“报错孩子”,姚策一直不知道自己有乙肝病毒,没有得到及时预防治疗,最后在20几岁时暴发了肝癌,遗憾离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启逸在健康时报表示,以下都是肝癌高发人群,提醒大家留意。
1.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是国内肝癌的常见危险因素,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进而进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肝癌的发生往往和乙肝病毒的感染,且病毒的长期复制导致肝硬化有关。
2. 脂肪肝、肝硬化的患者
据最新调查显示,38%以上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没有肝硬化背景,也就是说这类疾病可以“跳级”,跨越肝硬化这个阶段,直接转变成肝癌。
超重、肥胖、高热量饮食、熬夜、作息不规律,都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爱找上的人。
3. 糖尿病患者风险高三倍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肝炎之后肝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患癌风险的2至3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高,作为“富贵病”之一的糖尿病正在成为肝癌的另一大潜在群体。
4. 40-50岁的中年男性
根据调查显示,在肝癌患者中,近50%是40岁至50岁的中年男性。
40岁至50岁的中年男性一般处于事业的顶峰期,普遍存在长期疲劳、紧张、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饮酒不仅会引发肝病,肝癌也更容易趁“虚”而入。
防肝癌,记住这几点!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给出了肝癌的筛查和预防建议:
筛查建议:
1. 男性35 岁以上、女性45 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 和肝脏B 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 次。
预防建议:
1. 接种乙肝疫苗;
2. 慢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 戒酒或减少饮酒;
4.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 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发霉的食物里面有黄曲霉毒素,会致肝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启逸进一步表示,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每半年复查乙肝病毒滴度、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和肝胆B超。一旦发现乙肝病毒滴度增高,肝功能异常或者肝脏纤维化,需及时抗病毒治疗。
对于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来说,也需要定期复查,如出现肝内低回声结节等情况,还要进一步做增强CT或者磁共振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