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官方(糖尿病官方数据)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国产糖尿病新药获批,相比于其他糖尿病药,有哪些创新之处?

2021年10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创新型糖尿病药物——“西格列他钠片”,也被称为”双洛平“已经被正式批准上市。不同于以往的糖尿病药物,这是完全由我国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并且取得一系列糖尿病自主研究进展的创新药物,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为什么这样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类中,有超过80%为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后天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抵抗类型。而我国自主研发的西格列他钠,正是对此类糖尿病症,有着另辟蹊径的治疗方法以及无可取代的治疗作用。

国产新药“西格列他钠”,相比于其他糖尿病药,有哪些创新之处?

1)直达2型糖尿病的“病灶”

之所以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后天性糖尿病,其实主要和后期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油脂,糖份摄入过多,这些都是需要胰腺分泌相应的胰岛素进行分解转化的。长此以往,分泌的胰岛素过多,就好比吃药会产生耐药性一样,超标的胰岛素作用也会越来越低,最终导致身体对胰岛素利用率下降,引起糖尿病,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而根据微芯生物发布的消息称,西格列他钠的本质,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激动剂。主要对人类基因中,有关胰岛素作用的三个受体进行诱导,继而帮助身体纠正对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用简单的话来说,相当于直接改善2型糖尿病的源头,帮助患者调整身体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达到彻底改善糖尿病的目的。非常创新,如果真的能够在上市后大面积有效实现药效,自然也是对糖尿病治疗里程碑式的突破。

2)临床血糖控制明显

糖化血红蛋白,是判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和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也是临床治疗效果好的一种体现。

而根据官方二次西格列他钠24周临床实验表明,用药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绝对值相较于之前,降低了1.32%到1.52%,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呈现出更优的效果。如果在上市后得以推广应用,自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效果更明显,也是一大福音。

3)并发代谢指标疗效更好

所谓的并发代谢指标,例如胰岛素对抗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等一系列数据,如果此类数值异常升高,所引发相应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提高。

而根据西格列他钠和其他糖尿病药物对比发现,以上指标的控制中,西格列他钠具有明显的正面疗效和优势。换句话说,其对于糖尿病各类病发症状。都有非常不错的预防和缓解效果。自然也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由此可见,这次的“国产新药”和以往的众多药物相比,的确是优势多多,或能给糖尿病患者治疗开辟崭新的道路和未来。大家可以抱有适当的期待。

顺带一提,西格列他钠虽然优点多多,但也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在临床用药以后,服用西格列他钠剂量组的不良反应会比较多,例如水肿,增重等。具体的药物使用,仍然要根据自身的病情情况进行,还要注意。

另外,各位糖尿病患者需要明白的是,西格列他钠虽然的确是价值极高的糖尿病新药,但它毕竟是糖尿病药物的一种,在服用准则和注意事项方面,仍然需要患者们合理依照和遵循,如果不合理的服用,不仅不能起到药效,副作用和一些负面症状也会凸显。

在服用糖尿病药物期间,有哪些患者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①服药不间断,严格执行用药计划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有很多血糖指数失控的糖尿病复发患者,其原因都是因为不好好吃药,或者擅自少药,间断服药所导致的。

这些患者在服药期间,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现血糖降低,自认为自己已经康复,就会降低自己的用药标准。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指低血糖后的应激性反跳高血糖。

正确的做法,是不能被降血糖的表象所迷惑,无论吃什么降糖药,都要有计划的,坚持执行自己的用药流程,才是正确的选择。

②服药时间要有安排

一般来说,糖尿病药物对于用药时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是为了药效最大化考虑,建议患者尽量选择血糖高峰期用药,效果最好。

如早晨8点到12点,用餐后的下午4点左右,都是血糖应用,血糖值上升的高峰期,及时用药,降糖效果也会更好,有利于后续治疗的进程。

还有例如针对性用药,定期进行耐药性体检等等常识,这里医生就不给大家一一赘述了。虽然西格列他钠成功上市,能够给糖尿病患者以药效助力,但在此前提,仍然需要科学,合理的用药计划和流程作支撑,才能真正起到治疗和稳定病情的效果。

刚刚!2023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重磅发布,核心要点一文梳理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引言:2022年12月12日晚10点,2023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下文称“2023版 ADA指南”)于Diabetes Care期刊官网重磅发布。

新版指南的推荐总体延续了今年9月份发布的《ADA/EASD: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识》,相较于2022版ADA指南指南,新版指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2型糖尿病药物推荐路径图”、“新增降糖药物类别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SGLT-2i、GLP-1RA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高血压定义的更新”等方面(文末附文献链接)

要点一:更新高血压定义,≥130/80mmHg即为高血压

2023版ADA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进行了更新: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即为高血压,与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高血压的定义保持一致。

指南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130/80mmHg”作为大多数患者的推荐血压目标。建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体重管理、减少钠摄入、规律运动等。若生活方式的改变无法实现血压目标,建议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要点二:2型糖尿病的筛查,建议从35岁开始

2023版ADA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以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的进行性丢失和胰岛素敏感性缺陷为特征。由于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可以多年“未确诊”,建议所有年龄≥35岁伴有危险因素的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建议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复查,出现疑似症状或新增危险因素(如体重增加)时应尽早进行。

对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群体,若伴有一种或多种糖尿病危险因素,应考虑在青春期开始或10岁后进行2型糖尿病的筛查。

要点三:「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路径图」有明显调整

新版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路径图”有了明显调整,建议基于患者个体特征和合并症个性化制定治疗策略:

➤治疗目标一: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高风险,以“降低心肾不良事件风险”为目标的人群;

➤治疗目标二:以“降低/维持血糖和体重”为目标的2型糖尿病人群。

图1 2型糖尿病管理药物推荐路径(来源:CK医学)

2023版ADA指南建议(可滑动):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成年患者,治疗方案应包括降低心肾风险的药物。

➤应考虑提供足够疗效以达到和维持治疗目标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或其他药物,包括联合治疗。

➤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降糖治疗方案应考虑支持体重管理目标的策略。

➤部分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可以考虑早期联合治疗,以延长治疗失败的时间。

➤如果有持续分解代谢(体重减轻)的证据、如果有高血糖症状或当HbA1c >10%或血糖≥16.7 mmol/L,应考虑早期应用胰岛素。

➤对于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伴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合并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将SGLT-2i和/或GLP-1RA作为降血糖和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一部分,这一决定可独立于HbA1c目标并考虑个人特异性因素。

要点四:增加新的降糖药物类别——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

相比于2022版,新版指南增加了一类新的药物类别——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涉及的具体药物为Tirzepatide,降糖机制及药物作用特点如下:

➤降糖作用机制: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强第一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

➤临床疗效概况:降糖疗效为“非常高效”;低血糖风险为“无”;减重效果为“非常高效”;心肾效应未知(试验正在进行中)。

表1 主要降糖药物特性汇总

要点五:糖尿病肾病管理,对SGLT-2i、GLP-1RA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推荐有所更新

2023版ADA指南依然强调优化血糖、血压控制对于降低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或减缓其进展的重要性,对于大部分患者降压药首选为ACEi/ARB。在SGLT2i的推荐方面,起始用药对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限制进行了调整。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推荐方面,当前建议与其他药物一起用于心血管和肾脏保护。具体推荐意见如下:

➤糖尿病患者若伴有高血压(非妊娠),降压药的选择:蛋白尿中度增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299 mg/g)的患者,建议使用ACEi或ARB;蛋白尿严重增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0 mg/g)和/或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强烈建议使用ACEi或ARB。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若eGFR≥20 mL/min/1.73m^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00mg/g,建议使用SGLT-2i来减少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和心血管事件。

对于eGFR≥20 mL/min/1.73m^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正常至≥200mg/g的患者,SGLT-2i可能也有效,因为相关研究尚未发表,目前证据水平为B级。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考虑使用SGLT-2i(eGFR≥20 mL/min/1.73 m^2)、GLP-1RA或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eGFR≥25 mL/min/1.73 m^2)来降低心血管风险。

➤对于心血管事件或慢性肾脏疾病进展风险增加的慢性肾脏疾病和蛋白尿患者,在临床试验中证实有效的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被推荐用于减少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和心血管事件。

要点六: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大多数患者以7%为目标

2023版ADA指南强调血糖目标应根据患者预期寿命、糖尿病病程、是否存在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合并症/低血糖风险以及患者认知和心理状态个体化制定:

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人糖尿病患者,若无明显低血糖,建议HbA1c目标为<7%

➤如果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进行血糖监测,建议大多数非妊娠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是TIR>70%、TBR<4%和血糖低于54 mg/dL的时间<1%。若患者伴有虚弱或低血糖风险明显更高,建议将目标设置为TIR>50%、TBR<1%。

图2 个体化制定血糖控制目标

要点七::提高“减重”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

新版指南强调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降糖治疗方案应考虑体重管理目标,GLP-1RA类别中的司美格鲁肽和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能带来非常高效的减重获益。并且,指南指出适度或较大幅度的体重减轻均可带来获益

降低基线体重3%-7%:可改善血糖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低基线体重>10%: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益处,如疾病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缓解并可能改善长期心血管结局和死亡率。

要点八:强调“一天24小时”的行为管理

2023版ADA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心脏代谢能够带来健康获益。

表3 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行为对心脏代谢健康的影响

来源:CK医学

1.减少久坐,每30分钟活动一次对血糖有益

减少久坐时间,建议每30分钟活动一次,进行有规律的短时间慢走/简单的抗阻运动,可以改善葡萄糖代谢。

2.让身体适度出汗(中度至剧烈活动)

➤中等强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锻炼到大型肌肉群,并具有节奏性;

➤高强度运动:或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每周3天,运动间隔不应超过2天;

➤其他训练:建议进行抗阻、柔韧性和/或平衡训练,每周2~3次;

➤每周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改善代谢控制。

3.步行/快走有助于延长寿命

➤每天增加500步与心血管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降低2%-9%相关。

➤每天快走5-6分钟相当于延长预期寿命4年。

4.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包括抗阻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太极和瑜伽等运动可以锻炼到灵活性和平衡性。

5.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睡眠

新版指南强调了睡眠对于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对睡眠的“时长、质量和类型”提出建议:

➤睡眠时长:建议6~9小时,睡眠时间过长(>9小时)和过短(<6小时)对HbA1c均有负面影响。

➤睡眠质量:不规律睡眠可令血糖控制变差。

➤睡眠类型:强调“早睡早起”。

图3 24小时身体行为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来源:CK医学)

文献链接:https://diabetesjournals.org/care/issue/46/Supplement_1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超1/3中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有5个信号,注意识别

12月6日,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官网发布《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10.5%),全球约十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影响。相比2019年,糖尿病患者增加了7400万,增幅达16%。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推测,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83亿,成年人的患病比例可能达到八分之一。

不要认为糖尿病离你很遥远,中国本就是“糖尿病大国”,调查数据显示超1/3的中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有什么标准?

当空腹血糖在 6.1~7.0 毫摩尔/升之间,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7.8~11.1毫摩尔/升之间,你就处在糖尿病前期了。这个阶段往往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并不少,但是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下降。

不过很多人往往并不会实时地监测血糖值,但要注意糖尿病早期这个时候,身体还是会发出诸多信号来提醒你的。

糖尿病早期都有什么信号?

1、饥饿和疲乏

由于身体会把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细胞将葡萄糖作为能量。但此过程需要胰岛素将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

如果身体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细胞抵抗自身产生的胰岛素,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内,也就会让人缺乏能量,感觉比平时容易疲乏。

2、尿频且口渴

一般人通常在24小时内排尿4~7次,而糖尿病患者则可能排尿频率更高。

正常情况下,身体会在葡萄糖通过肾脏时重新吸收葡萄糖。但是,当糖尿病倒是血糖水平升高后,肾脏可能无法全部重吸收葡萄糖,这种情况就可能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尿液,并且对水的需求也更多。

3、口干、皮肤瘙痒

因为身体会利用液体来制造尿液,所以其他部位的水分也就会减少。也就会导致人脱水,感觉口腔干燥。而皮肤干燥,则会出现瘙痒的表现。

4、视力模糊

身体内液体水平的改变会使眼部的晶状体膨胀,继而会使眼睛失去聚焦的能力。

5、伤口愈合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会影响血流,继而导致神经损伤,使伤口难以愈合。

这5个信号是给糖尿病早期患者发出的警告信号,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如何逆转糖尿病前期?

如果想要逆转,建议从运动和饮食两个方面入手。

一、适当运动:建议患者每周的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如果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要运动5天,运动强度一般是以轻度到中度为宜,老年人做轻度的运动比较适合,糖尿病前期不建议患者做剧烈运动,建议做中等和轻等强度的运动。

二、饮食控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身高、体重,计算自己每天能量摄入的总量,并且把它合理分配到三餐中,以兼顾合理膳食来获取能量。

有方案以后,还得注意执行,只有执行了才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不再进一步增高,达到糖尿病前期逆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