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重大糖尿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糖尿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也有了很多了解。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夜间小腿抽筋,还会常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还有尿液呈现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急剧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疾病诱因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还有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年龄、怀孕时的血糖情况,出生时候的体重,还与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早期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三个重要的作用所致,

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现在发现除了这传统的3个机制,还有很多器官和激素,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包括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统称为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已是现代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医学治疗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项措施也称为五驾马车分别为:

①饮食控制;

②适量运动;

③降糖药物使用;

④定时病情监测;

⑤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及心理调整。

这五项措施中,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适量运动是手段,降糖药物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学习宣传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这五驾马车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治误区

1、患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和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仅有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要通过饮食结构的控制和一定的运动来辅助,三个缺一不可。

2、盲目饮食控制,造成营养不良。有许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就不敢吃饭了,这是不对的,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一般含糖饮料是不能喝的,但是饭菜还是要吃的。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长期下去很容易会营养不良,发生其他疾病。

3、未坚持正规综合治疗,盲目求治。不少患者在得病后就自己寻找偏方治疗,其实这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也很难出现,请不要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糖尿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精细食物,多吃粗粮,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时要选择植物油不要选择动物油。同时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糖尿病#

更多阅读:

你知道吗?2/3的糖友身边都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

降糖药吃的时间不对,药效会大大减半,你的降糖药吃对了吗

辟谣 | 无糖食品不含糖,吃多了还能稳定血糖?

“重大疾病”的“重大”如何定义

长江日报8月12日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健康保障,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人们发现就算拥有社保,患上重大疾病住院的费用依然不菲。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各类商业保险补充医疗,以保障自己不会因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影响治疗。但在保险理赔中,也有部分保险消费者会提出:“我住院花了好几万”“医生说是大病”“医保大病报销了”。而保险机构核赔的结论却是不予赔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本报记者采访了某保险公司理赔负责人。

重大疾病保险的赔付标准和其功用、意义是相匹配的(小标)重大疾病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患有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按保额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重大疾病保险所保障的重疾通常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病情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第二,花费大,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第三,预后差,病情持续时间长,恢复可能小,甚至需要终身治疗。总之,患重大疾病的人,需要短期巨额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的康复治疗费用,未来几年甚至终身无法工作,生活不能自理。重大疾病保险的作用就是提供治病和后期康复疗养的费用,弥补患病后的收入损失。 重大疾病保险条款设计的初衷就是要保障真正需要的群体,比如肝癌、持续透析的尿毒症、白血病、做了冠脉搭桥手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等等。但是如切除子宫肌瘤、普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是不符合重大疾病基本特征的,不会列入重大疾病赔付范围。

重大疾病保险所保障的重点疾病,其定义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小标)2007年,我国重大疾病保险进入规范阶段,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和使用规范》,规范25种重疾标准定义,规定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6种必保重疾。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进一步修订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和使用规范》,建立了重大疾病分级体系、增加了规范定义的疾病数量(包含28种重度疾病、3种轻度疾病)、优化疾病定义内容表述。列入规范的重大疾病都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保险公司在制定重大疾病保险条款时必须使用规范的疾病名称和疾病定义。医生眼中的“大病”、医保的“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重大疾病”是不同的概念(小标)医生眼中的“大病”往往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每位医生的医学水平、认知理念不同,对大病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医保的“大病保险”,是国家基本医保的补充,不特指某种疾病,是当个人医疗费用自费的金额达到一定额度后,通过大病保险继续报销剩余医疗费用,是针对医疗费用补充报销的一种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因此,这两者和商业保险的“重大疾病”是完全不同的。总之,保险合同的重大疾病险种能否赔付,并不是根据“花了多少钱、医生怎么说、医保如何界定”等来判断,而是要按照所投保的重大疾病保险合同条款的具体规定进行审核,只有当确诊的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符合保险条款详细规定时,才能赔付重大疾病。对于合同中的病症约定的状态,消费者一定要心中有数,不是生什么病都能赔。

(通讯员周晶晶)

【编辑:肖翩】

糖友家|这种糖尿病有治愈的希望啦!还不赶紧告诉身边的糖友!

1型糖尿病有了治愈的希望啦!

据Herald Sun报道,近日,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在1型糖尿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究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彻底治愈了实验老鼠的糖尿病症状,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预计3年内将进行人体试验,如果成功的话,糖尿病将不再是不治之症,患者也不再需要接受漫长而痛苦的胰岛素注射!

“基因导入”技术

这种新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名为“基因导入”的技术。以一种病毒作为载体,将选定的基因导入老鼠的胰腺中。

这些基因的作用是,它们能够促使胰腺中其他类型的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和β细胞类似,这些细胞只会根据体内血糖的含量进行分泌,也就是说,不会导致血糖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另外,这种方法绕过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不会像β细胞一样受到排斥。

这个技术虽还在研发阶段

但也点燃了治愈糖尿病的希望之光

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

还有哪些前沿技术?

无创血糖监测

一款无创血糖监测手表

对于得了糖尿病的朋友们而言,监测血糖是每天的“必修课”,有些人每天需要监测 5 次,甚至 7 次血糖,一个指头扎满了就换个指头扎,每每看着自己针头遍布的手指,只能默默流泪:

扎手指的痛,只有要监测血糖的我才懂!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皮肤表面、体液成分中的葡萄糖含量、光电信号等改变来估算血糖。

比起传统的手指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不需要扎破手指,更加方便快捷,比如,有设计成隐形眼镜的类型,或者是手环、手表的类型,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全天候的血糖数据。

但是,它们也有缺点。

比如,无创血糖监测设备大多价格昂贵,要定期更换耗材,而且需要根据指尖血糖的水平对仪器进行校准。

这就是说,还是传统的血糖仪更加准确。

目前,临床医师仍不建议糖友盲目使用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进行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一款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对于血糖波动大、或需要频繁测血糖的糖尿病朋友,尤其是 1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这种仪器通过皮下植入的探头监测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间接计算血糖值。这个探头很细,可安全植入皮下数天,不会带来不适,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戴着它游泳。

动态血糖监测是成熟的技术,设备的准确性不亚于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

但是,它价格较高,要定期更换探头和校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减重手术

各种各样的减重手术

减重手术的目的,是将原本的“大胃王”,手术改造成“小鸟胃”,人们食量减少后自然会有助于减肥。

除此之外,对于肥胖且减重效果不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重手术是改善血糖的福音。

减重手术中最常见,也是首选的方式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如图一所示,通过手术,切除大约 80% 的胃,留下一个管状的胃通道,从而起到减少食量的作用。

为了避免传统减肥手术的风险,医生们还研发了一些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微创减肥手术方法。

有的手术用充气球囊(图二),占据一部分胃容积,从而使患者在进食较少的情况下获得饱腹感,从而减少食量。

有一款已在美国批准上市的减肥装置(图三),医生在患者的腹部安装一条管道,通到胃里,然后通过一个抽吸装置,可以将一部分胃内的食物抽出来,从而减少吸收的食物量。

还有的手术(图四)在胃肠道连接处安装延缓装置,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也起到了增加饱腹感、减少食量的作用。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减重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要坚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降糖治疗。

而且,手术也有发生如出血、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可能。长期看来,手术也有导致营养缺乏、胆石症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如果考虑接受减重手术,需要去有资质的医院,咨询医生以后再做决定。

现在应该怎么做?

现在得了糖尿病的朋友应该做,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是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做好血糖监测,以平和的心态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无论你是“新晋糖友”,还是“资深糖友”,都给你推荐一款神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糖友家线上平台

在这里,你可以记血糖、看直播、问名医、做分享,还可以参与到线下丰富多彩活动当中去。

还等什么,动动小指头,赶快加入吧!

登陆糖友家平台的方法

第一步:打开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左下方新栏目“糖友家”。

↓↓↓

第二步:进入糖友家平台后,选择感兴趣的栏目,即可参与到糖友家线上、线下活动中来。

↓↓↓

关于防治糖尿病

你还有什么心得?

赶紧给我们留言呗!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健康头条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曾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