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伴侣(糖尿病伴随并发症怎么办)
糖尿病小伙子、姑娘们,如何嫁?如何娶?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越来也多,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往往少年或者青年发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婚嫁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些糖尿病的患者和家长问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如果有个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朋友,每天观察他,如果他能够做到每天按时注射胰岛素,饮食知晓如何调整,能够坚持锻炼,定时进行血糖监测,那么基本就可以肯定,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因为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够坚持做到以上那些要求是非常不容易的。自律的人,一定可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绩。
对于1型糖尿病,如果男孩的血糖控制的非常好,那么作为女孩,就可以考虑嫁了,因为1型糖尿病人从小得病,得病时间比较长,如果男孩控制的非常好,那说明男孩的自律性非常强,知道如何调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那么他以后也会是一个值得依赖的男子汉。在事业上也会有也必将会有一定的成就。
我有一个患者,他是从15岁查出来的1型糖尿病,刚发病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的,这毫不奇怪,经过治疗和糖尿病知识教育,这个男孩子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正确认识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注射药物、测血糖、调整饮食,然后考上了大学,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他血糖控制的也非常好,每年暑假坚持到我这儿进行身体的检查,现在已经7年了,有了一个同样聪明又贤惠的女朋友。
这样的孩子,毫无疑问会生活的很好。他非常的坦然,朋友圈里晒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从朋友圈里可以看出,他丝毫没有隐瞒自己患病的情况。我相信,这个男孩会非常的成功,非常的幸福。
对于2型糖尿病,要考虑具体情况。因为2型糖尿病有一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引起的,这可能没有办法避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患者的生活方式。
由于生活条件的好转,现在的年轻人肥胖的非常多,这也导致年轻人发病率的升高。这部分人群由于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可能血糖刚发病时不高,但是胰岛素抵抗会越来越明显,血糖也会逐渐升高,大血管并发症会逐渐出现。
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这部分年轻人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重等等,都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努力。如果他能够逐渐减重,逐渐稳定自己的血糖,那么病情相对就会比较稳定,并发症出现的比较晚,那么对你们以后的生活影响就比较小。如果仍然随意大吃大喝,那说明他对你们以后的生活不负责任,那么就很难说这份感情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朋友预后都比较好,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和服用药物的方式把血糖控制住。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坚持。如果他/她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那么就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谈婚论嫁,当然需要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如果牵扯要其他如利益等,当然也不需要听我在此啰嗦。关系到终身大事,需要非常慎重。你要找的是一生的伴侣,这个人的人品、性格、能力非常重要,你们之间的感情更重要。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以后的道路都不一定能一帆风顺,毫无波澜。要充分考虑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该如何解决。
疾病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对生活的态度,我想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应该是一个知道如何爱他人、爱自己的人,而不仅仅是好逸恶劳、爱享受。
#健康科普排位赛#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糖尿病患者的家人和伴侣,这样做
1.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情引言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漫长的糖尿病管理期间,有些糖友会不知不觉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可能出现焦虑、焦躁、抑郁等不良的情绪,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不平稳的血糖又反过来让糖友的心情变得更糟。
这个时候他们一定非常需要家人或者伴侣的支持和陪伴,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心。那么,作为糖友家人或伴侣要怎么做呢,今天给到四点建议供您参考。
作为家人或者伴侣,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情。糖尿病属于身心疾病,因此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如果患者出现了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作为家人或伴侣,可以多开导患者,多和患者聊聊天,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情绪得以缓解。患者的心情好了,对控制血糖也是很有利的,反之如果患者的心情不好,那么血糖也很容易就高了。
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如果单纯靠降糖药而不控制饮食,恐怕血糖也很难平稳,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学习饮食知识很有必要,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糖尿病饮食,配合降糖药物治疗,更好地平稳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能与以往的饮食结构不一样,家人或者伴侣需要单独准备,或者陪着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全家人的饮食结构和方式。
有了家人和伴侣的,学习糖尿病饮食知识,控糖的路上给他/她更多的帮助。
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合理饮食呢,今天给到几点建议:
①控制每日膳食总能量
控制每天膳食摄入总能量。如果有专门的糖尿病营养师来制定膳食方案就最好了,没有营养师的定制,那么建议糖友每餐吃到7~8分饱即可。
②饮食结构合理
不建议吃油炸油煎等高油脂食物;主食粗细搭配(即粗杂粮和精细粮食搭配)来吃,因为粗杂粮里面的膳食纤维丰富,可以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利于控制餐后血糖。肉类的量也限制一下,不宜大鱼大肉吃的太多;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每天吃些豆制品,奶制品;如果选择酸奶,建议糖友吃无糖酸奶。
另外,很多糖友想吃一些水果或者别的食物来加餐,那么建议如果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可以在两餐中间加餐100克以内的水果,或者适量原味坚果。
不建议餐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同时也不建议晚餐后再吃水果,容易引起次日空腹血糖升高。
最好咨询营养师,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出具适合的营养膳食方案。
③注意进餐顺序
据研究显示,进餐顺序建议:蔬菜、肉类和(或)豆制品、主食,这样的进餐顺序也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吃饭的时候注意细嚼慢咽,增加食物的咀嚼次数,可以让口腔分泌更多的酶来帮助消化,同时也可以减轻胃的负担,不容易吃得过多。
3.学习糖尿病控糖相关知识学习科学的控糖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重视监测血糖。有些糖友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感觉,就不监测血糖了,只有不舒服了才去监测血糖,这是不明智的。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是很重要的,只有监测血糖,才能清楚降糖药、饮食、运动等对血糖的影响,才好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降糖方案和患者的个人情况,监测血糖的频次也是不同的,建议遵医嘱去执行血糖监测。
第二,重视遵医嘱用药。目前降糖药有口服和胰岛素两大类,每类降糖药的机制是不同的,用法用量也是依据糖尿病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不建议私自减药、加药或者停药,比如说胰岛素促泌剂的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私自加药可能导致低血糖,而低血糖的危害更大;而盲目减药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建议遵医嘱,并且定期去复查。
第三,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糖友控糖很重要的方面。比如说生活作息规律,定时定量吃饭,不熬夜,保持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等,都是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的。这可能不是容易的,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来,当改善一种生活方式,你会发现,血糖也开始平稳了。
以上这些内容,如果能得到家人的帮助和督促,相信患者的血糖控制执行起来会有效得多。
借用一句话“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来自家人或伴侣的陪伴是最珍贵的,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柴米油盐,一起同甘共苦,控糖路上一起风雨同舟!
相信家人或伴侣的陪伴可以给予糖友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家属或朋友得了糖尿病,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这6个问题
糖尿病不只是简单地不能吃糖,面食、高升糖的淀粉类食物、酒精、咖啡、油腻食物、油炸食物、坚果类食物等也有禁忌,还要忍受每天测血糖的指尖疼痛,每3个月一次的常规复查、并发症的相关筛查,承担长年药费的支出,面对病情变化时自行承受压力等,这些已让糖友不易。
无论你是糖尿病患者的亲朋好友,还是旁观者,都请您对糖尿病病人好一点,再好一点。
1.外出旅游时请不要嫌糖友麻烦
游玩时,希望大家适当照顾糖友,比如尽量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食物,不要催促患者尽快注射胰岛素,请留足够的时间给糖友,让他们安全规范注射胰岛素,不要嘲笑他们餐时嚼降糖药物,不要表现出异样的眼光。糖友开始吃饭的时间要根据服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时间或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而定。
不要觉得患糖尿病的人很麻烦,毕竟糖友要留置一个空间归置血糖仪、降糖药物、酒精、消毒用品、升血糖的方糖、饼干等食品。这些东西就像吃饭你必须准备餐具、餐前洗手一样。
糖友也不要自觉麻烦,无论什么时候,保障病情稳定才是第一。
2.体谅糖友也想甜蜜一下的心情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的苦,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
糖友绝不只是不能吃糖这么简单,每餐饭都似乎在考验糖友的自律性,是否自律,餐后血糖能给出考试结果。
糖友并不是不能吃糖,很多人对糖尿病认识不到位,也会因一时的“好言”伤害了糖尿病患者。例如,有时糖尿病患者想吃一小口汤圆或一块蛋糕的时候,或者出现头昏、乏力、手抖等不适而疯狂吃糖时,旁人会说:你不可以吃糖。
旁人只见你平时严格忌糖,却不知你发生低血糖时身体心理难受的心情,甚至还有人误以为你不积极面对糖尿病。
糖友对于此类劝解或误会应正确看待,这些好言与误会没什么,可不可以吃糖是血糖君说了算,血糖平稳时可适度吃糖,给生活来点甜,是你的权利,与别人言说无关,但需注意餐后测血糖。
3.理解年轻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人都理解,因为大多糖尿病患者都在40岁以上,而年轻的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总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年轻的糖友要正确面对患糖尿病的事实,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遗传、内外坏境等因素都可导致糖尿病,别人非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主宰糖尿病,甚至比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更能愉快幸福健康地生活。
4.理解糖友不公开病情的心情
每个人都有隐私,年轻糖友有时因工作的原因或其他原因不愿公开病情,这很普遍,但这并不是丢人的事。
年轻糖友除了特殊原因,个人建议最好能够坦诚公开病情,对控制糖尿病病情好一点,如无影响,或许公开病情有利于他人监督你,其他人可能会更关心你、理解你。看你笑话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况且真正关心你的人是不会介意你生病的事,只会在生活或工作上更加照顾你。
对于旁人,未经患者本人的同意,不要随意公开患者病情。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每个人都有不如意,你自己肯定也希望别人不要揭你伤疤。
5.可以和糖友恋爱、结婚生子
很多年轻未婚糖友,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害怕被歧视。
你可以这样想:你患糖尿病,未来宝宝不一定患糖尿病,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但两个非糖尿病患者恋爱结婚,有了一个糖尿病的宝宝,这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真心爱你、关心你的人,一定会体贴你,虽不说做到感同身受,但至少能与你共同抗击糖尿病。况且控制好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不要让糖尿病阻碍你的幸福。
非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伴侣时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有糖尿病的对象,人人都会生病,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绝症,患糖尿病的伴侣更可能给你带去健康的生活方式,你的晚年或许会更加幸福。
因为她会告诉你怎样吃更健康、怎样运动更好、怎样管理体重,帮你戒烟戒酒,开导你生活中遇到的不易之事,经常有个对生活高度自律性的伴侣陪着你,或许可以帮你避免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生。
6.体谅糖友偶尔焦躁的心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等,有时可能因为一次应激事件,如压力、感染等,导致原本控制好的血糖一路飙升,可能因此而出现脾气暴躁等。
糖友一定要正确面对低血糖、高血糖,允许偶尔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下一次你一定要总结经验再上路,慢慢地,你可以成为控糖王,这样还怕什么呢?
保持心情愉悦,用实际行动控糖,不要胡思乱想地构想你糖尿病的结局,你的病情由你每一餐管理血糖的结果决定,不是臆想或乱想。
作为旁观者,请你理解,陪伴她,开导她,陪她一起积极控糖。每个人都有小脾气,想想你自己应激时的糟糕脾气,何况她这是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身体而出现的负面情绪。
糖友也不必自怜自艾,糖尿病只是让你更加关注身体而已,提前进入养生状态,积极控糖仍能健康、快乐生活,没有并发症的糖友活到八九十岁的也大有人在,不要让糖尿病阻挡你追求幸福快乐的能力。对自己要好一点,再好一点!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