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效果(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效果)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中药降糖无副作用,中医能根治糖尿病?药师结合真实案例来辟谣

上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他的遭遇可能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也非常值得去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具体请往下看。

这位患者是56岁的中年男子吴某,1年前体检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吴某认为西药对身体副作用大,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比较相信中医中药,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再加上听信了一些“江湖郎中”纯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宣传,因此吴某拒绝了西医,一直服用中药来治疗糖尿病。

治疗之初的确有一定的效果,吴某的血糖比发现时有所下降,但这种效果只维持了一两个月,之后血糖又再次升高了。一天前吴某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明显加重,并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于是家人赶紧将吴某送到医院来治疗。入院后检查最后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说幸好送院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中药能够根治糖尿病吗?

在医院里为糖尿病患者宣教时提到中药不能根治糖尿病,常常会被患者反驳,患者说中成药消渴丸就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消渴丸其实并非纯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分除了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等中药以外,还有一种叫格列本脲的成分。

前几味中药具有生津止渴、清热凉血、清肝利胆和补气固表等功效,对于糖尿病的疗效如何咱不好说,但格列本脲却是实实在在的具有降糖作用的西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现已很少使用。回过头来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如果说中药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的话,消渴丸里面为何还要添加西药呢?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中西医结合嘛,但即便如此,中药也根本无法根治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影响且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确诊,几乎需要终身用药,哪怕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也只能采取药物治疗,却无法根治。

中药真的无副作用吗?

许多人认为,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加工而成,无副作用。但其实近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除了27种毒性中药以外,诸如关木通会引起马兜铃酸性急性肾损伤,雷公藤、山豆根、苍耳子等中药会导致肝损害等早有报道,国家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力度监测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见中药并非无副作用,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罢了,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资讯的发达,会有越来越多中药的副作用被发现并报道,能够让那些过分迷信中药的人们擦亮双眼。

总之,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以西医为主,中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只能充当配角,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调换了角色,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谣零零计划# #南方健康# @头条健康 @南方健康

中医调理糖尿病:10年,血糖从10.2降到5.4,无并发症

李奶奶十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当时检测空腹血糖10.2mmol/L,去医院接受治疗,刚开始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维持的比较平稳,但是李奶奶感觉西药会有副作用,于是采用中医调理。用中医调理糖尿病10年空腹血糖从10.2mmol/L降到5.4mmol/L。中医药调理糖尿病为什么效果如此显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整体调节糖脂代谢,有效防治心脑肾以及眼底、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初发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服用中药,或中药配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胰岛功能恢复,免于长期服药。而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细胞功能明显减退,长期服用西药降糖或用胰岛素仍不满意者,配合中药有协同降糖作用。

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1、糖尿病中医症候特点:虚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等,中医证候最基本的特点是虚,尤其是气虚。而在气虚基础上,很容易导致虚邪留滞,从而出现痰浊阻滞,或者瘀血内停等。虚邪留滞,痰瘀互阻,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

2、糖尿病中医病机的核心:热

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消瘦型和肥胖型。消瘦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瘅”,其核心病机是脾虚胃热,其病位中心在脾肾。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脏腑虚弱最关乎脾肾。肾虚则脏腑先天不足,功能低下,脾虚则运化无力,若饮食不慎则更伤脾胃,谷食难运,日久化热,可致胃有热,脾越虚。其火邪为脾胃气虚下流于肾形成的阴火,虽见 “大热”,实为虚火。

肥胖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脾瘅”,其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其病位中心在胃肠。盖肥者腻,甘者滞,长期过食肥甘,胃纳太过,脾运不及,谷食壅滞中焦,形成中满;积久化火,形成内热,波及脏腑则表现为肝热、胃热、肺热、肠热,或肝胃俱热、胃肠俱热等,从而发为脾瘅。总体而言,郁热虚损体现了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中医糖尿病的分型与防治

1、湿热蕴脾(清热化湿)

半夏泻心汤

主方:半夏、黄连、厚朴、佩兰 等。加减:脘腑痞满,头晕沉重加佩兰、藿香、桑白皮;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

四逆散

主方:柴胡、枳实、白芍、石斛等。加减:纳呆加焦三仙;抑郁易怒加牡丹皮、赤芍;眠差加炒酸枣仁、五味子。

3、脾虚湿盛(健脾化湿)

六君子汤

主方:沙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佩兰等。加减:倦怠乏力加黄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腻加薏苡仁、白蔻仁。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

七味白术散

黄芪、沙参、山药、白术、葛根、陈皮、麦冬等。加减: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黄。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注意的问题: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阴平阳秘”

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调理自己体内的阴阳变化及合理地运用养生的方法和技术。如果违逆了四时阴阳的变化,则出现相应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动;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达到“阴平阳秘”。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不能过饱或过饥,谷肉果菜五味要调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如果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恣食辛辣,饥饱无常,宿食停滞均可损伤脾胃,发为消渴。

3、形与神俱,恬淡虚无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性体健康,精神、情志、思想也要健康。《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劳伤神、以妄为常、少动久卧,则易耗伤脾气,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发为消渴。适当规律运动养生,循序渐进,舒适为度,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平时应将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要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为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因为生理学研究发现,运动30分钟左右,降糖效果最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优势多

在众多慢性病中,糖尿病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一个。据商丘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李留霞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如果能尽早得到合理的治疗,医患配合,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使病人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一样的获得长寿。李留霞说,多年的实践证明,糖尿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效果非常好。

李留霞说,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而糖尿病的控制也要综合来考虑,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血糖上。要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胆固醇,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中风或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前景、独特的优势,但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既用西药又用中药。”李留霞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取得优于单一疗法的更好效果。

为让大家更直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法,李留霞主任将其基本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糖尿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多种方法。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应用上述疗法后,高血糖得到控制,但临床症状,如口干口苦、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未能得到改善。按中医理论来分析病情的类型,找出病因,确定是属于“燥热伤阴”或“气阴两虚”等证型,给予辨证施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在临床治疗上,对于病情复杂,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李留霞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加中医辨证施治,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单用中药辨证治疗,配合饮食、运动治疗,疗效也很好。中西医结合疗法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祛邪”即祛除病邪,“扶正”指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提高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等。

据介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发生口服药物继发性失效,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上的难题之一。在口服降糖药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可明显提高疗效。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不外乎改善症状和降低血糖两个方面,中药辨证治疗,改善症状效果良好,同时有些中药又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这样既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又能避免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涉及到糖尿病治疗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学习糖尿病知识、药物治疗,需要糖友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身的治疗方案。 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