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快板糖尿病

福建卫生报 0
文章目录:

赞赞赞!福建这些医生说起“脱口秀”,包袱里都是知识点!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流行形势严峻,防控任务任重道远。2型糖尿病早期优化血糖管理以促进血糖达标及全程管理以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探索更为科学、有效和便捷的2型糖尿病全病程管理策略,9月8日,《福建卫生报》社举办主题为“降糖无忧 长期获益”的糖尿病全病程管理能力提升演讲活动(福建赛区)。

会议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刘礼斌、第900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徐向进教授任大会主席,徐向进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陈小敏教授主持。

活动现场,六组选手将专业知识融入脱口秀中,“传奇”病人的糖尿病逆袭记、用天津快板说糖尿病管理,门诊心得体会……医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用风趣的“医式”语言,讲述医患趣事,为大家带来科学、专业、有趣的糖尿病管理知识。

最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选手分别获得一、二名,将代表福建赛区晋级全国半决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刘礼斌教授告诉记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超70%。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49%糖尿病患者管理任重道远。

这就需要医生们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科普力,能够放下身段,面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发挥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中的“主力军”作用,让患者形成有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2017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的带领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福建省率先成立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MMC),以内分泌科为中心,辐射眼科、神经内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提供诊断、筛查以及治疗等一站式服务,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药师、超声医生驻点MMC,方便患者获得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以及并发症的筛查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来源:福建卫生报

编顺口溜打快板,来看这个医生不一样的“科普秀”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视频剪辑 彭影

通讯员 谢靖 刘霞

每个月,总会有一位熟悉的面孔走进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综合诊疗科(心血管内科)周琦主任的诊室来复诊,这是一位74岁的谢爹爹,5年来每次来见周琦医生,老人都觉得像老朋友聊天一样亲切。有这种感觉的不只是谢爹爹一个人,由湖北省卫健委指导、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主办的“2021寻访魅力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一些热心读者专门向本报推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综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琦,大家纷纷表示“她特别亲切接地气,还会打快板讲科普”。

周琦主任家访,为患者听诊

自编快板顺口溜,疾病预防接地气

“一杯牛奶一个蛋;两便通畅记心间;三餐饮食宜清淡;四体适度常锻炼;酒不喝来烟不抽;十分轻松心不烦……”一段朗朗上口的预防高血压顺口溜,被周琦用快板说得头头是道,并且拍成了小视频发到了自己的医患群里。顿时群里炸开了锅,有的人夸周主任的快板打得好,有的感谢她的科普分享。

“对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我们科室总结了一套口诀,方便大家记忆。”从医近20年的周琦主任,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心功能的康复治疗,“为了让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更‘接地气’,我们以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快板这种文艺形式,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方便的运用和记忆。特别是老年人,这种比较平民化的方式,把一日三餐包括饮食、人的心情、24小时的活动都融入到快板中。”

对于快板,周主任表示,“其实就是自己平时抽空在网上学的。刚好院里有比赛,我就想到运用打快板的形式编一段顺口溜融入到科普当中。”

“快板科普”的形式现如今被用在“医患群”以及家庭随访过程中,“我表演给患者看,让大家在娱乐中受教。”周琦解释。

一来二去,“快板医生”的称号便在病人口中传开了,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而又别出心裁的科普方式效果斐然。“我们都喜欢听‘快板医生’的科普,既有趣又有创意。”吴爹爹竖起了大拇指。

“用这种方式宣传健康知识,我们都喜欢听,接地气。”群里的病友刘婆婆说,一些老人视力不太好看不清楚宣传手册上的内容,听着快板,在娱乐中也能学到知识,真不错。

据了解,今年周主任带着同事表演了一段快板说唱,荣获了医院的科普大赛二等奖。

自建病患微信群,对病人“有求必应”

周琦粉丝特别多,对待病人态度好,病人们都很信任她。为此她专门成立了一个病友的微信群,专门为心脑血管病人搭起的医患沟通的桥梁。她经常在群里和患者互动,解答患者的疑惑,以及病症的解决方案。

一位患者因为出院回到家不愿吃药,患者家属把情况发在了群里。周主任看到立刻在微信群里回复,院内治疗是必须的,但是院后的随访、坚持吃药一定要加强。

“你们建这个医患交流群太好了,有了这个群我们可以随时在线跟主管医生进行病情的沟通,可帮我们省去了不少时间!同时群里还经常发送健康科普常识,都让我受益匪浅。”患者家属王先生拿着手机开心地说。

“真心感谢您!周主任,您真是一名好医生,那么忙还教给我们好多不懂的东西。”感谢的话语,在微信群中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据了解,周主任在2019年建起了“天佑医院综合病区心脑血管健康群”,截至目前,群友人数超过了200人。她建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咨询,让患者少跑路,现在,这个群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现在医院里其他医生在她的影响带动下,也都开始建立了患者群,对患者的服务延伸到了医院外,受到了患者的赞许。

周琦说,在医院加强科普宣传,让病人回家也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住院期间的治疗只是疾病治疗很小的一部分,后期出院康复过程更重要。建微信群的目的是让病人有什么问题直接在群里沟通,方便交流。医生在群里宣传正确的生活方式,敦促大家进行科学运动和合理饮食,不定时医生还会在群里分享一些健康知识,让大家都学习了解。病人之间也会相互沟通,互相促进。

来自黄石的孙先生表示,因为肺部感染,咳嗽睡不着,入院治疗。“我现在感觉好多了,下周就能出院了。”孙先生高兴地说,因为生活不规律,没有休息好,感冒引发了病毒感染。在这里待了一个星期,周主任每天过来查房,有时候晚上也在这里。周主任主动加了我的微信,时常在微信群里问我休息的怎么样了,出院了之后要注意哪些。提醒我生活习惯要改,不要再抽烟喝酒熬夜,要坚持运动。过一两个星期再过来复查。

“现在很多疾病都年轻化了,就像孙先生这种情况,很年轻就发生2次肺部感染,就和他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周琦主任告诉记者,“一天抽3包烟、晚上经常宵夜、喝酒、长期熬夜,所以抵抗力差。”

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家访解难题

周琦主任说,比在医院治疗更最重要的是,疾病的预防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预防针对于年轻人,康复是相对于老人来说。

周琦主任家访,为患者听诊

家住南湖山庄的张爹爹今年82岁高龄,患有20余年高血压、10余年冠心病及糖尿病,并多次脑出血,伴有癫痫发作史,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

今年9月份张爹爹因发热、休克伴重症肺炎住院抢救治疗,10月4日行气管切开,经ICU积极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综合科继续治疗。在专业的治疗和悉心的护理下,张爹爹于10月9日病情好转出院。

根据张爹爹的病情需要,出院时需带气管套管及胃管出院,出院后的居家护理也尤为重要。老人出院时,周主任主动将自己的电话及微信留给了家属,并时刻关注患者出院后居家护理的情况。

“正发愁屋里的老人胃管到期如何更换,社区和其他医院都无法提供上门服务,我试着和周主任联系,没想到她立刻表示要上门来帮忙,令我们非常感动。”

来到老人家中,检查完患者身体状况后,周主任向张爹爹家属询问了服用口服药的情况,根据老人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了用药。老人长期卧床,肢体僵硬活动少,周主任指导家属如何有效为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还讲解了饮食、活动及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周主任一直跟我们家属保持联系,我们咨询任何问题,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张爹爹的家属告诉记者。

“长期卧床的病人,我们会定期上门家访,根据每个患者的居家情况,为他们的康复进行个性化调整。”周琦主任表示,无论是对疾病进行治疗与预防,还是维护老人健康以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的能力,都离不开精心的康复护理以及康复治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健康素养小剧场⑨】远离糖尿病

引领健康生活

远离疾病折磨

提高个人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小剧场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简单来说,健康素养是一种能力,一种运用各类信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为推进广西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升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开设健康科普专栏——《健康素养小剧场》,从6月23日开始,我们每天会更新一期音频。

今天

为大家带来小剧场

第9集 《远离糖尿病》

爷爷:老伴儿,健康手册上写着: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

奶奶:还有呢,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毫摩尔/升。这血糖要是没控制好,得糖尿病的风险可大了!

爷爷: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得糖尿病的都特别多!

奶奶:除了家族遗传,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人群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不提前预防那可不行!

【快板】

糖尿病人别苦恼,防控知识早学习,

用药谨记遵医嘱,定期监测不能忘。

控制饮食第一条,适量运动有活力,

戒烟限酒莫贪杯,健康管理记心上。

【旁白】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自治区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关注自身血糖变化。

来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