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实证糖尿病(糖尿病的证庄)

新华社 0
文章目录:

猪胆酸——远离糖尿病的“金钟罩”

猪胆酸

有助于让人们远离糖尿病。

这一受中医药学启示的研究方向

被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贾伟捕获。

研究团队经过近10年的实证研究,

日前终于揭开了其中奥妙:

猪胆酸对于血糖调节有重要作用,

而血糖则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

猪胆酸是什么?

猪胆酸来源于猪吗?

有理论依据吗?

猪胆酸对糖尿病的益处是什么?

——关口前移:

可以通过检测猪胆酸的指数,

来确定未来会不会得糖尿病。

如果风险高,

可通过控制饮食、锻炼等方式逆转。

中医所谓“上工治未病”。

——治疗:

可通过含有猪胆酸成分的药品,

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

香港学界认为,

这项研究是用中医理论拥抱现代科学,

符合“上工治未病”的传统中医理念。

这项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科学期刊《细胞-代谢》及《自然·通讯》刊载。

对于这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大发现

业界这样评价:

编导:王茜

文字:颜昊、王茜、林宁

视频:林宁、王茜、颜昊、梁嘉骏

制作:新华社香港分社

香港浸大研究证明:猪胆酸在预防和治疗二型糖尿病方面有望实现突破

新华社香港5月9日电(记者颜昊、王茜、林宁)受中国传统医学启发,香港浸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猪胆酸在人体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预防和治疗二型糖尿病方面有望实现突破。

中药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中记载,猪胆主治“骨热劳极,消渴,小儿五疳”。其中“消渴”症就是现代医学所认知的糖尿病。

猪胆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清晰的解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贾伟领衔的研究团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近10年的实证研究证明,猪胆酸在维持人体血糖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动物用以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胆汁酸中,有一类被称为猪胆酸及其衍生物(统称猪胆酸),这种物质在猪的胆汁酸中含量高达近80%,而在人的胆汁酸中只有约2%。

贾伟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动物血液对比等实验发现,猪胆酸与血糖水平呈现负相关性,在使用药物让猪的肝脏减少产生胆汁酸20%至30%以后,猪的血糖水平迅速上升了约30%;再为这些猪补回胆汁酸后,它们的血糖水平随即回落至正常水平。

“经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初步判断,猪之所以对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的糖尿病有非常强的抵抗作用,与它体内胆汁酸总量高、胆汁酸的结构是有关系的。”贾伟说。

该团队的另一项实验发现,将猪胆酸与被称为“L-细胞”的肠道内分泌细胞培养,结果显示在50微摩尔的浓度下,相比其他种类的胆汁酸,猪胆酸能最有效刺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L-细胞”所制造的一种激素)的分泌。这一结果说明,猪胆酸能够通过刺激GLP-1的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制造,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认为,香港浸会大学的这项研究采用现代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系统开展了猪胆酸的糖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并获得了创新的发现。相信猪胆酸及其衍生物有望发展为糖尿病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新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表示,传统中医药对今天的医学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这项研究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和新药发现开辟了一条新路。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系统开发基于猪胆酸结构治疗代谢疾病的新药,这项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科学期刊《细胞-代谢》及《自然·通讯》刊载。

来源: 新华社

中医治疗糖尿病,最大的优势是防治并发症?这几味中药实证有效

在糖尿病的诊治中,西医一直是占据主流治疗地位的,虽然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一定的疗效,但是始终是作为辅助治疗的地位。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我们都知道最大的优势是防治并发症,那么问题来了,中药到底如何防治并发症?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目前的医学界,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因此,治疗糖尿病的目的是为了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是最主要的目的和方向。

传统医药在治疗消渴症方面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消渴症病因、病机观察较为透彻,且治疗相关的经方、验方较多,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一些优势。因为中药多为天然的药材,药效温和持久,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一些,并且中药是发挥多靶点作用;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有效方剂在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和降低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对治疗糖尿病诸多并发症具有积极的疗效。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认为消渴症治疗应辨证分型,而消渴症常见证型主要为气虚、阴虚、血瘀、热盛等,具有热炽盛、阴阳两虚、气滞致瘀、瘀血等特点,因而需采用益气、养阴、化湿利尿、活血化瘀、清热解表等中药治疗,中药汤剂需与患者证型相吻合 。这和西医讲的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大致相似,因为每一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

我们前面的文章也提到了很多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处方。有数据统计,在所有消渴病的治疗方剂中,补益类中药占比最高,其次为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可以看出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大多为补益药和清热药。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以糖尿病肾病为例,我们来看一下中药是如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众所周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 ,已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 ,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在治疗上将变得更加困难 ,故需密切监测、及时治疗,从而预防以延缓肾损害进展。

中医认为消渴症患者“久病消渴导致将息失宜、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根据中医辨证理论糖尿病肾病可分为 :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肾阳衰微等型。故需采取益气补肾之方治疗。目前,中药汤剂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主要采用了西药治疗+中药汤剂的模式,其中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或与其他方剂合用较多 。除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外,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消渴方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也较多 。中药汤剂在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在干预6周-8周后可明显获益,毒副反应报道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