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赵糖尿病(帮我糖尿病)

健康界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出现了脚溃烂,用什么方法治疗效果好?

作者:商丘五院赵大夫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脚溃烂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及感染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发生在足部的一种溃烂坏疽现象。

我们临床上曾接收到一位来内蒙古的足病患者肖某,右足溃烂伴血糖升高,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确诊项目: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脂症、白内障

对于肖某这种在患糖尿病足溃烂的同时,还合并有其他病症的病例,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对于患者这种合并多种病症的糖尿病脚溃烂,袁主任是这样为糖尿病脚溃烂患者肖某实现保守不截肢治疗康复的:

1.在对肖某进行控制血糖、血脂的同时,及时对足部病情进行及时的清创,也就是切开引流,把皮下、皮外所感染的坏死组织清除,腐肉组织给予清除。

2.结合足部局部清清创加以使用抗生素,也就是整体与局部的相互结合治疗,对于糖尿病足感染有着非常好的效果。避免了单一的治疗。

3.通过改善下肢周围血管微循环、营养神经,提高机体组织供血,增加血氧饱和度,促进神经修复及毛细血管再生,从而建立侧支循环。

4.根据患者自身免疫情况、感染程度、而采用不同中药药物局部湿敷,从而改善创面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再生能力,继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5.对于创面采用特制的去腐生肌愈皮膏“靶位”给药,使创面的病理性体液不断引出,生理性体液不断更新,使皮肤再生创面愈合。

并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出现在就诊医院越治越严重,久治不见好的现象,根据转到我们这以后,对此进一步了解后,多数的患者反应都是医院曾大量的靠输液抗生素、降血糖、简单的换药、消毒,不对创面做专一的处理,即使有做的也只是普通外科的清创,比较简捷。这样的治疗往往是不见效果的。糖尿病脚溃烂需要着MDT多学科联诊的治疗模式,成立这样的专科、专项治专病科室,并且采取中医与西医相互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起着非常有效的互补作用,也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溃烂、坏疽)较为实用的有效方法。关键是互补,不是重叠,而是1 1大于2的实施法则。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而从病理上真正解除原有本质,达到不截肢康复的目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糖尿病患者体型偏瘦,有哪五大原因?增加体重,靠哪三项策略?

尽管,在临床上,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更为多见。不过,依然存在不少体型偏瘦的糖尿病患者。

有人把体重指数BMI<18.5kg/m2(公斤体重/身高米数²)的糖尿病患者给简称为“瘦糖人”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并非越瘦越好,“瘦糖人”的死亡风险也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患者。因此,搞清楚引起体型消瘦的原因并掌握增加体重的要点,就对“瘦糖人”非常重要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专门来说一说,“瘦糖人”体型消瘦可能与哪五方面因素有关以及如何科学增重。

“瘦糖人”消瘦 五大原因
  • 对于“瘦糖人”而言,第一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自身胰岛素分泌情况到底好不好?

事实上,在人体内,胰岛素本身算是一种“增加体重”的激素。胰岛素之所以能够降低我们的血糖,其中一条路径就是促进体内的糖转化为脂肪并储存起来。

所以,那些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往往就会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而出现体重下降。

比方说,1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以及胰岛功能遭到破坏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都属于上面说到的这种情况。这些患者就常常表现为体型消瘦。

对于所有“瘦糖人”而言,建议大家首先通过“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这项检查来评估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并且,通过“糖尿病相关免疫检查”来看看有没有自身抗体在“攻击”我们的胰岛功能细胞。

  • 除了自身胰岛素分泌情况以外,第二个需要“瘦糖人”关注的就是日常的血糖控制水平。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尤其是血糖升高已经造成“尿糖”现象的这部分患者,体内很容易因此而出现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这种代谢紊乱状态会使得机体无法充分利用我们从食物当中所摄入的营养物质。这时候,机体会“迫不得已”开始分解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来供应能量,因而出现体重下降。

可以说,平时血糖水平控制得越差,就越有可能出现体重下降!

因此,对于所有“瘦糖人”而言,大家都应该定期监测空腹以及餐后血糖情况并到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常规。要看看体型偏瘦是不是因为血糖没有被控制好所引起的。

  • “瘦糖人”需要关注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存不存在“过度节食”与“运动不当”?

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确实是糖尿病治疗当中的重要一环,不过,稍不注意,也有可能成为导致体重失衡的因素。

比方说,长期过度的“断食”、太极端的“低碳饮食”,这些都是隐藏在饮食模式当中的风险。

而在运动过程中,有氧运动量过大造成能量消耗过度,同时缺乏力量训练,造成肌肉合成减少。这些都有可能引起体重下降。

  • “瘦糖人”还需要关注的第四个问题是:降糖药物的选择是否合适?

在临床上,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降糖药对于患者体重的影响差异明显。

比方说,像二甲双胍、“列净“类药物以及”鲁肽类“药物等等,它们都被认为具有明确的减重效应;而与之相反,像胰岛素制剂或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有增加体重的效应。

给本来体型就偏瘦的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多种有减重效应的降糖药,毫无疑问会加重患者体重的下降。

  • 最后,“瘦糖人“还需要关注的第五个问题就是:在糖尿病以外,有没有合并存在一些其他的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并发症?

像肿瘤、结核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可以造成机体能耗增加,而糖尿病并发胃轻瘫或慢性功能性腹泻等问题时,则可以引起消化与吸收不良。

上面这五点主要是帮助大家梳理造成糖尿病患者体型消瘦的可能原因,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则不尽相同,需要大家跟医生一起去仔细分析、区别对待。

“瘦糖人”增重 三大策略

“瘦糖人“应该如何增重?这个问题是很多朋友都很关心,也多次问到过我的。其实,主要原则正是与上一章节所提到的这些原因相对应的!

第一,对于自身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的患者而言,不论您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使用人工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都是帮助体重快速恢复的最好办法。

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总是很抗拒打胰岛素,只想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来把体重给升上去。

但您要明白一点,当您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在机体缺乏一种必要激素的情况下,无论您怎样努力地去执行饮食和运动计划,效果都是很难达到的!

第二,对于血糖水平没有被控制得很理想的患者而言,稳定控制好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当中就专门提到了:除了胰岛素制剂以外,对于需要增重的“瘦糖人“而言,应该优先选择能够增加体重的口服降糖药物,它们包括: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以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

磺脲类的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格列奈类的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也就是说,如果您在降糖治疗的过程中想要增加体重的话,可以跟医生沟通,让医生优先给您使用能够增加体重的降糖药物。

第三,就是在药物以外,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锻炼帮助增重了。

在饮食上,“瘦糖人“应该适度放宽热量限制,可以增加食物当中总热量的摄入。每个阶段可以较前一个阶段增加约5%-10%的总热量,但需要注意前提是不要让血糖水平产生太大波动。

为了避免热量增加可能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模式或者适当增加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剂量。

与此同时,仍要注意营养均衡,应该加强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的摄入。

而在运动方面,可以适当缩短有氧运动的时间或者降低有氧运动强度,而应该适当增加力量训练的频率以及每次训练的强度。力量训练配合优质蛋白的补充,对于增肌效果明显,是增重的重要手段。

好的,关于“瘦糖人“为何会瘦的五大原因以及增重的三个策略,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八年处于“无药缓解期”,糖尿病患者赵先生已成“中医粉”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冯佳志 通讯员孟杰)

“检查结果都正常,血糖控制的很好,不用吃药,继续控制饮食、坚持锻炼、按时复查。”5月29日,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社锋对前来复查的糖尿病患者赵先生说。

听到复查结果,赵先生激动不已,难掩对中医药的崇拜。2012年的秋天,47岁的赵先生检查空腹血糖值17mmol/l。他及时接受中医药治疗控制血糖,8年来不用吃药,不用注射胰岛素,始终处于“无药缓解期”。

“我怎么会得糖尿病?去年还好好的啊?难道要打胰岛素了吗?这可怎么办?”焦急的赵先生不愿长期用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找张社峰用中医药的办法治疗。

经过详细的问诊检查,张社峰告诉赵先生:血糖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不良生活习惯。原来,刚过去的夏天,本来就体型偏胖的赵先生,经常晚餐就是吃上半个西瓜,要不就是啤酒烧烤,进食过多运化不及,积而化热,体现在指标上是血糖值爆表。张社峰进一步向赵先生解释道:在临床中,这属于新发糖尿病,也就是从血糖值正常到超标,时间在1年左右,尽管赵先生现在血糖值比较高,但是病程短,是中药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是有望恢复到正常指标的。

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张社峰从“辨病、辨证、辨体”三位一体出发辨证施治:赵先生的情况属于脾瘅(肥胖型)和消瘅(消瘦型)两大类型中的脾瘅,证属脾热,随即以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为主方,并辨体灵活增减药味与药量,加上特色院内制剂,服药2个月;配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清热消积,解毒降糖;间隔使用胰岛素泵,以强化血糖控制,解除高糖毒性,修复胰岛功能。结合健康教育,赵先生积极配合,按照医嘱,每天练习八段锦,至少30分钟;严格控制饮食,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量,适当多吃蔬菜和瘦肉、蛋、奶,提高纤维素和蛋白质摄入量。治疗第3个月,完全停药、停用胰岛素,赵先生血糖恢复正常。张社锋告诉患者,此时已进入“无药缓解期”,要继续控制饮食、坚持锻炼、按时复查。

及时的完美“逆袭”,帮助他免去了不少老“糖友”的困扰:吃磺脲类药物(促泌剂),经常会导致胖人更胖;用药量控制不好又可能导致低血糖;更郁闷的是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随时间推移,不但使用剂量需要越来越大,作用却越来越小,最后只能崩溃无奈打胰岛素。

张社峰提示,糖尿病的治疗要区分类型与阶段,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新发糖尿病”患者,及时精准进行辨证辨体中医药调治,能较有效地控制病程,让更多的患者延缓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时间,减少促泌剂的使用;但对于病程较长(五年以上)的“糖友”来说,除了要控制血糖以外,还要及时治疗并发症。

“张大夫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厉害,两会上特别提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确实应该让更多老百姓受益。”赵先生说。“现在我不但自己信中医用中医,还会向周围有需要的人推荐,已经成中医药的义务宣传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