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划痕(糖尿病人划破手怎样处理)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老糖友”脚被玻璃划伤,简单缝合后伤口竟烂成大洞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刘姗姗

65岁的陈爹爹右脚不小心被玻璃划了一道口子,以为缝针后就万事大吉了,可没想到伤口感染向内蔓延,竟烂成了一个深洞。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整形外科共同协作,通过降糖、抗感染、全面彻底的清创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后,成功帮患者保住了右脚。

家住黄陂的陈爹爹(化姓)今年65岁,患有糖尿病十多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理想。两个多月前,他的右脚不小心被碎玻璃划伤,随后在家门口的小诊所把伤口简单缝合了一下。处理好伤口,陈爹爹以为就没事了,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脚上的伤口一直没有愈合,还开始溃烂、流脓,这才赶紧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医生仔细检查发现,虽然陈爹爹右脚表面的伤口不大,但皮肤皮下组织感染坏死,里面已经烂成一个洞,确诊为糖尿病足。之后陈爹爹被安排至内分泌科糖尿病足“一体化”筛查室进行了下肢动脉血管、下肢神经病变、足底压力及下肢皮温等一系列全面检查。最后评估结果显示,陈爹爹下肢血管存在闭塞情况,同时合并较为严重的感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面临截肢的严重后果。

内分泌科联合整形外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充分评估病情后,为患者制定了周全的保足诊疗方案。由于陈爹爹同时伴有下肢动脉闭塞,为了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促进创面的恢复,内分泌科介入团队通过介入手术开通了下肢血管。接下来,整形外科主任白新平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彻底的清创手术。经过血糖控制、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全面彻底的清创与换药等综合治疗后,最终创面得以愈合,陈爹爹的右脚终于保住了。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不重视小伤口诱发糖尿病足的患者有很多。这位患者正是由于早期伤口处理不规范,结果导致感染蔓延,出现严重的糖尿病足。”该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中京介绍,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处理不比普通人,不是简单的消毒、缝合之后就没事了,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再加上合并有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影响皮肤组织的修复功能。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蔓延,引起大面积溃疡、深层组织破坏,经久不愈合,严重的会导致截肢。

专家提醒,预防糖尿病足,要定期监测并控制好血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悉心呵护足部,每天对足部进行检查,仔细查看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破损等;在修剪脚趾甲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出现外伤,选择合适舒适的鞋袜。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伤口,即使伤口再小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行在家处理。糖尿病足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么简单,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规范化治疗,避免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如果网友想了解更多内分泌科健康方面的资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科咨询群:562474723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友”破皮难愈 降糖清创缺一不可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游华玲)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糖友”来说,皮肤问题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引致大面积溃烂乃至截肢。“糖友”袁伯就因脚受伤自行抹药,伤口半年都长不好,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处理,伤口才得到有效治疗。

伤处自涂药粉不愈

70岁的袁伯确诊糖尿病已有十余年,半年前他不慎外伤导致左足足背皮肤破溃。一开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一段时间后伤口面积越来越大,局部还出现了黄白色渗液。在邻居建议下,袁伯自购外敷药粉处理伤口,但伤口迟迟没有愈合,且疼痛加重,在家人的催促下,袁伯才来到南医三院就诊。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潘道延接诊袁伯,查看伤口后建议其住院治疗。原来,袁伯反复在伤口上涂抹药粉,且没有及时清洗伤口,导致伤口覆盖的药粉和组织粘连十分紧密。

潘道延和造口师周凌燕讨论患者病情,若直接使用锐性清创可能会导致伤口组织缺损过多,遂计划采用超声清创的方式先进行局部伤口清理,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正常组织,还可以减轻清创时的疼痛感。

此外,针对袁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和合并症多的特点,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疗团队采用了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方案,袁伯的伤口很快就进入了肉芽生长的“红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换药处理,目前,伤口已基本愈合。

“糖友”常见三大误区

据该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赵同峰介绍,糖尿病足作为一类特殊的伤口,处理方式和其他急性伤口存在很大差异。生活中,“糖友们”在处理伤口时常见的误区有:

小伤不重视。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溃烂源于搔抓皮肤破溃、水疱破裂、烫伤、冻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小范围、局部皮肤损伤。小伤不治逐渐进展,失去糖尿病足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变加重,甚至出现足部坏死,轻者截趾、截足,重者高位截肢,危及生命。

不破皮就没事。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没伤口不用担心出现糖尿病足,其实,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下肢血管神经损伤是逐渐发展的,是糖尿病足的高危患者。这部分患者需要非常重视足部防护,小划痕、小水泡、蚊虫叮咬等都应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自己处理伤口。糖尿病足破溃后早期正确处理非常关键,通过专科医师的伤口处理、血糖调节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后,伤口可很快痊愈。但不少患者为了省钱自己处理,常致伤口发展迅速,难以控制。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换药并进行多次手术才能修复,严重者即使修复了也很难保住患足。

赵同峰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受伤时要谨慎处理,表浅的小伤口且没有异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碘伏消毒创面,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如果在48小时左右伤口没有好转或者伤口进一步进展,建议到医院就诊。目前,随着伤口研究的逐渐深入,“湿性愈合”等一系列理论的出现和实施有效改善了糖尿病伤口的愈合率。

齐鲁干细胞研究成果获奖!15天,糖尿病伤口愈合达9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燕

在当今医学研究领域,间充质干细胞(MSCs)一直备受瞩目,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它来源广泛,无论是从骨髓、脐带、还是脂肪组织都能获取,它犹如身体内的 “万能工匠”,具备自我更新以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分化的卓越能力。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着不同的“表达”,低氧环境下的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为再生医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低氧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奇妙相遇

正常的氧气浓度通常认为是 20% - 21% O₂,这种氧气环境与人体大多数生理状态下组织中的氧气浓度相近,细胞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正常地进行有氧代谢等生理活动。而低氧环境一般是氧气浓度低于 5%的环境,这种低氧环境模拟了体内某些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局部微环境,如胚胎发育过程中、肿瘤微环境或者缺血性损伤组织周围等环境中的低氧状态。

低氧状态对于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稳态有着深远意义。

在低氧环境下,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许多信号通路被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也会发生改变,促使细胞发展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并增强其特定功能。当低氧与间充质干细胞相遇,便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研究发现,低氧环境对间充质干细胞产生了多方面的显著影响。低氧条件下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更快速地分裂和扩增,为获取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能。同时,低氧环境也会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引导间充质干细胞更精准地向特定细胞类型分化。另外,低氧间充质干细胞还展现出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而低氧间充质干细胞在分泌功能方面也表现卓越,可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外泌体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分泌产物能够调节周围细胞的活性、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反应以及减少细胞凋亡。

低氧间充质干细胞最新科研成果

糖尿病难愈合伤口的新希望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目前有8亿多糖尿病患者,在过去30年间翻了两番。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慢性伤口,伤口愈合过程通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染、组织缺氧、坏死、渗出物和过度的炎性细胞因子等。目前,糖尿病难愈合伤口的治疗极具挑战性,对于有慢性伤口的糖尿病患者,迫切需要治疗的新思路及新技术,而低氧间充质干细胞在分泌功能上的卓越表现为糖尿病难愈合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新思路。

齐鲁干细胞公司、山东省脐血库的研发团队分析了工业化工艺制备的低氧MSC产品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大鼠糖尿病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这些结果为MSC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发表于《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随后该项目荣获由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南市科学技术局、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济南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优秀科技创新项目奖项。

该研究使用的低氧MSC,由冻存的工作库常氧MSC经复苏后,在1% O2浓度下培养96h制备而成。经过细胞形态、数量、细胞活性、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表面标志物检测、细胞周期检测、划痕实验检测等,低氧MSC各生物学功能指标均符合MSC产品国际质量标准,可用于临床前研究(图1)。在糖尿病难愈合伤口动物实验中设置了对照组、常氧MSC组及低氧MSC组。

图1 低氧MSC生物学功能检测

在伤口手术后第1天和第9天将溶媒或800μL(1×107 / mL)细胞皮下注射到糖尿病大鼠背部伤口,并在D0,D3,D6,D9,D12和D15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显示,伤口面积随时间逐步缩小,在第9天时,对照组、常氧组和低氧组的平均伤口面积分别为1.97 cm 2、2.09 cm2和1.31 cm2,低氧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图2 低氧MSC增强糖尿病大鼠的伤口愈合

低氧MSC组在伤口愈合中的优秀表现背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现出高表达状态,与常氧MSC相比,低氧MSC在48h时VEGF表达量显著增加,约为常氧MSC的20倍,同时,高水平的VEGF对表皮再生功能的改善也与本研究中组织病理学表皮再生结果互相验证。此外,作者还通过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培养检测了低氧MSC的免疫调节能力。结果显示,低氧MSC组Th1和Th17下调,而Th2和Treg上调,但与常氧MSC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基于以前的报道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低氧MSC中VEGF分泌量的提高可能是促进大鼠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原因。

图3 常氧MSC与低氧MSC中细胞因子的分泌

本项目所研制出的低氧型间充质干细胞将为糖尿病难愈合伤口的治疗开启极具潜力的新方向,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在传统治疗手段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现实条件下,低氧型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恶劣的伤口微环境中展现出的卓越优势,可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减轻痛苦、降低致残风险、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领域引发突破性的变革与深远的积极影响。

尽管在低氧间充质的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但不可否认低氧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创新,低氧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攻克众多疑难疾病的有力武器,为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福祉,开启再生医学的崭新篇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