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致贫(糖尿病贫血严重的危害)
贫困人员吸烟酗酒等容易因病致贫,江西鹰潭工商联建议获答复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据江西省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鹰潭市卫健委近日答复市工商联《健康扶贫重在“治未病”-加强贫困人口健康意识教育的建议》称,按照建档立卡的数据,当前贫困户中因病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这是因为很多贫困人员缺乏健康素养知识,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也不知道如何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见慢性病。下一步,将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群众固化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鹰潭市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健康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很重要,尤其是对贫困户而言,疾病直接影响着他们脱贫的步伐。按照建档立卡的数据,当前贫困户中因病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这是因为很多贫困人员缺乏健康素养知识,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也不知道如何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见慢性病。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
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助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它既有利于贫困人口当中的患病人群存量改进健康状况,也有利于通过防病减少患病人群增量。
为加强贫困人口健康意识教育工作,鹰潭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下发了《鹰潭市贫困地区健康促进 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提出健康知识普及重点尽量向贫困入口倾斜,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围绕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与活动 :
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深入贫困群众家中开展了解帮扶对 象的身体健康状况 ,掌握贫困人员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发现贫困人员主要健康问题,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根据健康需求评估结果,针对不同地区的疾病流行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社会文化习俗等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患有大病、慢性病、重病、地方病及其他疾病的贫困患者、普通农村居民,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为帮扶对象精准提供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防治、就医指导等服务。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行动。为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乡村群众的健康素养,树立更全面的健康观,各地各单位组织医疗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活动,举办了以预防慢性病、老年病、健康生活方式等不同主题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用人民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全面推进健康教育进家庭行动。覆盖全部贫困患者家庭,根据村民的疾病特点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每年度向每个贫困患者家庭发放至少 1 本健康手册,如书籍、宣传册、口袋书等;向每个贫困患者家庭发放至少 1 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如折页、宣传单、张贴画等;在每个贫困患者家庭中至少培训 1名家庭成员,如家庭主妇、学龄儿童或文化水平较高者,使其掌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树立自身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带动家庭成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有脑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孕产妇,0-6 岁儿童及患地方病的贫困人口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
鹰潭市卫健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级政府强势主导,社会各级广泛参与,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和公共场所显示屏幕、各类宣传单和告示、融媒体、微信群、用喇叭循环播讲、村社干部入户宣传等方式集中饱和宣传教育,全市群众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和素养水平大幅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大幅提升,普遍养成了讲究公共卫生,出门带口罩,使用公筷公勺等卫生习惯,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群众固化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一)加大文明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做好权威、科学健康信息发布,积极营造全民健康共建共享氛围,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营造人人追求健康、人人管理健康、人人享受健康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必备的核心健康知识与技能,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持续开展老年人、妇幼、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与促进。
(二)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真正做到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患者受益。
责任编辑:汤宇兵
校对:丁晓
我国近千万因病致贫贫困户成功脱贫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邱玥金振娅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为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精准施策,合力攻坚,推动健康扶贫和医保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11月20日,国新办就“推进健康扶贫和医保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详解。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健康扶贫攻坚任务已接近全面完成,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使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成功摆脱了贫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李斌表示,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实现。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消除贫困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实现每个乡镇和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并配备了合格医生,贫困地区县医院收治病种中位数已达到全国县级医院整体水平的90%,服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推动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组织动员全国80多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累计分类救治1900多万名贫困患者。
强化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推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贫困地区艾滋病高发态势得到全面遏制,结核病、包虫病得到全面控制并逐步消除,克山病、燃煤污染型砷中毒、血吸虫病病区县消除率达100%,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县消除率达96%以上,尘肺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一些长期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取得历史性成就。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快速清零,推动将贫困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为快速复工复产、推进脱贫攻坚创造了有利条件。
医保扶贫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
“2018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负担近3300亿元,助力近1000万户因病致贫群众精准脱贫。”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目前我国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
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表示,国家医疗保障局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健全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服务管理,构建了基本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梯次减负的保障格局。
基本保险方面,推进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支付水平达70%左右。推动建立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符合条件的门诊“两病”用药报销比例均达50%以上。在此基础上,贫困人口大病保险的起付标准降至当地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65%。同时,各地进一步采取措施,取消大病保险的封顶线。医疗救助方面,已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2019年,城乡医疗救助共救助人次超过7000万,住院的医疗救助水平达70%。
“总体上来看,经过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80%以上,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陈金甫说。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550元以上,较2012年增加310元。中央财政下达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75亿元,90%投向中西部地区。2018年起,中央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120亿元,有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
坚决制止看病“不花钱、领补贴”
近年来,在医保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有地方出现了贫困人口“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的现象,个别地方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对于上述情况,陈金甫表示:一方面,各地在解决绝对贫困中利用各方面的财力,节衣缩食,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的确出现了贫困人口“小病大治”、住院率明显偏高、转诊率偏高等问题。
樊卫东表示,脱贫攻坚期,有的地方在三重保障制度之外增设了一些补充保障措施。总体来看有积极的一面,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措施的建立都是地方财政给予支撑的,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可持续性堪忧。
樊卫东介绍,2018年,医疗保障部门印发医保扶贫三年行动方案,对治理一些地方脱离发展阶段、脱离地方实际实行的地方性补充保障措施提出治理要求:“引导地方妥善治理过度保障。要坚决制止看病‘不花钱、领补贴’,分类整治明显超标和混淆制度保障功能的一些保障措施,分阶段指导地方做好政策的过渡和衔接。”
樊卫东表示,要协同卫生健康部门规范分级诊疗,促进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合理地提供医疗服务,做好医保扶贫政策的宣传,引导贫困人口合理合规科学就医。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1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B站up主饿死,糖尿病不是“富贵病”而是“穷病”?
人人都艳羡大主播年入百万,但谁都不知道屏幕后面,那些小主播有着怎样黯淡的人生,过着多么残喘的生活。
B站的up主“墨茶Official”前几天因病离世了,但他的悲惨人生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家在四川大凉山,奶奶生病,因病致贫,从小父母躲债跑路还离异,仅剩的平房又被父亲夺走了,自己高中辍学后打工糊口,却遇上黑心公司。再后来发现鼻子上长了肿瘤,在切除肿瘤时发现患上了糖尿病,可没钱继续治疗,好心人给他资助设备在b站做了个小小的主播,但涨粉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后他因酮症酸中毒离世,或者可以说他是饿死的。
从来不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离世前的梦想仅仅是想吃一些草莓...
悄然无声地挣扎,悄然无声地消失。
事情被网友曝光之后很多人去关注他,看到他生前虽然生活困苦,但却有着质朴的人生态度。
夺走墨茶生命的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急性并发症,具体来讲就是:身体里葡萄糖不够或者不能使用,为了生存就分解身体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甘油)等等生成酮体供能造成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包括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排尿量增加、全身乏力、神智不清,严重时或会出现昏迷,病人的呼气中也可能有明显的气味。此症状的发展期通常是比较快速。
从墨茶的“动态”中,有多次说的昏迷、饥饿、多喝水等症状又和糖尿病典型症状吻合,也出现了很多酮症酸中毒的迹象,最终在12月份被确诊糖尿病。从年龄上看,大概率是1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来稳定血糖,在胰岛素没有发明之前,1型糖尿病人大多死于酮症酸中毒,遗憾的是在今天这个有药可医的时代,墨茶却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买胰岛素了。
他会酮症酸中毒,基本上是饥一顿饱一顿引起的,结合他的经历,应该先是低血糖;原因在食物上。黑茶天天吃方便面,有时候还吃不上方便面,没有正常的糖分摄入,造成了低血糖,继而一型糖尿病又没有钱打胰岛素,身体一直在分解脂肪,加上恶病缠身半年之久,心理上还对抗着疲惫,能撑半年已经是极限了。
大家都在憾恨,没能更早关注到这个贫病交加的年轻up,没能帮他用上胰岛素,没能让他继续活下来。是的,如果有胰岛素,他还有希望。
但再多的遗憾,都太迟了,我们能做到是,将关注给予更多还活着的糖尿病患者,教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正确用量以及正确的注射方式,以免引起低血糖。
使用胰岛素时,如何防止出现低血糖?1、掌握好使用胰岛素时间
注射短效和速效胰岛素需安排在吃饭前,注射这两种后需适量的进食,但如果血糖过高就别了。注射胰岛素后若没有在规定时间吃饭就会引起低血糖。长效胰岛素及中小型注射后不需进食。此外饮食也同样影响血糖,保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采取多餐少食的原则。
2、掌握好注射剂量
目前市面上有使用简单方便的胰岛素笔,可以提高准确度,减少出错次数。根据医生的指示,选择注射的剂量,必要情况下,请找医生或家人帮忙注射胰岛素。
3、注射胰岛素后需减少运动量
喜爱锻炼的人在注射胰岛素后,可少吃多餐,防止低血糖。特别注意不能在运动部位注射胰岛素,以免加快吸收。举个例子:若是注射在腹部就不能做仰卧起坐。
最后,愿我们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愿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用上胰岛素都能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