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营卫(糖尿病 营养)

健康之初 科普 0
文章目录:

中医调理糖尿病:黄芪桂枝五物汤30年糖尿病,血糖稳定无并发症

彭奶奶,今年83岁,糖尿病发现30年余,1991年6月12初次就诊。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舌白质嫩且润,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血糖230mg/dl,尿糖 ~ 。西医降糖后改用中医辅助调理血糖,现在30年过去了,血糖稳定没有并发症。

辨证:气阴两虚、中阳不足,宜用益气补中、养阴补肾法并举。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是贯穿糖尿病全程的核心病机。糖尿病各阶段病机变化如下: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或素体阴虚,肝火旺盛,损伤气阴,或脾气亏虚,气不散精,变生血浊,化火伤阴,虽起点不同,但最终转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成为进入糖尿病本病期的关键节点。

糖尿病前期病机以脾虚为本,痰瘀为标,但同时强调此类患者虽无典型的阴虚症状,但因禀赋有亏,早已有气阴两虚之实,即气阴两虚隐匿于糖尿病前期过程之中。在本病期阶段,脏腑虚损,气虚无以化生精微,精微不布,浊瘀内阻,阴精虚损,血行不畅,痰瘀气滞,脉络阻塞,心、眼、肾等各组织脏器次第受损,发生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即进入并发症期阶段。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方: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治》篇。其主要发挥为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作用。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固表实卫,外可扶正御邪,内可和营止汗,为治肌肤麻木之要药,为君药。桂枝发散风寒,温经通痹,助黄芪温阳强卫。黄芪得桂枝,则固表而不留邪;桂枝得黄芪,则邪散而不伤正,且使温通之力大增。芍药养血和血,益阴敛营,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共为臣药。倍用生姜,助桂枝以散外邪。大枣甘润,助芍药以和营阴。姜枣相合,又可调和脾胃,二味共为佐使。五药相合,使卫阳复,营卫调和,则气血得行,筋脉通利,肌肤得养,诸症可除。

不苦的降糖药

组方:枸杞10~15克,地骨皮10~15克,麦冬10克,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 克。

用法:加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前期至中期有很好的降糖效果。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针对大多数体质燥热的人而设计。如果脾胃虚寒的人,则应适量加入山药、白术、人参等药调节。

消渴茶方

组方:桑椹15克、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茶适量。

主要功效:清热、生津、止渴、降糖

本方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不但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降糖功效。如果烦渴较重,饮多、尿多者,上方加入桑15克。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清肺润燥,泻肝降糖。所以,效果会更好些。生地黄可改成鲜地黄20克,扎汁兑服最佳。

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

很多糖尿病病人以为不吃米饭、甜食就能减轻体重控制糖尿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是有足够热量的均衡饮食,根据病人的标准和劳动强度,制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米面摄入过少,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肉食品摄入过度减少,也会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更易发生感染。

2、严密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减肥期间,必须要严密的监控血糖,否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危险。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三餐后两小时测血糖,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食量和进食种类是否对血糖活动产生了影响,如果产生了影响,一定要及时的调整饮食方式。

中医院士用药经验:黄芪治糖尿病,5个组方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上文我们讲到了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作为黄芪汤的主药,黄芪的治消渴作用得到了共识,很多读者留言要求再写一写黄芪的方子,今天我们以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用药心得来分析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经验。

仝小林院士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建树颇丰,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含有黄芪的7个方剂中,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这五味方剂仝院士都有应用,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本是用以治疗血痹,现代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为周围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凉、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仝院士认为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标本兼顾 。而黄芪自古就是补气之要药: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可益气升提,托疮生肌,对其他并发症如下肢感染、坏疽、糖尿病足等亦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仝院士在应用该方治疗周围病变有自己的见解:黄芪善补经络之气,堪称经络补气之圣药。 此方臣桂枝、白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 方中各药配伍切中消渴气阴两虚之本质,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用黄芪一两半,《金匮要略》记载功效:“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 糖尿病性胃轻瘫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失常。 消渴日久,气阴两伤,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胃轻瘫。仝院士常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针对病胃瘫日久,诸虚渐重,患者一派中焦虚寒之象,当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治则。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水湿泛滥之风水、风湿证,仝院士临床中运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痛风急性期发作屡奏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肾缺血和肾血流量下降,从而引起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减少,继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痛风 。《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基于此,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显著。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云:“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该方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到汗腺自主神经时就会出现汗液分泌异 。本病属中医汗证范畴,仝院士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以中小剂量 10~20 g 治疗多汗,并合用煅龙牡,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类经方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病证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具有卓越的效果。

参考自赵天宇,郭敬,王明琦等.《仝小林以黄芪为主药辨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 (11):871-873

多汗、自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经方治疗汗证经验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多汗、自汗,属于病理范畴,中医称之为汗证。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天气、穿衣、用药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的汗出异常症状。异常出汗不仅仅是疾病的症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出汗来判断疾病,通过汗法来治疗疾病。

天气炎热出汗是正常的生理

出汗是中医辨别病症的重要工具:

中医自古就重视出汗,辨汗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中医诊断学》里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 ,如恶寒无汗,是风寒表实证,恶寒汗出为风寒表虚症,通过辨汗来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出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药物发汗的方法可以解表达邪,祛除疾病。中医治病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而汗法为治疗疾病第一大法,也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首要治法,如著名的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是汗法运用的代表方剂。

汗法是中医治病第一大法

糖尿多汗症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是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自汗、多汗中医认为糖尿病气阴两虚,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现代医学认为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以交感神经损害为主的疑难症。

糖尿病多汗症的特点:

本病多表现为上半身多汗而双下肢无汗,患者容易感冒,虽无生命危险,但会常让患者感觉不适。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乃精气所化。《黄帝内经·素问》:“阳加于阴谓之汗”、“五脏化液,心为汗”。汗出过多会损伤五脏六腑的精气,让原有的糖尿病更加严重。

中医治病八法

糖尿病自汗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主要表现:时时汗出,动则加剧,神疲倦怠,低热,心烦口渴,小便少,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治疗:益气除烦 敛阴止汗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 甘草 生石膏 粳米 半夏 竹叶 麦冬 山药 五味子 浮小麦等。

加减:口渴甚者加生地、沙参;汗出甚者加生龙牡、糯稻根。

气阴两虚烦热口渴

2、营卫不和证:

主要表现:发热汗出,恶风,浑身酸痛,或伴有鼻塞流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治法: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减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汗出过多加生龙牡、糯稻根、浮小麦;气虚甚加黄芪、黄精;反复感冒合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出汗怕风

3、肺胃热盛:

主要表现:大汗出,恶热,烦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治法:清泻肺胃 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汤加减

组成:生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加减:津伤口渴加太子参、天花粉;发热加金银花、连翘、黄芩。

肺胃热盛多体壮,大热、大汗、大烦、大渴

4、 气滞郁热证:

主要表现:潮热汗出,心中烦热,失眠多梦,抑郁不舒,舌红苔薄黄,脉沉数等。

治法:透邪解郁 清热除烦

方药:四逆散合栀子豉汤加减

组成:枳实 甘草 柴胡 白芍 栀子 淡豆豉 竹叶 等

加减:失眠加夜交藤、炒枣仁、合欢花;心烦易怒加夏枯草、连翘。

气滞郁热证多见于更年期

糖尿病多汗症经方案例:

x x 男 65岁 ,糖尿病二十余年,多汗3、5年,最近半年加重。

主诉:糖尿病多汗,头及上半身汗出

问诊:时时汗出,恶寒畏风,神疲乏力,口淡不渴,二便如常

望诊:体型肥胖,面色㿠白,舌苔淡白而润

脉诊:脉弱无力

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多汗症;中医诊断:自汗证

辩证:营卫不和 气虚不固证

治法:调和营卫 益气固表

方药:桂枝汤合防己黄芪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防己 黄芪 白术 等

患者服药2周,汗出大减,神疲乏力改善,继服2周不但多汗、畏风怕冷、乏力不翼而飞,体重也减轻15斤。

案例解析:桂枝汤乃调和营卫第一方,营卫不和用之效如桴鼓,此病人体胖,气虚风湿之体,故加防己黄芪汤以祛风除湿,发汗行水兼具减肥之效。

东汉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医圣的方子称为经方

总结: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创辨病论治,开辨证、辨病结合诊治之先河,千年之后仍在指导中医临床,经方论治临床杂病,对症往往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