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早产糖尿病(早产儿糖浓度一般给到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妊娠期糖尿病 生完就没事?

解惑专家:曾慧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

在各类糖尿病患者中,妊娠期糖尿病由于病程较短而常常为患者所忽略,觉得“生完孩子没事就行了”。实际上,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可能会在围产期危害母婴健康和安全,对日后妈妈和孩子的健康会有远期影响。专家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咨询产科医生后制定孕期管理计划,寻找专业营养师的帮助、调整饮食,加上在医生指导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害怕药物治疗,该用胰岛素时就用胰岛素。同时要自我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时定量进食,保持规律生活、愉快心情和充足睡眠。

妊娠糖尿病不可忽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曾慧倩介绍,亚洲人群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达到16%~17%。我国近年两孩政策全面放开后,高龄孕产妇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怀孕前就肥胖、有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孕妇,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据悉,大部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这是由于孕期分泌的激素会导致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人血糖更高。而在分娩后6周~12周血糖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很多女性都会认为只是小问题。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程不长,但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影响。对宝宝来说,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以及胎盘功能不好,或造成巨大胎儿或者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黄疸机会也会增加。妈妈容易发生高血压、感染等妊娠并发症,到了孕期后期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宝宝会缺氧,需要手术助产、剖宫产、产伤的几率增加。”曾慧倩说。

曾慧倩提醒,更重要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生完好了就“万事大吉”。“大约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她们的小朋友患肥胖和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普通小朋友的2~4倍。尽管妊娠期糖尿病现在没什么给你造成不舒服,可能10年、20年后,影响就出来了。”

控制不好血糖需要用药

曾慧倩指出,其实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没有症状,主要依靠产检时的筛查发现病情,但影响是很大的。

至于怎么干预也有讲究。有的孕妇会觉得,患上糖尿病可能是因为自己吃太多糖类了,之后少吃点甜食、主食就可以。“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吃甜食,而是胰岛功能不是很好,吃了甜食进去没有办法触发身体反馈性分泌胰岛素的机制。”曾慧倩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专业的营养指导,达到既能控制血糖也能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的平衡,营养科医生会根据能量换算、食物配比,给出细致到分几餐吃、东西怎么煮的指导,单纯靠自己减某一类食物很难达到这一平衡。

由于孕期需要保证一定的能量供给,因此当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时,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宁愿吃少一点都不愿意用药,但这样有可能会使宝宝得不到足够营养,导致生长受限。实际上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在孕期使用是安全的。”曾慧倩说。

她提醒,一旦妊娠期糖尿病这个诊断成立了,就会伴随整个孕期,“并不是血糖正常,就是妊娠期糖尿病好了,只是说控制得比较好,仍然需要持续地监测、随访。随着孕周增大,胰岛素生理抵抗在怀孕八九个月时达到高峰,那个时候的血糖是最难控制的。”(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李雯)

孕期患上糖尿病?可能是这4个原因导致的,教你简单4招调理

糖尿病是现在的富贵病,但是这种病也是有生理性的,例如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怀孕前未患有糖尿病,而在怀孕期间出现血糖含量异常的现象。一般分泌后这种症状就会逐渐消退。

而妊娠期糖尿病却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和死胎等严重危害,而且还可能会造成羊水过多和增加巨大儿的概率。另外,还会导致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和产伤,造成分娩时间延长,从而引起宫缩乏力性出血。所以,孕妇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为什么会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1、身体需糖量增加

本身怀孕后,胎儿就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母体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摄取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身体和胎儿发育的需要。

2、肾脏的排泄增加

在怀孕期间,肾脏的滤过率会有所增加,所以肾小球的滤过率也被迫增加,但是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利用没有相应的增加,因此会导致过多的糖类从尿液中排出,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3、激素作用

妊娠后,母体内的雌激素以及孕激素都会有所增加,而这领个激素都会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进一步刺激葡萄糖的生成,这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4、食量增加

怀孕之后,为了保证孕妇的营养,会盲目的进食补充营养,导致摄入的能量过多,而过多的葡萄糖除了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还会导致血糖升高。

二、患上妊娠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在了解发病原因后,可以进行对症治疗。

1、定期孕检

过高的血糖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好, 所以需要定期孕检,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处理。

2、控制饮食

孕妇应该严谨遵守饮食规律,每天摄入足够定量的营养素。摄入过多,易导致血糖升高,摄入过少,也会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发育。所以饮食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不同,均衡饮食,并且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

(1) 最好以蔬菜、谷物(尤其是全麦)及豆类来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注意在早餐中获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2) 吃瘦肉、脱脂乳及低脂酸奶、干酪补充蛋白质,避免高脂饮食。

(3)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全谷物、水果、豆类及蔬菜),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

(4) 少吃含有较多糖类添加剂的食品 。

(5) 口渴喝水,尽量少喝果汁及碳酸饮料。

(6) 少食多餐(如每天6小餐,间隔均匀)。

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健康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适量运动还可以帮助自身的胰岛素更好地工作,是帮助控制血糖的有效途径。

4、药物治疗

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胰岛素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孕妈变糖妈,你该怎么办?

前不久,好朋友生二胎,产检进行中,突然发了微信给我,语气倒并不是着急,反倒是有些不以为然,跟以前产检时发现异常结果来询问我时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细细一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我这个朋友在孕26周时做了葡糖糖耐量试验(OGTT),被医生告知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因为一小时后的血糖数值偏高,为10.2mmol/L,正常值应该是<10.0mmol/L,而其他空腹血糖和两小时都正常。

对于这个结果,她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只是1h血糖“指标比标准值高了一点点”而已,怎么就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帽子呢?没什么大不了的,就高一点点而已,能有什么事呢?

于是,她完全将医生的话抛之脑后,依然我行我素,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更没有监测血糖。

然而,再次产检时,她发现自己体重增长了不少,但胎宝宝却长得慢了。此时她才感到一丝担心,赶紧来问我了。

听完她的描述,我毫不客气的批评了她的态度,告诉她赶紧住院调整血糖去。当然打完棒子,还要给颗糖,我接着安慰她:“先不要慌张,宝宝目前情况还比较稳定,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一切都来得及。

随后,她迅速住院了,医生制定了一套诊疗计划: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每天要扎手指测7次血糖,虽然每一次戳手指头都很痛,但是怕痛的她为了宝宝,都坚持了下来。为了宝宝,也管住了自己的嘴。经过1个星期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血糖控制良好,复查B超,宝宝长大了些,于是她开开心心地出院了,出院后定期监测血糖,目前产检情况一切良好。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的真实事件,其实妊娠期糖尿病既可怕又不可怕,就看你怎么对待了。

妊娠期糖尿病有多可怕?

怀孕后,妈妈的身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所以,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正是因为不少见,查出来有问题的糖妈妈们却不重视了,总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殊不知,这种妊娠并发症,轻视它,后果相当可怕

对妈妈的影响:

  • 孕早期血糖异常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因为高血糖会使胚胎发育异常或者死亡,还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随着孕周的增加,更容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几率是正常孕妇的 3 - 5 倍。
  • 妊娠期间糖妈妈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生产以后对伤口愈合也有影响,伤口容易感染、长不好。
  • 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是正常孕妇的3~5倍。最严重的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高血糖会引起酮症酸中毒,这是非常危险的,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妈妈和宝宝死亡。

对胎宝宝的影响:

  • 羊水过多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孕妇的10倍,当胎膜承受不了过多的羊水重量,或有生殖道感染的时候,会发生胎膜早破,导致早产。
  • 胎儿畸形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孕妇的2~3倍。
  • 宫内微环境不好,宝宝可能会缺氧或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发现宫内生长受限;还有的宝宝体重过大,超过 8 斤,俗称巨大儿,容易出现难产。

对新生儿的影响:

  • 高胰岛素水平会影响胎儿肺的发育,出生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如果血糖过高,宝宝在子宫内一直处于高血糖环境,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也相应增高,出生后,一下子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体内的胰岛素却没有立即减少,此时如果不及时补充葡萄糖就会出现低血糖。
  • 此外,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和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的概率也高于正常妊娠时的新生儿。
妊娠期糖尿病为什么也不可怕?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肯定会觉得妊娠期糖尿病真是好可怕,该怎么办?!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担心,管住嘴、迈开腿、做好自我血糖监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把血糖控制好,上面的这些危险并不会发生,具体应该这样做:

饮食调整:重中之重,所有的的糖妈妈都需要接受饮食治疗。有一个好消息,大约90%的糖妈妈仅需要调整饮食、控制食量与种类,就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具体怎么吃,热量分配,在这篇文章内有详细说明辟谣:妊娠期糖尿病只能饿着吗?医生教你怎么正确吃。

简单记住:吃饭最好吃7分饱;一日三餐改成一日多餐;戒掉甜点和饮料;血糖平稳时可以适当吃水果,不好时,黄瓜、西红柿当水果。

最好把每天吃的东西和时间、测的血糖记录下来,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做到心里有数。

药物治疗:当饮食调整 1 - 2 周后血糖仍然控制不好,要及时去医院,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用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因为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是治疗孕期糖尿病最合适的用药。在刚开始注射的时候方法掌握不好,容易紧张和疼痛,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和大腿,脂肪较多。注射剂量要根据血糖水平不断调整,在治疗初期,有的糖妈妈会出现低血糖,所以要记得随身带点含糖的小点心,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及时服用。

运动锻炼:运动可以降低怀孕时胰岛素抵抗,吃完饭30分钟后进行适当锻炼,比如散步、到微微出汗的程度,从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到30分钟。

血糖监测:建议买一个血糖仪,自己在家操作,按照下面这些时间点来记录血糖值:

新诊断的糖妈妈,每天测血糖大轮廓:三餐前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夜间(22:00)血糖共 7 次,可以了解饮食和血糖的关系,便于调整食谱;血糖控制平稳后,可以一周测一次大轮廓,有时也可以简化,测血糖小轮廓:空腹、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夜间血糖共 5 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每周要测一次大轮廓,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测餐后血糖时,从吃下去第一口食物时开始计算时间,而不是吃完饭。血糖控制标准为:

  • 餐前或空腹血糖 ≤ 5.3 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 mmol/L
妊娠期糖尿病在产后可以痊愈吗?

这个问题糖妈妈们都很关心,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产后就好了,但有证据表明有一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在以后10~20 年内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

频繁吃土豆、肉类、加工肉类、高胆固醇、高脂饮食会增加患病风险,而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鱼类,会降低患病风险。

所以,生完宝宝的糖妈妈们,产后的健康饮食同样很重要,不要因为对宝宝没有影响就毫无顾忌,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019算数健康大会##关注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