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糖尿病(耳朵糖尿病点的位置图)
糖尿病患者请注意!小心疾病偷走您的听力
听力下降可造成身体、情绪和认知障碍,对社会沟通、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超过3.6亿人患有听力下降,而且由于人口老龄化、长期暴露在过量噪声中,听力下降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为什么糖尿病会偷走听力
糖尿病可合并多种微血管、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除了熟知的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还可导致内耳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影响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俗称“糖友”)的听力下降发病率在35%~50%,甚至有研究发现其患病率高达90%,但其早期症状隐匿,因此,常被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忽视。有调查数据发现,糖尿病和听力下降之间存在关联,在控制听力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噪声影响等)后,成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是没有糖尿病者的2倍。而糖尿病所致听力下降是双侧的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通常影响高频听力。
治疗听力下降有哪些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听力下降,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筛查和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听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
通常建议采取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延缓糖尿病和听力下降的进展。
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富含膳食纤维饮食和食用低加工食品的参与者更不容易出现听力下降。
另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听力正常的受试者相比,听力下降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可对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进而降低其听力下降风险。
此外,有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可以上调体内硫氧还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糖尿病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因此,可以每天吃一些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富含萝卜硫素的甘蓝、西蓝花和萝卜等,预防耳蜗毛细胞减少,减轻未来的听力损害。
第二,控制血糖。
有研究发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听力下降的风险。
目前控制血糖的方式主要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降糖药物两部分组成。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膳食均衡,坚持运动。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类药物。有研究者发现,二甲双胍对神经和听力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虽然还无其他降糖药物与听力下降的相关研究,但因降糖药可控制血糖,改善患者体内高糖环境,进而改善血管、神经等功能,最终使得听力受到保护,因此,能较好控制血糖的方式和药物均有利于降低听力下降的风险。
第三,改善循环。
糖尿病可致微血管病变,进而造成内耳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双侧的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因而,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情况。如银杏叶提取物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使内耳血管含氧量增加,进而缓解内耳缺氧情况,改善听力。
第四,营养神经。
神经损伤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可以改善患者听力状况。如脑苷肌肽具有神经修复和再生、保护神经、营养及供能等作用,能促进受损的内耳神经功能恢复。甲钴胺是一种辅酶型维生素B12,同样能够营养内耳神经,改善内耳神经功能。
特别提醒
听力下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的听力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更高,但糖尿病听力下降的知晓率并不高。
因此,需要在筛查糖尿病并发症时,也常规进行听力的筛查,做到早筛查早防治;若有听力下降也不用担心,在有效控制血糖及服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后,也能改善听力情况,避免严重的听力损失。
文: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李佳 刘明玉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专家提醒:耳朵里面经常发痒,或是这4种病的表现,最好上点心
“医生,我耳朵里发痒怎么会是糖尿病呢?您是不是误诊了?”
王大爷今年64岁了,由于他比较注意保养,所以身体一直都还可以。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感觉耳朵里面发痒。刚开始的时候,王大爷以为耳朵发炎了,所以他就去药店买了滴耳液。王大爷用了4天的滴耳液以后,耳朵发痒的症状并没有减轻。无奈之下,王大爷就去医院就诊了。
到了医院以后,王大爷问了导医护士以后,就挂了耳鼻喉科的号。门诊医生在了解了王大爷的情况以后,就给他做了耳镜检查,结果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随后,门诊医生仔细了解了王大爷的情况,就给他开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显示血糖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初步考虑为糖尿病。王大爷得知了自己的情况后,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就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门诊医生听到王大爷提出的疑问后,就解释道:根据您目前的检查结果,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误诊的可能性比较小!王大爷听了门诊医生的解释以后,也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耳朵里面发痒不一定就是耳部的疾病。为了让大家对耳朵里面发痒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耳朵里面经常发痒,可能是4种疾病在作祟:❶外耳道炎:
很多人可能看到外耳道炎,就感觉到疑惑:我耳朵里面痒,您怎么扯到外耳道炎呢?其实,能提出这个疑问的人,说明ta对外耳道不了解。外耳道是指从耳朵入口到骨膜处的管道,如果它被感染了,那也是可以引起耳朵里发痒的症状。
外耳道炎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这类患者多存在免疫力下降、外界环境改变或者刺激的诱因,比如挖耳朵、耳道积水、熬夜、过度劳累等。
对于外耳道炎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耳内疼痛、耳道肿胀、耳朵流液、耳鸣甚至听力下降等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可能吃饭、说话都会感觉到耳痛加重。
❷外耳道湿疹:
湿疹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它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不少朋友认为湿疹就是过敏,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实际上,过敏只是湿疹的一个重要病因。也就是说过敏可以引起湿疹,但是湿疹却不一定就是过敏引起的。湿疹的病因除了过敏以外,别的还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性因素、遗传因素等。
对于外耳道湿疹患者来说,他们可能因为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是急性外耳道湿疹,那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瘙痒、耳朵里烧灼感、耳朵流液。如果是慢性外耳道湿疹,患者可有明显的外耳道发痒、增厚、色素沉着等症状。
虽然说外耳道湿疹患者会有明显的瘙痒感,但是并不建议抓挠,否则不仅可能会加重症状,而且还有可能诱发局部感染。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具体的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药。
❸糖尿病:
可能大家不理解为何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耳朵内发痒的症状,这里我来解释一下。
不少人被确诊为糖尿病以后,就不重视,所以血糖控制得不好。如果血糖偏高,那就可能会刺激到神经末梢,所以可以引起局部发痒。
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相比,他们的排汗相对来说也是减少的。出汗减少,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的情况。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和正常人相比也是下降的,这样的话他们就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的侵扰,从而发生局部感染,所以也可引起耳朵内发痒的症状。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疾病,把血糖控制达标。
❹中耳炎:
耳鸣
如果出现了耳朵内发痒的情况,而且还伴有耳痛、耳朵流液、耳内闷胀、耳鸣等症状,那就需要警惕中耳炎。
中耳炎可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
大家不要小看中耳炎,如果它比较严重,而且也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那就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下降。另外,还有个别的患者因为引起头颅附近的感染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脓肿、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健康明星计划#
因此,得了中耳炎,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接受正规的治疗。
2.耳朵内经常发痒,应该怎么办?当耳朵内发痒的时候,不少朋友都会选择用挖耳勺或者木棒挖耳朵,然而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会加重病情,而且还可能会诱发感染。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去医院弄清楚原因,然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如果耳朵内发痒的原因是外耳道湿疹,那只需要使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就能缓解症状。如果耳朵内发痒是因为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并且伴有持续性的流脓,那单纯使用药物效果可能不怎么好,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通过手术清除病灶。#健康2022#
除了对因治疗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平时在游泳、洗澡、洗头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水进入耳道。如果真的需要潜水,那就预防性地使用耳塞。尽量不要频繁掏耳朵,否则可能会因为损伤耳道而降低免疫力,这样的话就会增加外耳道感染的风险。
与此同时,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否则不仅可能会损害听力,而且还可能会压迫耳道而降低局部免疫力。一般来说,连续戴耳机40分钟左右就应该注意一会。#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得了糖尿病,耳朵或有预警?耳朵若出现2种异常,建议警惕血糖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而这些信号有时正是疾病来临的前兆。糖尿病,这一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悄无声息,却可能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留下蛛丝马迹。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值得警惕的现象:糖尿病患者的耳朵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变化或许正是血糖失控的预警信号。
耳朵:血糖水平的“晴雨表”
耳朵,这个看似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的器官,实则与我们的糖代谢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耳朵上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对血糖变化尤为敏感。当体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这些微小的血管和神经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在耳朵上表现出特定的异常症状。因此,观察耳朵的变化,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踪迹。
听力下降:无声的警报
听力下降,这一看似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自然现象,实则可能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听力损失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内耳的微小血管和神经,导致听力受损。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嘈杂环境中难以听清对话,或是需要调高电视音量才能听清,这可能不仅仅是年龄增长的问题,而是血糖水平在悄悄作祟。此时,及时监测血糖,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或许能减缓听力损失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下降并非糖尿病的专属症状,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或是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那么任何听力上的变化都应引起你的高度重视。
耳垢异常:油腻的警告
耳垢,这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理产物,其实也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耳垢呈淡黄色、干燥且片状。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耳垢变得异常油腻,甚至伴有异味,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血糖水平正在失控。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使得耳垢变得油腻。这种变化虽然不如听力下降那样直观,但同样值得警惕。
耳垢异常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身体内部代谢紊乱的反映。因此,当你发现自己的耳垢出现这种变化时,不妨将其视为一次提醒,及时检查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糖尿病与耳朵健康的深层联系
糖尿病与耳朵健康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耳朵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进一步损害听力,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耳朵还可能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耳鸣、耳部疼痛、眩晕等。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与糖尿病直接相关,但它们的出现无疑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预防与干预:守护耳朵健康
面对糖尿病可能带来的耳朵健康威胁,预防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对耳朵健康的损害。
其次,保持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耳部疾病的关键。避免使用过于尖锐的物品清理耳道,以免损伤皮肤;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水分滞留;定期清理耳垢,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刺激皮肤。
最后,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并且出现了上述耳朵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专业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你控制血糖,保护耳朵健康。
倾听身体的声音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倾听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耳朵的异常变化,或许正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无声的警报。通过关注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踪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守护自己的健康。记住,健康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从倾听身体的声音开始,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