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医学糖尿病(医学糖尿病ppt免费下载PPT)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科普:糖尿病危害及防治知多少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葛晨)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群体不断年轻化令人警惕。联合国多次呼吁各国重视改善糖尿病患者护理,以控制病情并避免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5.37亿成年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1人患有该病。此外,全球约5.41亿成年人糖耐量受损,这意味着面临较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通常不能分泌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无法预防,而2型糖尿病通常是体重超重和身体活动不足的结果。事实表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变化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罹患2型糖尿病,例如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健康饮食和不吸烟。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疗法研究在不断拓展中,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迄今仍是最有效的疗法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增加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医学专家呼吁从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入手,在防控新冠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实施糖尿病管理。

来源: 新华社

如何确诊一个人是否患糖尿病?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给人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血糖升高,就是患糖尿病了,真的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关于糖尿病,并非所有人所患的都是一类糖尿病,因为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也涉及到糖尿病的分型,并且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3个诊断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懂。即使大家不学医,也应该牢记于心,帮助自己,也为了帮助身边更多的人。

1.监测血糖的标准

血糖是确诊糖尿病的直接手段,这种手段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测得患者的手指血,就能够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那么,测手指血糖到了什么标准,才能够确诊是否属于糖尿病呢?在这里提醒大家,两个关键的数值需要记住,一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没有摄入任何食物,这个时候测得的血糖水平为7.0mmol/L以上,那么可以肯定患者有患糖尿病。

另外,如果不是在空腹状态下,患者摄入食物之后,测得的血糖水平超过了11.1mmol/L,也可以得出患有糖尿病的诊断。这两个数值主要是血糖水平,大家在平时可以通过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患糖尿病。

2.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主要是降血糖,所以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糖飙升,进而出现糖尿病。

但是,糖尿病并非都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所致,在临床上,糖尿病其实分为两类。为了更好地区分糖尿病,在诊断的时候,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其中所谓的I型糖尿病,就是指胰岛素绝对缺乏,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所谓的II型糖尿病,就是指血糖的水平升高,是因为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而导致的。所以,判断对胰岛素是否抵抗,也是对糖尿病进行分型的重要依据。

3.判断是否有“三多一少”

谈及“三多一少”,其实就是糖尿病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全部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些表现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确诊方式。

所谓的“三多一少”,就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同时伴随有体重减轻,如果身体符合这样的趋势,基本也能够确诊糖尿病。结合血糖的监测,联合诊断可以得出更为精确的答案。虽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很多,但是希望大家记住。

另外,很多人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才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发布

日前,由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在京发布。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代表《指南》编委会致辞,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也通过视频形式,向参加会议的领导及参与《指南》编写的专家表示感谢。在《指南》发布会开幕式上,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业教授通过视频对《指南》的发布表示祝贺,他指出,《指南》的发布,将对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规范化诊治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发布会上,郭立新教授介绍了中国老年糖尿病指南撰写的背景和意义。郭教授指出,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6亿,占比为12.6%,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3550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且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老年糖尿病领域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以及新型降糖药物不断研发上市,迫切需要一部基于目前现有治疗理念、治疗药物以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指南颁布,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老年糖尿病管理的权威指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共同组织国内糖尿病、老年病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撰写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指南》立足于国内、国际最新的临床和科研证据,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关老年糖尿病诊治的新的治疗理念和路径,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中国老年糖尿病规范诊治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对中国老年糖尿病指南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肖教授提出,要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结合老年患者全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分层管理。临床医师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权衡“获益风险比”,提倡合理的“简约治疗”,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伴发症和急慢性并发症,注重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最终,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据悉,《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已同步发表于老年医学和内分泌代谢领域顶尖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糖尿病杂志》。《指南》发布后,还将陆续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指南》推广培训活动,以规范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疗,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为广大老年患者筑起抗击糖尿病的健康长城。(张文)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