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开示糖尿病(佛说治糖尿病的咒语)

显微解剖虫博士 0
文章目录:

有关一型糖尿病、科学、宗教、食欲、动物福利和肌肉的答复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

以下观点仅用于学术探讨,不具有明确指导性建议。

“像现代人一样思考,像原始人一样生活!”这里是虫博士的《异病食化论》。

科学和宗教是对立的关系吗?

知识分子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在有神论发达国家,统治者是信徒,科学是间接为宗教服务的,教会也同样是财阀和文阀。即便中国科学家可能不这样认为,但事实证明美国教会会主导一切,中国的学者不过是信徒或不得已成为信徒罢了。比如,全球99.99%的医学和营养学的从业者都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所谓“先知开示”的支持者。安息日会通过大量学术和舆论消灭了人的抵抗,主导了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并在全球推广,把全人类的营养学变成了奴隶饮食指南。这直接导致了慢性病的爆发,也过早杀死了几十亿人。

牛皮癣药物有望治疗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通常指一型糖尿病,通常是广谱行为引发的自身免疫导致的。您说的药物应当是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乌司奴单抗被认为是一种成熟的免疫疗法,自2009年以来一直用于治疗牛皮癣,可有效保留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即便吃药能使得患儿无需胰岛素便能看起来“正常”地生活,但他毕竟还是被药物控制的。他的饮食和行为仍然是扭曲的,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人。通过原始公社饮食即可防治早发一型糖尿病,也可以全面消灭任何常见糖尿病的发生。

人想吃,就说明它有营养?

人是严格的食肉动物。现代人想吃,乃至暴食,更多是对非食物的成瘾。人的食物是没有成瘾性的,取食是个自然的行为。

人应该吃人吃的东西,牲畜也应该吃他们该吃的东西?

是的。目前人给牲畜的饲料是贴近它们生物学需求的,但人对人的要求却是颠覆的。如果真想解放动物,首先要解放的是人自己。因为动物是人的奴隶,也是人的第一批奴隶。正因为人奴役了动物,才有了奴役人的前置经验。在人没有被解放之前,动物是没权力解放的。

肌肉发达,代谢高好吗?

这个问题以前常谈到。自然条件下人的肌肉发达并没有意义,人是纤细型灵长类。在数百万年的更新世,和人一起竞争的不是现在的狮子老虎而是体型是它们至少两倍的巨型食肉动物。因此,人的演化路径不存在发达的肌肉,而是发达的脑和动能高达444焦耳的投掷能力。也就是说,即便古人类肌肉练成施瓦辛格,哪怕拿着木矛,近战一样打不过更新世鬣狗、洞狮或洞熊。

肌肉过多,也就需要更多热量和营养。但人的硬件代谢水平就那样,多了便是负担。似乎我此前就是这样的讲得原话。

“像现代人一样思考,像原始人一样生活!”我们下期再会。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

糖尿病人精细调糖的“定律”,要学习但别太较真

作者:陈刚大夫 编辑哥强

何谓定律?

定律是客观规律的统称,是解锁宇宙奥秘的钥匙。定律是了解宇宙的基石。是从亘古到现代不曾改变的宇宙规律。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定律的特点,是可证,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在糖尿病友使用胰岛素泵抗糖的实践中,有个定律非常重要:500(450)定律。它是国外糖尿病临床专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500定律,适用于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赖脯、谷赖胰岛素);450定律,适用于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优思灵R)。

它是干啥用的?----计算1单位胰岛素可以“消耗”多少克碳水化合物。

简单说,就是计算吃多少食物后,需要用多少胰岛素?

计算的方法很简单:500除以一天胰岛素的总量,所得的结果就是1单位胰岛素可以“消灭”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数。

举例,假如糖尿病友甲,使用胰岛素泵,基础率每天24单位,三餐前大剂量分别是8单位,一天胰岛素剂量就是48单位。

我见到过很多带泵的糖尿病友,他们使用的胰岛素剂量都是当时住院时医生给定的剂量,出院后几年甚至十几年就从来没有改变过。-----患者的“听话”程度值得“敬佩”,可惜啊,除非他们不经常测血糖,尤其是非空腹时的血糖,如果经常监测,血糖肯定是“一塌糊涂”,因为每个人每天的饮食都是很难固定的,除非每顿饭都称量着按规定吃。

这个公式就是解决“多吃点要多打多少,而血糖仍然很好”的问题的,如果糖尿病友学会了这个“定律”,就基本可以实现“多吃多打、少吃少打、不吃不打”的灵活就餐了。

甲糖尿病友全天胰岛素总量是48单位,用500除以48,约等于10。就是说,每增减10克碳水化合物,就需要随之增减1单位胰岛素,血糖就不会因为碳水化合物的增减而出现巨大波动。

在这里,陈刚大夫给糖尿病友提出几个注意事项,防止您走入误区:

1、这里提到的糖尿病友胰岛素总量,是血糖平稳下的胰岛素总量。

胰岛素初始使用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降糖期、减药期、维持期。这个胰岛素剂量多是指维持期的胰岛素剂量。初始使用胰岛素的初定剂量,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摸索,但是这个剂量并不是上面公式中提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胰岛素初始使用的前两个阶段,最好把饮食、运动等相对固定,尤其是饮食的进餐时间和数量,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想随意增减主食的想法,在前两个阶段,最好不要有。否则对饮食与胰岛素之间的“量效关系”就很难摸索了。

这就是一个顺序问题,而已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上面图片来自这篇文章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五驾马车”的“天平模式”解读

2、计算公式,只能作为“多吃多打”、少吃少打”的一种灵活使用胰岛素的思考模式,有时候是需要“矫正”的。

一般餐前大剂量是否真的合适,要分析餐前和餐后血糖的变化幅度。一般而言,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餐后3h血糖如果和餐前血糖比较,增加范围在1.7mmol/L之内,就说明餐前大剂量和这顿饮食基本相匹配了。如果使用短效胰岛素,就要看餐后4h血糖。如果高于3mmol/L,就要分析:吃多了?还是餐前大剂量少了?

之间不能有低血糖和加餐。如果有低血糖,就说明肯定是打多了(也可能是吃少了,这个打多了是相对的),需要重新估算。

需要用餐时胰岛素的都看看

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调整餐时胰岛素剂量,切莫过度依赖餐后2h血糖

3、早中晚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算结果”。

在过去学习使用4针胰岛素的时候,在剂量分配上,老师说过“早餐前最多,中餐前最少,晚餐前居中”。而我们学习饮食,分配三餐的时候,三餐的分配推荐主要是“各1/3”或“早1/5,中晚各2/5”。这两种分配方案都没有说早餐要吃得比中餐、晚餐多,那为啥就要早餐前打得最多?-----其实,这也就是初始胰岛素使用时的胰岛素分配规律,如上面所说,还是需要血糖监测进行“校对”调整的。

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推荐一下另外一种计算调整公式:

1)、用血糖平稳时的数据;

2)、用一餐主食的碳水化合物除以这一餐餐前的胰岛素剂量,得出的结果就是这一餐的“碳水化合物-胰岛素”(CHO/INS)。这样就可以出现三餐。

例如:糖尿病友乙使用胰岛素泵,血糖平稳,一日碳水化合物总量250g,分配为早餐70g,中餐90g,晚餐90g,而胰岛素三餐前大剂量分别为7u、6u、6u。

如上计算,

早餐:70/7=10;

中、晚餐:90/6=15;

即在早餐,每增减碳水化合物10g,就需要同步增减1单位,而中餐和晚餐则是15g碳水化合物才能对应1单位胰岛素。

上面所说,是碳水化合物。

大家也可以用某种主食的重量来计算,比如,吃米饭200g,餐前用10单位胰岛素,1单位胰岛素可以对应20g米饭(不是米),如果只吃160g,就可以少打2单位。

4、胖瘦有别,运动也参与。

对于胰岛素抵抗一直是影响胰岛素剂量的重要因素。肥胖的2型糖友,用这个公式计算的结果有可能偏小,而消瘦、活动量大以及青少年,这个计算结果可能有偏大。

当然,这个误差也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矫正的。

运动一直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餐前餐后血糖变化的时候,运动问题也要考虑其中。

5、上述计算对于饮食的要求,是建立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一定比例上的。

糖尿病饮食计算中,一般要求全天总热量的50-60%要来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供热15-20%,脂肪供热20-30%。

一餐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类过少,主食所导致的血糖升高就会提前,也就是一整餐的“血糖指数”增加了。

如果想随意增减饮食,增加的是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血糖也会引发波动。脂肪摄入过多,常常会导致餐后高脂血症,加重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可以维持6-8h之久,如果蛋白质类增加较多(比如吃火锅时吃了很多肉),血糖也会升高,其升高常常是餐后4h左右。如果使用胰岛素泵,可以采用临时基础率来纠正。一般蛋白质摄入量乘以0.5,所得结果算入碳水化合物数量,然后除以“碳水化合物-胰岛素”(CHO/INS)计算结果,就是需要补偿的胰岛素数量。

如上糖尿病友乙,晚餐朋友聚会,吃了半斤羊肉250g,蛋白质大约45g,加上鱼丸、豆制品,晚餐蛋白质总摄入约60g,而因为肉吃的比较多,主食没敢吃多少,方便面一包80g,大约含碳水化合物50g。这样的话,餐前大剂量给50/15=3.3单位。蛋白质60gX0.5=30g,30/15=2, 这2单位胰岛素设定临时基础率补加,补加时间设定为餐前--餐后4h。也可以使用胰岛素泵中的方波,或使用双波在餐后2h左右泵入。

实际上,很多人吃火锅都吃先吃肉菜,最后的时候上一点主食。由于吃主食的时间点不好预定,那样就可以在进食肉菜的时候直接先泵入2单位,到主食上桌,再泵入3.3单位胰岛素以“化解”那80g的方便面。

一定要记住:先泵入再吃,这是顺序,是思考问题的顺序。当然,吃后再泵也不是绝对不可以,总比不泵好。

6、胰岛功能方面,也要考虑其中。

使用胰岛素泵的这个国外经验,应该是基于1型糖尿病或严重胰岛功能损害的2型糖尿病而得出的。患者血糖的变化与胰岛素剂量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对于胰岛功能还很不错的2型糖友,由于种种原因也用上了胰岛素。哈哈(很多糖友根本就不应该要打胰岛素的,或者不是优先选择)。

有很多糖友发现,胰岛素多打10单位和少打10单位,血糖根本就没有多大变化。既不会因为多打10单位发生低血糖,也不会因为少打10单位而出现血糖疯长。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还有“很不错”的胰岛功能在自我“救赎”。你注射了胰岛素,当血糖偏低的时候,自身胰岛素分泌减少甚至停止,当少打几单位,血糖有走高的时候,自身胰岛功能还能弥补的过来,血糖变化就很小了。这个时候使用胰岛素泵,如果也生搬硬套这个“定律”,就是片面的啦。

7、这个“定律”也可适用于一天四针的糖友。而使用预混胰岛素的,则不可套用。

餐时胰岛素,只是针对“餐”的。

如何理解?需要用心

陈刚,公众号:糖尿病之友多吃多打胰岛素,少吃少打胰岛素,不吃不打胰岛素,这样想你就错了

胰岛素是为智者准备的良药,500定律也好,甚至包括1800定律,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当您置身局外,细看血糖的“风起云涌”,有时候就会觉得,这些定律都是骗人的,但是又是真实存在的。

用胰岛素泵的人不多,但是4针的应该不少。这篇文章仅是“开示”,能明白,就是控糖高手了。

这是抚宁的山,不是张家界!

祝您成功!

我在中国抚宁。

这里不只有海,还有山和长城。如果有机会,来了带您玩儿。

人人都怕癌,但癌细胞也怕你,最怕你做这些事!

提到癌症,人人都害怕,闻之色变!不过,这可怕的癌细胞,也有“怕”的东西!它最怕你做这些事!

癌症其实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它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遗传、免疫和内分泌等,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外因就包括了生活习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能够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有效地预防癌症的!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最怕我们做哪几件事呢?小编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癌症最怕我们做哪几件事?

1、怕你远离11种病原体

一些病毒感染(如HPV、HIV和乙肝病毒)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目前,共11种病原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有致癌性,包括: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7种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3种寄生虫: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埃及血吸虫。

2、怕你防晒

阳光照射是导致皮肤癌的最大风险因素。

几乎86%的黑素瘤皮肤癌和90%的非黑素瘤皮肤癌(包括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与太阳紫外线辐射有关。限制你患皮肤癌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限制你的阳光照射。

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式,但我们拒绝暴晒!

建 议

1、避免正午太阳直射;

2、适当使用防晒霜;

3、戴宽沿遮阳帽和太阳镜;

4、穿防晒衣。

3、怕你戒烟

控烟是防癌的“头等大事”!1991年以来,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吸烟率的下降。

建 议

1、戒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益;

2、吸烟导致人均寿命缩短十年以上;

3、如果40岁以前戒烟,可以夺回9年寿命。

4、怕你限酒

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首次将酒精归为致癌物。过量饮酒可造成身体多方面不良影响,至少与7种癌症有关(英国科学月刊《成瘾》)。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每日饮酒量女性不能超过1份,男性不能超过2份。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否则即为饮酒过量。证据表明,即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某些癌症发生风险,包括乳腺癌。因此,为了预防癌症,不建议饮酒。

25克酒精量是什么概念?大概换算下:

白酒:每次不要超过1两;

啤酒:每次不要超过一瓶;

红酒:每次限制在一红酒杯左右。

5、怕你控制体重

肥胖不仅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骨质和关节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超过20种不同类型的癌症与肥胖有关,其中最显著的是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食管腺癌。

6、怕你健康饮食

培根、火腿、香肠、热狗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一组致癌物。食用加工过的肉类会增加18%的结肠直肠癌风险。红肉也会缩短人的寿命,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特别是当肉被烤或烧烤,甚至是轻微烧伤的时候。

在你的一生中,保持健康的身高体重,可以降低你患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从今天开始健康饮食吧!

7、怕你喜欢运动

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减肥或保持体形,而且对癌症也有预防作用。运动似乎降低了激素水平,改善了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了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水平,也降低了身体脂肪。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会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

此外,其他几种癌症的发病率也有所下降,包括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

为了预防癌症,美国运动指南建议

1、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2、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慢跑);

3、或等量的两种运动组合。

8、怕你重视定期体检

对于大多数癌症来说,如果能及早发现并治疗,存活概率就会更大。要定期进行以下癌症筛查: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结肠直肠癌筛查、丙型肝炎病毒筛查、艾滋病毒筛查、肺癌筛查、肥胖等。

肿瘤标记物的筛查有意义吗?健康人群中肿瘤标记物升高后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肿瘤,因此其不适合作为肿瘤筛查手段。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主要是对于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用于追踪癌症治疗、复发与扩散的情况。

9、怕你天天喝水

天津市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医师姚欣在2012年2月9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介绍,多喝水可以防膀胱癌

这是因为饮水量多了,就会使尿液较多,致癌物质在尿液中的浓度就不会太高,如果每天喝水较少,膀胱中的尿液就会减少,致癌物质在尿液中浓度较高,从而会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

建 议

每天要养成喝水的好习惯,最好每半个小时提醒自己喝些水,不要因为忙工作不顾喝水从而为患癌埋下风险。

10、怕你保持好心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接受沈阳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理出好心情抗癌,这是不用花一分钱的抗癌方法。”在不良情绪反应中,与癌症关系密切的是抑郁、强烈的挫折感、无望和无助等。

有人认为是“抑郁催化了肿瘤”。严重的抑郁倾向者,死于癌症的危险高出普通人3倍。比如,重症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乳腺癌,而且患上癌症后的预后更差。

建 议

我们需要多与人交流,在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够释放和缓解压力,很多纠结的事情通过跟别人的交流能够得到帮助和释放。

11、怕你有充足的睡眠

中国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李忠在2015年12月7日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在临床诊疗中,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有过睡眠不良的经历。

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会生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阴阳失调,癌症发生也不例外。

现代人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又习惯熬夜,不注意按时入睡,损害身体原本健康适宜的内环境,长此以往,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给癌细胞的产生与增殖扩散提供有利条件。

在夜间,人体内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够保护体内氧化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损害,同时它还可以抑制另外一种荷尔蒙——雌激素的产生,这种雌激素能够促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乳腺癌高发女性群体大多都从事夜间轮班制工作。

建 议

晚上在子时之前(11时之前)最好入睡。午觉则只需在午时(11时~13时)休息30分钟即可。

12、怕你减少室内建筑材料放射

氡污染、甲醛污染、苯污染等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其中,氡污染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致肺癌物质。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会估计,美国3%-4%的肺癌死亡可通过减少室内氡暴露来预防。

1、氡:一种有放射性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矿渣砖和装修使用的天然石材以及瓷砖和洁具等陶瓷产品。

2、甲醛:主要来源于装饰装修和家具所使用的人造板,如复合地板、大芯板、密度板以及装修使用的白乳胶和布艺制品等。

3、苯:主要来自溶剂型木器漆、油漆、溶剂型胶合剂和清洁剂等。

建 议

装修新家入住前,建议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一次室内环境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决定能不能入住,如果污染不是很严重,最好通风6个月左右再入住。家中多通风,可以降低室内氡、甲醛等浓度。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居住室内氡浓度应<2.7pCi/L。而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建议,室内氡浓度≥4.0 pCi/L就超标。

健康的饮食,合理的生活方式,

适量的锻练,定期的体检,

是癌细胞的强大敌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CCTV生活圈』,来源:健康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颖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