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永辉糖尿病

半两财经 0
文章目录:

买294瓶问题蜂蜜 永辉超市10倍赔

法制晚报讯(记者 洪雪)消费者在永辉超市下属的两家店里购买了294瓶蜂蜜后,以该蜂蜜标识上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为由,将该超市告上法庭,索要10倍赔偿。永辉称原告是职业打假人,且未受损害不同意赔偿。《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上午获悉,市一中院审理认定永辉超市存在欺诈,判决在退还货款后,需十倍赔偿。

案情 买294瓶“问题”蜂蜜 10倍索赔

2015年11月18日,刘先生在永辉超市下属的百子湾店购买“锄禾”牌荆花蜂蜜(一千克装)6瓶,单价为38.9元。

2015年11月25日,他又在永辉超市下属的鸿坤理想城店购买了同类蜂蜜120瓶,单价为38.9元。随后的11月26日,刘先生再次在百子湾店购买了同种蜂蜜24瓶,单价为38.9元。2016年1月1日,刘先生第三次从百子湾店购买了同种蜂蜜144瓶,此次蜂蜜的单价变成了43.9元。四次购买同种类蜂蜜刘先生共计花了12156.6元。

刘先生称,蜂蜜外包装标签标注有“经常食用,有益身体健康”,刘先生认为标签上的文字有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作用,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归还货款12156.6元,并10倍赔偿121566元。

审理 永辉:食品标签不影响食品安全

一审判决后,永辉超市不服,提起上诉。

永辉超市表示,刘先生伙同他人在永辉超市及其他超市大量购买“锄禾”牌荆花蜂蜜,并向食药监部门投诉、索赔,未果,起诉。

永辉超市认为刘先生大量购进自认为包装有瑕疵的商品,不是自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永辉超市对所购商品进行了严格审查,商品标注不存在任何瑕疵,“经常食用,有益健康”没有任何明示暗示是保健品,食药监部门没有相关的认定,更没有相应处罚。

永辉超市认为,一审法院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且明显超越自己的专业和职权范围,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经营者必须是明知违反食品安全法再销售,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涉案蜂蜜的标识符合规定,食品标签不影响食品安全或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蜂蜜是否标识适宜或不适宜什么人群,国家没有强制规定。

职业打假人出庭:涉案蜂蜜误导消费者

二审开庭时,刘先生带着2瓶蜂蜜出现在法庭上,一瓶是涉案的“锄禾”牌荆花蜂蜜,另一瓶是养蜂人家山东食品有限公司的“花儿乐队”蜂蜜,该蜂蜜上注明婴幼儿、糖尿病患者和蜂蜜过敏者不宜食用,证明蜂蜜虽然是普通食品,但不是普食食品,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食用的,有不适宜的人群。

刘先生还提出,涉案蜂蜜包装误导消费者,是对不特定人的不安全食品,而且他也没有到食药监部门投诉过,永辉超市说他不是消费者不成立,他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销售者,所以应该是消费者。

二审

超市所售商品误导消费者

构成欺诈

一中院认为,刘先生在永辉超市购买商品,永辉超市向刘先生出具购物小票及发票,双方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

关于永辉超市提出刘先生不是消费者,以及涉案蜂蜜非刘先生本人购买,其主体资格存疑的意见,永辉超市未能提交充分有效的证据予以证明,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涉案蜂蜜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构成欺诈,法院认为,涉案蜂蜜仅为普通食品,并非保健食品,而标注的“经常食用,有益健康”字样明示具有保健作用,违反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的相关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44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永辉超市负有组织培训其员工的义务,现在永辉超市作为经营者明知所进货物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对外销售,误导消费者,构成欺诈,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故永辉超市认为其所购商品进行了严格审查、商品标示不存在任何瑕疵,依据不足,法院不予采信。

综上,一中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即永辉超市退还刘先生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金,刘先生将所购的294瓶蜂蜜予以退还。

文/记者 洪雪

无糖茶在福州市场热销,医生提醒:长期饮用或会扰乱肠道菌群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步入盛夏,饮料旺季也随之到来,经常前往便利店的市民应该能发现,无糖茶慢慢占据了便利店饮品区的半壁江山。从一开始的众人吐槽“没什么味”“跟白开水差不多”到如今成为饮品界“顶流”,无糖茶为何会获得如此转变?福州的情况又是如何?对此,记者走访福州多家超市、便利店,发现众多无糖茶品牌进入新一轮价格战之中,以此在同质化严重的无糖茶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无糖茶真的“无糖”健康吗?

无糖茶上演价格战

随着气温陡升,无糖茶赛道也同样持续升温,记者在福州部分超市、便利店看到,众多无糖茶品牌打起了价格战,尽显其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的优势。

在鼓楼区的多家超市和便利店里,无糖茶产品已经占据了饮品冰柜的一半以上

在鼓楼区的多家超市和便利店里,无糖茶产品已经占据了饮品冰柜的一半以上,且大多伴有促销活动。在鼓楼区化民营路的一家便利店中,原价6元的500ml果子熟了乌龙茶饮品与原价6元的500ml三得利清茶绿茶(无糖)和麦茶(无糖),分别推出了第二件1元及第二件半价的优惠活动。另外,在鼓楼区华林路的一家便利店中,原价5元的500ml康师傅无糖和低糖乌龙茶也推出了第二件半价的活动,原价5元的500ml统一春拂绿茶同样推出了第二件1元的活动。此外,在鼓楼区的一家永辉超市内,部分无糖茶产品也标有特价标签。

超市售卖的无糖茶饮

“卖得比较好的还是无糖茶系列。”鼓楼区西环北路一家万嘉便利店的店员告诉记者,目前无糖茶产品是店内的热销产品,除了消费者接受外,也与无糖茶品牌目前大力度的促销有关。

随后,记者走访了鼓楼区的多家万嘉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以及六意便利店,发现传统大品牌(如东方树叶、三得利、淳茶舍、统一等)大多采用第二件半价或直接打折的促销方式,而新锐品牌(如果子熟了、元气森林等)则多采用第二件1元的优惠策略。折算下来,大部分无糖茶产品的售价为每瓶3至4元。

线上也同样打起价格战

不仅线下市场竞争激烈,线上无糖茶市场的价格战也愈发白热化。记者查询了多个线上平台,发现6·18大促期间无糖茶饮品均有较大幅度的优惠活动。在朴朴超市APP上,500ml的东方树叶黑乌龙茶零售价为每瓶5元,优惠后为每瓶3.5元。

而在淘宝平台,由于各种平台活动与优惠券的叠加,优惠力度更大。500ml东方树叶无糖茶混合装12瓶售价为37.5元,折合每瓶约3.1元;同净含量的果子熟了无糖茶和三得利乌龙茶在百亿补贴后的售价则约为每瓶2.9元。

不仅如此,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拼多多等也纷纷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京东平台上的无糖茶产品价格竞争同样激烈,许多品牌的无糖茶在满减活动和优惠券的叠加下,售价比平时低了20%以上。拼多多则通过“限时秒杀”活动,让部分无糖茶产品价格一度低至每瓶2元左右。

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会扰乱肠道菌群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和消费者对无糖、低卡路里饮品需求的增加,无糖茶饮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民李先生表示,自己经常喝茶,尤其倾向于无糖茶。他认为无糖茶更健康,能够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引发肥胖等健康问题,同时能让人品尝到茶叶本身纯粹自然的味道。“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养生和健康生活,无糖茶正好契合这种需求。”李先生几乎每天都会喝上一两瓶无糖茶。

市民王女士认为,相比起有糖饮料,她觉得无糖茶喝起来没有负担,口感清爽、不甜腻,更能解渴。“去便利店里买饮料,都会先看无糖茶,而且现在无糖茶促销很多。”

无糖茶饮真的“无糖”吗?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治未病科营养师陈慧云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的安全标准规定,每100g或100ml含糖量不超过0.5g,就可以称为0糖,能量不超过17kJ或4kcal的就可以称为0卡,其实大部分饮料都是0脂肪的。

无糖饮料中的甜味是来自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虽然没有能量,但是长期饮用会扰乱人们的肠道菌群,增加食欲。经长达10余年的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无糖饮料会诱发肥胖和糖尿病。因此建议可以偶尔喝一次无糖饮料,满足一下味蕾,慢慢过渡到健康水。“含糖饮料尽量不喝,无糖饮料偶尔喝,水天天喝。”她还建议,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喝一些养生茶,比如说爱生气肝郁气滞的人可以喝玫瑰花、茉莉花、陈皮等组成的疏肝解郁茶,这样不仅满足味蕾还健康。

编辑:肖肖

重点检查汤圆、各类熟食等节令食品

元宵佳节将至,迎来汤圆等食品消费高峰。2月21日,记者了解到,南宁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连日来组织开展元宵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执法人员深入商场超市、食杂店、农贸市场等销售场所,重点检查元宵、汤圆、各类熟食以及相关馅料等消费量大、时令性强的节令食品,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元宵节期间的食品安全。

昨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分局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南宁市金凯路的永辉超市,店内节日气氛浓厚,元宵进入销售高峰期。“这个冰柜一定要盖好,以保持元宵、汤圆在适宜的温度里储存,不会变质。”在现场,执法人员重点检查元宵、汤圆专柜储存温度是否符合规范、食品标签标识是否完整、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是否落实到位、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及散装食品是否规范等。

在南宁市沛友路的兴佰汇超市,执法人员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认真把好食品安全关口,依法诚信经营。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分局执法人员姚燕表示,当天的检查总体情况良好,暂未发现问题。同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元宵、汤圆类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或容器标明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采购回家后也应在标签要求的条件下储存。此外,元宵、汤圆含油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和儿童应少食,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谨慎食用。(记者苏昭宇 通讯员何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