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iq糖尿病(糖尿病广)

新京报 0
文章目录:

四环医药旗下德谷胰岛素注射液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新京报讯 7月18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吉林惠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称“惠升生物”)研发的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继原研产品诺和达后第一个在国内进行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的国产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

德谷胰岛素是新一代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长效机制独特,降糖效果优,具有血糖浓度平稳、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高、效果持久等特点。其半衰期可达约25小时,持续作用时间可长达约42小时,得益于更长的半衰期及持续作用时间,德谷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更为灵活,患者依从性更高,是第一种让糖尿病患者可在一天中任意时间(间隔8小时)注射的胰岛素。临床数据显示,惠升生物研发的德谷胰岛素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与原研相似,Ⅲ期对比研究主要终点糖化血红蛋白达到预期,与原研药临床效果相当。

根据IQVIA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胰岛素市场规模近200亿元。其中,德谷胰岛素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18至2021年间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03.8%。

惠升生物是国内大型医药及医美集团四环医药旗下专注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的生物医药公司。目前拥有糖尿病药物丰富研发经验的逾200人研发团队,拥有糖尿病及并发症全产品管线40余款产品,涵盖全系列二代、三代、四代胰岛素及类似物产品管线(覆盖基础、预混及速效产品)、最新机制的创新药SGLT-2、GLP-1、DPP-4等产品以及其他各机制降糖药物和并发症药物。

校对 刘军

慢性病管理的“互联网化”

来源:健康时报网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 实习记者谭琪欣)

来自浙江杭州的陈女士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多年。一年前,陈女士的老伴突发脑梗造成左侧肢体偏瘫,由于二人家住在七楼且没有安装电梯,出门不方便,复诊以及康复护理成为头等难题。

为此,二人的签约家庭医生,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给他们开具了慢性病连续处方,用药期间通过线上问诊实时了解病情发展,并通过“智慧云药房”调配药品,由第三方直接配送到家。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全国目前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新规,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因互联网 医疗服务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药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进行支付。

资料图片,金鹏摄

线上服务方便慢病患者

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如果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即使忘带身份证和医保卡,但只要调出手机中的健康码,就可以在多功能自助机上直接扫码或者直接刷脸就诊。

“这里是典型的老年社区,老年人就诊复诊的需求大,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能够方便老年患者就诊的途径。”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斌锋告诉记者,对于老年人,看病产生的费用如果不会用手机支付,只要在48小时内完成支付就不会影响之后的就医,还可以与子女的银行卡绑定,直接从绑定的卡上扣款。

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慢性病市场逐渐下沉到基层,长庆潮鸣街道下辖的15个社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9286人,占辖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从202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该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10209人,糖尿病患者3110人,慢性病管理是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

WH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从1980年的1.08亿人增至2014年的4.22亿人。在我们国家大约有1.2亿人患上了糖尿病。IQVIA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2亿糖尿病患者中只有800万是定期复诊患者。

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撑进行慢性病管理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也是政策所趋:今年3月《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今年7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 11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落实了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开展慢病复诊、开具处方等。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依托的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覆盖,而慢性病患者群体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作为老年患者群体来说,他们还是倾向于回归线下的医疗机构。此外,慢性病也有其病程发展,仅依赖线上问诊场景难以准确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判断,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必须是医疗,因此,依托于丰富的线下医疗资源的基层医疗机构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

慢性病管理的“互联网化”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其中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多达数亿的慢性病人群,具有长期乃至终身的复诊、用药需求,客观上形成了巨大的健康消费市场,催生了互联网创业的新风口。

随着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进一步被激发,入局互联网医疗的机构开始增加,相较于医疗机构等互联网医疗老兵,更多元化的机构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和医疗信息化公司的身影。

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均有慢病管理的布局,通过在APP和服务平台上开通慢病管理窗口,覆盖心血管、糖尿病等多个慢病领域医疗资源,把慢病患者从线下吸引到线上。

2月9日,京东联合众多医药企业推出“慢病关爱计划”,以慢病复诊、送药上门为主要卖点;8月,京东健康高调推出全新服务产品——“京东家医”,主推家庭医生服务。一位京东健康内部人士提到,家庭医生是京东切入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切口,由此形成“医疗 医药”的服务闭环。天猫联合阿里健康启动“放心购药计划”,直接打出广告语,“3亿慢病患者的处方药可在天猫买”。

记者通过平安好医生微信小程序与某心内科专科医生沟通时,对方表示通过线上询问患者病情,综合患者上传的过往纸质病历判断,便可视情况开具电子病历,平台现在已经能提供药品购买与配送服务,且很多药品已经医保覆盖。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慢性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疾病负担。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慢性病管理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过热的市场预估并不现实,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

医疗AI切入更多慢性病:瑞金医院与第四范式合作AI糖尿病产品

慢性病是继医疗影像之后,医疗AI公司热衷的领域之一。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院士团队与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共同发布糖尿病管理产品“瑞宁知糖”。据第四范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可预判人们未来3年罹患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代谢疾病的潜在风险、提供专业评估报告及个性化干预方案。同时,瑞金医院与第四范式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共同推动一系列AI 医疗产品在健康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慢性病“难管”

“医疗资源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在慢性病预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们可以用AI来解决。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AI产品的疾病风险预测功能可以提高公众自我预防及疾病重视的意识。”宁光表示,基于AI技术的个性化健康方案,可以帮助更多人回归健康。我们的目标是10年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1%,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患病率10%。”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但由于慢性病筛查准确度低、针对性干预难度大、健康管理工具缺失等医疗难题,成人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仅有30.1%。

在各家AI公司纷纷扎堆医学影像时,宁光团队和第四范式选择了糖尿病慢性管理领域,宁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一是在多年工作中,积累了糖尿病大量规范而又准确的数据;二是中国糖尿病患者庞大;三是医生缺口大。按照目前糖尿病患者总数计算,医生缺口可达10万。在瑞金医院,一个合格的内分泌医生培养周期是11年,何时才能满足公众需求?”

此次宁光团队和第四范式同时发布了五款产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慢性病三级预防理论,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为指导,该系列产品在用户输入基础指标条件下,提供慢性病精准筛查、危险因素分析、个性化干预方案推荐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第四范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文渊表示:“此次发布的是第四范式在医疗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从2016年起第四范式就已经医疗领域进行研究,诸多医疗产品已经具备行业应用的领先性和广泛的场景覆盖能力,未来还将有多项第四范式医疗终端产品问世,帮助用户在线上线下实现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并拓展到更多疾病的筛查与管理中。”

参与者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融资案例超过30起,同比增长141.67%,披露融资规模超过数十亿元;从各细分领域案例数量及规模来看,影像识别、智能诊疗依旧占大头,超过2/3。

在扎堆影像之外,更多的公司在细分领域寻找机会。简单来说,切入医疗AI的公司类型有传统医疗器械公司、IT巨头和一众创新公司,均需要兼顾专业和技术。

慢性病领域,如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疾病管理较为复杂,目前大多数患者都根据当前的血糖水平决定下一步的行为,需要在血糖数据和自己的行为间反复比对和调整。也因数据较为规范,吸引了众多AI玩家进入。

今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首款使用人工智能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医疗设备IDx-DR。传统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与IBM Watson合推出了Sugar.IQ智能应用程序,主要用于识别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的行为模式和疾病趋势,其设计初衷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日常疾病管理建议,以及实时的行为指导。

“Sugar.IQ的一大特色是自我学习能力。当逐渐积累患者数据时,人工智能可以从既有的数据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在不同的市场,如进入中国,并不需要从零做起,因为AI的算法可以弥补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有了其他地区的大数据作为借鉴,Sugar.IQ的AI可以基于有限的中国患者数据探索出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疾病管理模式。”此前美敦力糖尿病业务集团糖尿病服务和解决方案业务的全球总裁Annette Brüls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其数据基础是美敦力在全球多年的积累,“我们在全球有高达3亿的患者样本数据,能够开展全面的分析。同时,我们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也能提供实时的数据。”

瑞金方面表示,瑞金医院共积累了全国范围内约12万人、每人528个数据、长达3.8年的随访数据。基于这些巨大而准确的数据,第四范式利用人工智能专利算法,融合多重学习技术,总结出50万条预测新规则,提出创新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法。

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场景,可以弥补医生缺口,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造福患者,但是作为产品提供的第三方机构,该如何保证患者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此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王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没有选择任何一款人工智能产品进院,主要考虑到患者隐私的安全性问题。

针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分析结果可能会暴露隐私,第四范式医疗产品负责人涂威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一些噪声,很难从分析结果里推出个人信息是什么样的;但是加入噪声会使得效果变得很差,我们技术攻关的核心点是在于如何平衡噪声和可用性,使得在保持相同隐私保护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噪声而保证模型的可用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