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糖尿病(依赖性糖尿病)
糖尿病用多了会上瘾?胰岛素依赖到底是神马鬼?
问:胰岛素一旦开始应用,会不会成瘾,产生依赖,以后想戒掉就难了,需要终生用药?好害怕啊!
1、胰岛素是否会形成依赖,并不是以你是否终生使用这种东西为依据的。
2、胰岛素是和口服降糖药一样,都属于降血糖药物,只不过胰岛素控制血糖作用最强,且由于它是人体的一种正常激素,只要正确使用,不会有任何毒性,也不损伤肝肾。
3、胰岛素应用与否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病情,与使用早晚没有任何关系,绝不会使2型糖尿病变成依赖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也不存在用了胰岛素就会完全变成胰岛素依赖等问题。
4、当医生建议你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说明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使体内残存的β细胞休息并保存功能,这对以后良好的控制血糖是很重要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一段时间后,若胰岛功能有所恢复,胰岛素可以减量甚至停用,改为口服药物或与口服药物联合应用。
问:哪些人必须使用胰岛素呢?
1、1型糖尿病患者
本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该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损伤,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补充胰岛素,该型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因此其治疗为终身依赖胰岛素,但不是说像吸毒成瘾一样可怕,胰岛素首要的是用来救命,然后才是用它来治病。
2、久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①②★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尚具有一定功能,因此通过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等可使血糖基本达标,但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急性或重症并发症,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衰竭,当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阶段内,亦需“依赖”胰岛素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中服降糖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因口服降糖药中的磺脲类药物能促使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但长期应用,有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使胰岛β细胞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当血糖稳定后,可逐渐减量并停掉胰岛素改为口服药。
3、多病的糖尿病患者
比如需要做大手术、遭受严重创伤、伴有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会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的高渗昏迷,危及生命。这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4、糖尿病孕妇
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但药物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却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而胰岛素是生物体内自然的激素,它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因此,糖尿病孕妇当血糖高到依靠饮食和运动而不能控制时,必须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保证母婴安全。
(更多控糖干货、免费咨询、记录血糖,请关注微信糖人卫士)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人能活到八九十岁?生存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有的人才三十多岁就患上糖尿病,想想以前放肆吃喝,从来没有关注过健康,现在得病了心里不禁担忧,这病会不会影响寿命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不管是什么病,都有人长寿,有人短寿,因为人与人的选择不一样,实际状况也不一样。
得了糖尿病,活到101岁
陈立夫是一个传奇人物,身患糖尿病却活到了一百多岁,他的保养方法令医生夸赞,他还将自己的方法和心得写成一本书《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其中主要谈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先天禀赋,体现在四个方面:睡眠、脾气、记忆力、恒心,另一个是后天保养,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能做到这些,怎么不会活到一百岁?
陈老说的两个方面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有的患者过度依赖药物,认为光吃药就行,平时很少关注运动和饮食,一会外面太热了、太冷了,一会又说自己太累了,总之各种借口和理由,吃药如果还不行,就想着依靠胰岛素,这一点让医生头痛不已。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无法控制住自己
有一对兄弟,两人都患有糖尿病,他们的母亲就是因糖尿病去世,但是二人一点都没有吸取教训,平时该吃吃,该喝喝,用药也不规律,哥俩最爱吃红烧肉,一旦馋瘾上来了两人就约着一起下馆子,点上几道菜,一边吃一边喝,全然不顾医生的叮嘱。其实生活中大部分患者都是这样,感觉除了血糖高似乎没什么其他不适,于是就放松警惕了,等到血糖控制不住出现并发症了,才后悔不已。
所以,一个糖尿病患者可以活多久,生存率是多少,完全看自己的选择,疾病或许会使你的寿命比健康人缩短一点,但是只要积极治疗、控制,不会有太大影响,生活质量也能和常人一样,毕竟没有糖尿病也有可能患上其他疾病,寿命同样会受到影响,所以患病没有什么可怕的,保养得好照样比同龄人更健康。
糖友的生存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心理负担太重,总认为自己活不久
在生活中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患病后天天躲在家里,不愿意出去工作,也不和家里人交流,情绪非常悲观,经常发表负面言论,有这样的心情身体很难健康,糖尿病是可控的,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只要跟着按照治疗方针走,就可以控制病情,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工作、学习。
没有积极治疗,容易轻信偏方
患病后治疗与否差别是很大的,如果你轻信了民间偏方,任何喝点奇奇怪怪的东西就能治病,最后只会延误病情,相反,如果你积极治疗,每天按时吃药、注射,病情就可以得到控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并发症,健康也会有保障。
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没跟上
部分患者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就是败在了一张嘴上,每次一嘴馋就不管不顾,先把自己吃过瘾了再说,在这里告诉大家,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饮食能控制好了,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另外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还能辅助降血糖,应长期坚持。
糖尿病患者不能光盯着血糖
不能光看血糖稳不稳定,其他指标也要关注,比如说血压、体重、视力、骨量、尿酸等,尤其是和代谢有关的指标,因为代谢水平是一致的,如果代谢糖分困难,很有可能代谢尿酸也困难,平时要多关注,把各项指标控制在安全线以下,可以减少并发症缠身。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呢?多半和文中列出的几点有关,每一项都做到位了,健康长寿自然会向你走来,一定要足够重视,加强防控,寿命就可以像健康人一样。
患糖尿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她得益于4件事
上次给大家分享了一篇糖友控糖的经历,反响热烈,很多网友都想再看一点这种例子,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患者姚女士病史是40年,她的儿子也是糖尿病患者,目前正在用她的法子一起控糖,母子二人经常交流心得。那么,为什么她的血糖一直很稳定,也没有出现并发症呢?她说得益于4件事。
患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得益于4件事
第一件事:转变心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在患病前,姚女士听说过糖尿病,但是对它不了解,也不知道严不严重,患病后她听身边的朋友说该病治不好,一辈子都得吃药,她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没了色彩,连最喜欢的二胡都不想去碰。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去医院复查,血糖又升高了,医生说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转变心态,不能任其发展。
姚女士专门买了一本关于糖尿病的书,终于对该病有了一定认识,它虽然治不好,会跟着一辈子,但是它能被控制,只要按时吃药、改变生活习惯,把血糖稳定住即可,它的并发症很可怕,对眼睛、神经、心脏都有危害,所以,一定要预防并发症出现。
身边有朋友好心建议她,要不要从网上找“大师”看一看,买点“秘方”回来吃,姚女士拒绝了,她知道网上能保证治愈的药都是假的,千万不能迷信,不能病急乱投医。就算要吃药,那也是听从医生吩咐服用正规的降糖药。
姚女士非常爱吃肉,每顿都要吃,以前她最爱吃红烧肉、糖醋排骨,所以身材很胖,如果让她把肉戒了,简直比登天还难,她后来想到一个方法,既能顿顿吃肉,又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其他爱吃肉的糖友也可以借鉴。
姚女士吃肉有“三个原则”,红肉不吃、肉皮不吃、不放调料,在看了相关书籍后,她了解到经常吃红肉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加了大量调料和食用油烹饪出来的肉,从那以后,每次吃肉优先选择鱼肉、虾、鸡肉,而且不吃皮,烹饪的方法很简单,用水蒸或者用砂锅炖,豆瓣酱、花椒、猪油都不吃,只放点葱姜蒜增香。
另外,在整体饮食上她还把握了六个原则,那就是粗粮为主、荤素搭配三七分、规律进餐、绝不多吃、先喝碗汤、禁烟酒。晚上8点以后坚决不加餐,实在饿了会喝一杯牛奶或吃个苹果,油炸的食物一口都不会吃。
姚女士之前没有运动的习惯,吃饭后喜欢坐在那修剪花草,有时也会出去遛遛狗,连广场舞都很少跳。患病后她一反常态,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身运动服,每天晚上人少的时候去跑步。她165斤,个子不高,刚开始跑的时候不到五分钟就喘个不停,两条腿发软,心里只想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这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一定要坚持下去,凭着这股毅力,从五百米坚持到了3公里。
运动后她发现自己的血糖降得很快,从15mmol/L,降到13mmol/L、10mmol/L,现在餐后血糖已经能控制在7以下。因为她太心急了,运动三个月后发现自己膝盖疼得厉害。
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运动过度了,减肥控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定要注意两个“度”,一个是运动的难度,一个是运动的速度,要适合目前的状态,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做起。姚女士调整了运动量,从3公里降到1公里,膝盖就不再疼了,血糖也很稳定,身材有肉可见地瘦下来,肚子上的游泳圈都变小了。
不能因为你运动了、吃得少了就不吃药了,要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不是血糖轻微偏高。吃多少药、怎么吃,应听从医生指导,同时还要把复查结果告诉医生,根据当前的变化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再提醒一句,不要害怕吃药对身体不好有依赖,它没有那么可怕,如果经常换药,很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不能乱听别人忽悠。
姚女士最后想告诉大家,关于糖尿病的注意点还有很多,每一天都不能放松,不想并发症找上门,就要端正态度,从饮食、运动、吃药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体重、腰围都可以在家自己测,抗糖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健康,这些就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