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企划(糖尿病幻城)
萤火助学第二批资助金发放 15位贫困娃领到爱心款
原标题:萤火助学2018年度第二批资助金发放
15位贫困娃领到爱心款
受助孩子及家长和爱心医院代表合影
12月21日,由兰州晚报萤火行动、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兰州金港城医院组成的爱心团队赶赴榆中清水驿、中连川,给15位山区贫困孩子发放了2018年度资助金。到场的家长感动地说:“自从得到爱心帮助后,我家孩子时刻把受助当做动力,去追求学习等各方面的进步,孩子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萤火行动和爱心人鼓励的结果啊!”
学生小高一岁时妈妈不幸去世,多年来,因为种地收入不好,爸爸只好外出打工,家中的几亩耕地由年迈的爷爷勉强照看,以满足家人的口粮。爸爸常年外出,小高的生活全靠爷爷照料。从2015年1月起,小高被学校推荐受到萤火行动爱心成员袁先生的资助,3年来,每年500元的帮扶金让小高的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很多。
2013年7月下旬,当得知兰州晚报萤火行动贫困大学生帮扶活动启动的消息后,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积极报名加盟,4年来,已资助几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今年秋天,该医院继续通过萤火行动筛选帮扶了3位来自平凉、定西、武威的3位贫困学子上大学,直到其大学毕业。
与此同时,从2015年起,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兰州金港城医院先后联合兰州晚报萤火行动共同发起了贫困中小学生心连心“一对一”帮扶活动。
本次发放活动中,由于部分爱心人远在北京、西安等地,他们不方便参与现场爱心款发放活动。为了不影响活动顺利开展,北京爱心人徐亦舟女士和西安好心人刘仲伟先生,分别将500元与1500元(3个孩子,每人500元)善款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委托萤火行动工作人员进行转发。12日,工作人员将以上善款如数交给了受助学生小乐、小琪、小杰、小从的家长。
在天池峡福和希望小学举行的资助金发放现场,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司春燕主任向学生小斐、小甜每人发放了600元爱心款。
当日下午2时许,爱心团队驱车环绕弯弯的山道近两小时,来到榆中北山地区中连川中心小学继续发放帮扶金。
资助金发放结束时,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企划部负责人杜凯说:“我们给孩子们的资助金主要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教辅书籍和补贴生活,希望家长们能把每一分帮扶金都花在该用的地方,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记者曾梧桐文/图)
让糖尿病远离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张彦刚)2019年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西安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糖尿病健康防治知识,针对近年糖尿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众多医护人员提醒呼吁:“管住嘴、迈开腿,让糖尿病远离年轻人。”
我国已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 年经化趋势明显
在西安一家事业单位做企划工作的黄先生,今年不到40岁,平时身高体胖,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和客户有应酬,不少项目是在饭桌和酒桌上完成的。近来突然感到浑身无力,身体出现消瘦症状,为了慎重起见到在爱人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最终被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类似的情况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越发多见。
西安市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述进介绍说,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2017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了1.21 亿。其中,中青年人以超过2 倍于老年人的速度加入“糖尿病”大军,原本以老年为主体的糖尿病患者队伍,如今年轻化趋势明显。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来全国糖尿病调查发现,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为诊断依据,18-3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5.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28.8%。这意味着18-39岁人群中,存在血糖升高(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已经超过1/3(达到34.7%)。研究发现,1991-2011年这二十年间,有46.8%(约4380万)糖尿病患者是由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当前年轻人群中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如不进行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该人群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沉重的糖尿病负担。
王主任介绍说:“我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小的一位年龄只有10岁,是一名体重超重的肥胖儿童,出生时就是一个巨大儿,疾病让孩子无法正常进行学业,给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痛苦。”
这些人是容易患上糖尿病是高危人群
西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陈光介绍,科学研究表明,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即超重与肥胖者、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4至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糖尿病史者、具有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生育史、空腹血糖大于6.1 毫摩尔/升者。
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高于11.1豪摩尔/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7.0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高于11.1毫摩尔/升。糖尿病从病理症状的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类,90%的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
严重的糖尿病对健康及生命影响巨大
采访中王述进主任说,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得得到很好的治疗,情况严重者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她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实现生活中,一些患了肿瘤等严重疾病的病人,由于本身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不能很好的控制,由于血糖过高可能引发手术后伤口不能如期愈合,无奈不得不错过了最好的手术治疗的机会。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渭涛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患者特别是年轻人患者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很多年轻人不喜运动,经常加班或玩电子产品久坐,熬夜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也会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甚至高血压的出现。
有些职业族久坐懒动,加班熬夜,加之应酬多,不注意控制饮食,如果平时经常吃洋快餐、喝冷饮,而从来不吃蔬菜,容易引发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超负荷运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引起身体的代谢紊乱,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有一定的道理。
治疗糖尿病别走误区 否则可能耽误病情
张渭涛医生说,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主要有在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减重手术治疗中等,这些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现实生活中,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秘方”“偏方”,但这些方法往往都不靠谱,甚至还会引起反效果,患者应特别留意不要走入这些误区中。
比如有人说“南瓜能降糖”,南瓜含糖量较低,是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的食物。但南瓜没有明显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想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还是需要从正规途径着手。还有人说“喝酒能降糖”,酒精有抑制体内能量储备的动员作用,因此不吃饭只饮酒,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将血糖水平降低。但这样的降血糖效果和时间都非常有限,因此不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使用。
预防糖尿病需要“管住嘴迈开腿”
王述进主任介绍说,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求医疗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同时要求每位公民应牢记科学饮食,保持合理膳食、科学起居、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特别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要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育活动。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下降。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服药等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等措施,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合理膳食,在医生指导下有效控制以淀粉摄入为主的主食的进食量(患者不要喝稀饭、面汤等),科学保持合理的血糖水平,使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漫话糖事45说说糖友饮食认知的历史溯源那点事
出品/血糖高管(ID:bsksugar)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血糖高管编者按这是血糖高管原创的【漫话糖事】连载:《飙高的血糖如何低下来》 ,共约50节的内容。通篇读来让编者深深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想法,真实的记录,即使观点带着主观性,也能触动到一些人。从2月17日起,我们打算用一个春天的时间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45这两天和营养师工作交织在一起,所以特别关注糖友的饮食规划。为什么呢?因为上周六下午,血糖高管发起的北京糖友沙龙首期活动如期进行,并得到参与糖友的认可,第二期北京糖有沙龙活动正在企划中,欢迎糖友提出沙龙活动主题,糖糖老T再次不胜感激。如果认为糖糖老T整理的这个血糖高管揭秘:飙高的血糖如何低下来——内容觉得还可以,那也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百生康-血糖高管,关于最新糖友血糖管理资讯每天发布。今天,我们说一说有史以来,糖友饮食规划都曾经走过那些弯路,我们糖友饮食规划至今还有那些个误区——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多吃菜,不要紧”?18世纪末,英国医生 John Rollo 最早发现:当糖尿病患者进食面包、谷物、水果等食品时,尿糖增多,而吃肉类食品时尿糖相对减少,后来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模式,直到今天,“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多吃菜,不要紧”等错误观点仍在流行。 '糖尿病饮食管理的“饥饿疗法”?上世纪20年代之前,糖尿病一直处于无药可治的状态,为了避免患者血糖过高,以 Frederick Allen 为代表的一些医生主张严格限制热量摄入,甚至采取残酷的“饥饿疗法”。当然,饥饿并不能治疗疾病,带来的痛苦也许超过疾病本身,却只能稍稍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直到 1921 年,第一个糖尿病治疗药物胰岛素被发现并迅速应用于临床,糖尿病终于不再是绝症,糖尿病患者不必“饿并痛苦着” 直至死亡。但是,现在凭借 “饥饿疗法” 来降低血糖的患者仍大有人在。糖尿病饮食管理的过度限制主食上世纪50年代后,医生逐渐认识到:虽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最快,但如果过度限制主食,长期不进食或极少进食碳水化合物,会使脂肪过度提供热卡,对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大脑和心肌代谢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高脂、高蛋白的过量摄入加重肝肾代谢负荷,且使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升高。这些认识的更新使得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又成为近二十多年来医生的主流推荐,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占每日总热量的比例被逐步提高到50-60%,甚至65%,而脂肪提供的热量占比则下调到30% 。糖尿病营养治疗这期间,更为精确的科学饮食概念,如食物交换份数、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负荷陆续被引入实际生活,糖尿病患者的身边开始出现称重仪、计算器等小工具,吃什么、吃多少都可以被精细计划和计算,但同时也让很多新病人对饮食管理望而生畏。随着更多研究结果和证据的出现,去年 10 月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了 2013 版《糖尿病成人患者营养治疗推荐》,新指南回顾了多种常用饮食模式的循证证据,但并未特别推荐其中任何一种。指南建议:应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包括习俗、文化、宗教、健康理念和目标、经济状况)及其要达到的代谢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简单说,并不存在绝对的糖尿病专属饮食和营养素配比,糖尿病患者要根据个人当下的饮食模式、偏好及目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确定营养素的分配比例,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饮食。
未完待续,明天继续分享【漫话糖事46】给糖友开个运动处方
欢迎订阅 免责声明
1⃣️业务合作洽谈请联系 13552906438
2⃣️主编:微信liyingjie828 或QQ 501380012欢迎投稿互动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开始糖尿病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