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之火(糖尿病火锅可以吃吗)

谭医生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就是体内有5把火,把火灭了就好了!来了解一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个困扰全球数亿人的慢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一种新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五把火",只要将这五把火灭掉,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这一观点将复杂的糖尿病病理机制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比喻,让普通大众更容易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

这"五把火"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们分别是:胰岛素抵抗之火、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之火、慢性炎症之火、氧化应激之火、以及自身免疫反应之火。这五把火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糖尿病的病理基础。

胰岛素抵抗之火是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胰岛素是人体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这就像是一把无形的火,悄悄烧灼着人体的代谢系统。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群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这无疑为糖尿病的高发埋下了隐患。

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之火则直接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胰岛β细胞是产生胰岛素的工厂,当这些细胞功能衰退时,胰岛素的产量就会大幅下降。这把火仿佛在慢慢摧毁着体内的胰岛素生产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下降了50%左右。

慢性炎症之火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糖尿病病因。长期的低度炎症状态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同时也会损害胰岛β细胞。这把火就像是在体内悄悄燃烧的一簇火苗,不易察觉,却在长期内严重损害着健康。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氧化应激之火是第四把值得关注的火。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超出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引发氧化应激。这把火就像是在体内不断产生有毒物质,损害各种组织细胞。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自身免疫反应之火主要与1型糖尿病相关,但在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可能存在。这把火就像是体内的"内战",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约5-1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自身免疫性的1型糖尿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五把火"的概念与中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等。

阴虚燥热对应着西医所说的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气阴两虚则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有相似之处,湿热内蕴则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医强调通过滋阴降火、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等方法来治疗糖尿病,这与西医"灭火"的理念不谋而合。

如何才能有效地"灭火"呢?西医和中医都提供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西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这"五把火"。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一线降糖药,它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抑制慢性炎症。胰岛素促泌剂则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加重β细胞的负担。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波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近年来,一些新型降糖药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灭火"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有效的压力管理,都能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将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58%。

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治法来"灭火"。对于阴虚燥热型,常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如用生地、玄参、麦冬等药物;对于气阴两虚型,则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如用黄芪、太子参、山药等药物;

对于湿热内蕴型,则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用黄连、黄芩、苍术等药物。中医还重视通过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等方法来全面调节身体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灭火"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控制病情需要患者终身坚持治疗和自我管理。这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保持耐心和毅力。

我们也要认识到,将糖尿病比喻为"五把火"有助于理解疾病本质,但这种比喻也有其局限性。糖尿病的病理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和多种代谢通路。过度简化可能会导致对疾病认识的片面化。在接受这种通俗化的解释的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更新对疾病的认知。

此外,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对于尚未患病的人群,积极预防这"五把火"的燃起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胰岛素抵抗,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的医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病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不应对"灭火"抱有过高期望,而应该树立长期管理疾病的观念。

将糖尿病比喻为体内的"五把火",为我们理解和管理这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西医和中医的共同努力,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地"灭火",帮助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但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和客观,认识到疾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控制这"五把火",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降血糖先去火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张永文

提起糖尿病,很多朋友先想到这个病跟吃有关,也许您想不到,中医认为这个病跟“火”关系密切,比如清代医学著作《医学传心录·病因赋》中就提到“消渴者,无火不生。”这里的“消渴”就是西医所说的糖尿病。

中医对糖尿病的理解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主要表现为大渴,吃饭并不多,与肺有关;中消消谷善饥,就是非常容易饿,与胃有关;下焦饮一溲二,就是小便多,与肾关系密切。而它的发病原因,多是贪吃油腻食物,喝酒无度,导致内热聚集;也可能是情志太过,引发内火;或者劳欲过度,耗伤肾精等。总之,糖尿病与火密切相关,要防治糖尿病先学会灭火。

灭上焦火要润肺,吃银耳大米粥。银耳1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蜂蜜适量即可。

灭中焦火要清胃,喝五汁饮。梨100克去核切块,荸荠100克去皮,藕100克去皮切块,鲜生地、鲜麦冬少许,榨汁饮用。

灭下焦火可滋肾,选枸杞粥。枸杞子30克,红枣10克,炒黄糯米30克,干葛根30克,山药30克。把上述原料加水煮成粥,每天两次,连服两周。

来源:人民网

糖尿病是体内“火”大烤干了津液!一方降血糖,听着离谱实则靠谱

年初有位朋友突然找我,前几年确诊了糖尿病,不想一直吃降糖药该怎么办?

朋友49岁,我让他来我的诊室,看看具体症状。

看诊时发现,朋友面色是苍白的。他说感觉四肢无力,经常口渴,看诊期间去了两次厕所。

此外他的饮食习惯不好,还喜欢吃冰凉的食物。

朋友的舌苔呈白而干燥,舌色暗淡

经过我仔细辨证后,告诉他:

“你的糖尿病是因为胃中炽热的火将体内津液耗干了。你不需要一直服用降糖药。”

随后,我为他配制了一个方子:

党参、白术、黄芪、山楂、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巴戟天和菟丝子等。

(此方适用于这位朋友的症状,中药方切勿套用)

他连续服用了14剂之后,口干舌燥明显减轻,精力也好了很多。

我让他继续服用了两个疗程,他的腿脚发软无力也有好转,血糖值也大幅下降

整个过程我根据他的病情变化,三次调整药方,最终他的各种不适症状几乎完全消失,血糖维持在5.4至5.8

自此之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而他的糖尿病也再未复发

我为何诊断他的糖尿病是胃火过旺导致津液枯竭所致呢?

不妨以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置身于酷热的环境中,他体内的组织和血管会受到高温的持续影响,导致体内水分逐渐流失,血液变得黏稠,血糖浓度升高,最终引发了糖尿病

再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偏爱咸辣或冰凉食物,也会损害肠胃功能。使食物难以消化,导致身体发热,津液消耗加剧,口渴感愈发强烈

此外脾胃功能失调还会影响食物的转化和吸收,使养分流失至肾脏并随尿液排出。养分不足加上过度流失,自然会让人感到疲惫无力

现代医学同样证实,高热量摄入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胰岛素分泌减少及利用效率降低,进而诱发糖尿病。

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我的治疗方法分3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党参、白术、黄芪、山楂、鸡内金等药物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平息胃火;

第二步,通过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药物生津止渴、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并收敛精华,防止过度流失;

第三步,用巴戟天、菟丝子等药材滋补肾气,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

结语:

朋友的血糖下降后,有一段时间不开心的,他说为什么刚确诊时问来问去都是要一直用药?

朋友的话让我沉默,医生的职责在于治病救人,对于像糖尿病这种可治的慢性病,我不愿意让我的患者一直吃药。

一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二是用药不能预防比糖尿病更恐怖的并发症。

我看病一定要抓住病情的本质,对症用药,让来找我的患者早日好转恢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