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神曲糖尿病(神曲糖尿病人能服吗)

男科医生张振宇 0
文章目录:

六神曲与建曲的区别

六神曲 由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子切碎,杏仁、赤小豆研末,和入麦麸、白面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及挥发油、甙类、脂肪油、维生素B等成分,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本草正》曰:“神曲,味甘气平,炒黄入药,善助中焦土脏,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

建神曲 由枳壳、枳实、香附、白芍、莪术、首乌、白扁豆、元胡、槟榔、良姜、青皮、川椒、大黄等43味药研为细末,加入碾碎的赤小豆、小麦、麦皮、面粉,再用青蒿、赤柱草、苍耳草煎汤,与上药和匀充分发酵,外表长出黄色菌丝后晒干烘烤,储藏4个月后再晒,刷去霉毛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功效。

此两种药虽同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但建神曲含有薄荷、防风、荆芥、紫苏、柴胡等解表药,能搜风解表,对感冒头痛、头眩发热,加生姜煎汤温服,有很好的发汗解表作用;六神曲则没有解表作用。两药仅一字之差,但六神曲不等于建神曲,故不可相互代用

一、六神曲的功效、作用

六神曲主要有健脾以及胃的作用,脾脏以及肠胃不好的人可以服用六神曲调理身体,尤其是当人们感到饮食不正常,胸闷,肚子胀痛的时候,服用六神曲会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六神曲亦可治疗小孩子食积的问题。

二、六神曲的禁忌

如果患者有胃部不适,应当注意不要食用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宜清淡。并且患者若有口干活着便秘等症状最好不要服用六神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应当谨慎服用,一定要遵照医嘱,防止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患者对此药品过敏,也应当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患者服用药物时,一定要关注药品的保质期,不要误食过期药品,防止药品的形状更改,造成不良后果。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药品放在儿童易取之处,防止误食。

三、建曲的功效、作用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

四、建曲的禁忌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其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大山楂丸五不宜

来源:人民健康网

大山楂丸为开胃消食中成药,主治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方中3药均为消食药,山楂善消油腻、肉食积滞,为主药;麦芽善消米面食积;六神曲行气消食,善消谷食积滞。三药相配,共奏开胃消食之功。由于名字直接取“山楂”二字,而山楂既可作药物,又能当食物,安全性高,还能促进脂肪消化,因此大山楂丸常被一些爱美人士当作减肥之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山楂丸具有增强消化酶活性,促进肠运动及降血脂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山楂生食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者不宜。其他典籍里还有“滑肠者少用之”“气虚便溏、脾虚不食者禁”“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等。总结起来,大山楂丸有以下5个不宜。

1.气虚之人不宜。大山楂丸由3味消食药组成,消食药都有耗气之弊,有积消积,无积则消人元气,故气虚之人尽量少服。

2.脾虚之人不宜。元代名医朱丹溪认为,山楂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饮食者,多服反克伐脾胃之气,故脾胃虚弱者慎用。脾胃虚弱者运化无力,容易饮食积滞,若仅强调消食则易加重脾胃损伤。脾胃虚运化无力兼食积者,应以补气健脾为主,辅以消食药物,以标本兼顾,补消结合。

3.怀孕之人不宜。山楂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流产,尤其是有过自然流产史或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更要忌食山楂食品。此外,六神曲辛温燥烈损胎,麦芽可催生而坠胎,故大山楂丸为孕妇禁服。

4.糖尿病人不宜。大山楂丸是将三药粉碎后,加蔗糖和蜂蜜制成的大蜜丸,蔗糖含量高,糖尿病人慎服。

5.胃溃疡者不宜。大山楂丸不能养胃,方中山楂是主药,属于酸性物质,摄入过多时,胃中酸度会大幅增加,加重溃疡。

大山楂丸虽属非处方药,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用于暴饮暴食、饮食不节所致的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闷不适等症。尤适用于食积在肠胃停滞时间不是太长,还没有出现嗳气、吞酸、口气、口臭等症状者。若食积日久,应选用能健脾和胃的消食药,如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伴有食积腹泻者,可选“焦三仙”,为山楂、六神曲、麦芽炒焦后合用。

七位国医大师:治糖尿病的经验方

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病因比较复杂,治疗起来也并非易事。现将邓铁涛、方和谦、朱良春等七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邓铁涛:经验方

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1916.10-2019.01)

【组成】熟地黄12g,生地黄12g,怀山药60~90g,黄芪30~60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

【功效】滋阴益肾,健脾益气。

【主治】消渴,证属肾气阴两虚者。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和谦:四君子汤

方和谦 国医大师(1923-2009)

【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生白芍6g,炙甘草5g,当归6g,炒谷芽15g,焦神曲6g,竹茹10g,麦冬10g,柴胡5g,生黄芪10g,山茱萸10g,大枣3个,薄荷5g。

【功效】补气培元。

【主治】消渴,证属脾肾两虚者。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症见多食善饥,乏力困倦,大便干燥,唾液多,舌苔稍腻,脉平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朱良春:斛乌合剂

朱良春 国医大师(1917.8-2015.12)

【组成】川石斛5g,制首乌15g,制黄精15g,生地黄15g,生黄芪30g,怀山药30g,枸杞子10g,金樱子10g,紫丹参10g,桃仁泥10g。

【功效】益气养阴,和血通脉。

【主治】消渴,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脉者。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症见形体消瘦乏力,不耐烦劳,心慌气短,懒言少动,头昏目眩,心烦少寐,多汗口干,肢体发麻疼,腰膝酸软,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多沉细或细弦、细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李玉奇:经验方

李玉奇 国医大师(1917.8-2011.2)

● 经验方一:

【组成】苦参10g,槐花25g,胡黄连15g,葛根15g,冬瓜仁20g,藕节25g,泽兰15g,枇杷叶20g,天花粉15g,茯苓20g,白茅根20g,桃仁15g,浮萍15g,乌梅10g,青蒿20g,青黛5g。

【功效】清燥救肺生津。

【主治】消渴。症见大渴引饮,饮一溲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经验方二:

【组成】苦参15g,黄连15g,槐花25g,当归10g,桑白皮20g,五灵脂10g,浮萍15g,鹿角霜20g,阿胶15g,黄柏10g,茯苓20g,乌梅10g,山药25g,山茱萸20g,石斛20g,天冬20g,知母20g。

【功效】润燥生津。

【主治】消渴。症见饥饿难忍,食后旋即复饿,伴随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经验方三:

【组成】山药25g,鸡内金20g,石莲子20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茯苓20g,泽泻20g,黄连15g,萆薢15g,覆盆子15g,当归20g,山茱萸20g,鹿角霜20g,黄柏15g,熟地黄15g,阿胶15g,桃仁15g。

【功效】除燥生肾水。

【主治】消渴。症见身形消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周仲瑛:经验方

周仲瑛 国医大师(1928-2023.10)

● 经验方一:

【组成】生地黄12g,玄参12g,麦冬12g,天花粉15g,制大黄5g,鬼箭羽15g,桃仁10g,丹参15g,芒硝5g(冲服),知母10g,炙僵蚕10g,炙水蛭3g,地龙10g,木瓜10g。

【功效】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主治】消渴,证属瘀热互结者。症见双下肢麻木,时有拘急,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彻夜不眠,手足心热,舌苔黄薄腻,边尖红隐紫,脉细弦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经验方二:

【组成】桑叶15g,地骨皮20g,天花粉12g,知母10g,黄连3g,藿香10g,佩兰10g,炒苍术10g,鬼箭羽20g,水蛭3g,泽兰12g,炙僵蚕10g,玄参12g,煨葛根12g,生黄芪12g,太子参12g,生地黄15g,山茱萸6g。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湿通络。

【主治】消渴。临床多用于2型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颜正华:经验方

颜正华 国医大师(1920.2-)

【组成】生黄芪30g,生晒人参9g,炒白术15g,怀山药30g,茯苓30g,生、熟地黄各12g,山茱萸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炒薏苡仁30g(打碎),补骨脂10g,泽泻12g。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补肾。

【主治】消渴,证属气阴两虚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双下肢肿胀麻木,劳累后、午后更甚,纳可,眠安,便稀,日二三行,尿微黄,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颜德馨:消渴清

颜德馨 国医大师(1920.11-2017.4)

【组成】苍术15g,白术15g,升麻9g,生蒲黄9g,知母30g,地锦草30g,黄芪30g,柴胡9g,川黄连3g,丹参15g,怀牛膝9g,山药9g,熟大黄9g。

【功效】补肾清热,益气补脾。

【主治】消渴,证属热盛者。症见口干引饮,体重减轻,消瘦,易出汗,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选自《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气血津液与头身肢体病分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宁泽璞、蔡铁如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