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修行(根治糖尿病特效功法修炼法)
科普视频《我的一半人生》讲述糖尿病背后的故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 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吃饭即修行,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推出科普视频《我的一半人生》,向公众讲述确诊糖尿病后的那些故事,并发出呼吁:防控糖尿病,重在调饮食!
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宣传部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卢骁)
瓜子是糖尿病的“加速器”?医生提醒:保护胰岛,记住5吃、5不吃
传统观念将瓜子视作无辜的零食,一种与闲暇时光相伴的简单悠闲象征。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这颗小小的瓜子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它真的可能是藏在餐桌上的糖尿病“加速器”。
在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中,瓜子的角色似乎正从一名安静的配角,变成了一个潜在的反派。
市售瓜子往往为了迎合口味,加入了大量的盐分和调味料。这不仅仅是味蕾的挑战,更是对血糖和血压的双重打击。
盐分过多,血压易升,而调味料中隐藏的糖分和不健康的脂肪,直接对血糖水平形成冲击。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如同经受着持续的围攻,其功能在这场看似无害的零食风暴中逐渐减弱。
科学研究揭示了这一事实:即便是小量的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健康产生长远影响。
与此同时,研究还对比了健康和不健康的零食选择,如将含糖量高的瓜子替换为全谷物或坚果类零食。
这些健康的选择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减缓血糖的上升。
一、5吃与5不吃在糖尿病的世界中,胰岛细胞就像是守护健康的勇士,而正确的饮食习惯则是它们强大盔甲的缔造者。
医生提倡的“5吃”原则,不仅是一条饮食建议,它更像是一张宝典,为糖尿病患者指引着每一步饮食的方向。
这五吃,包括了全谷物、深色蔬菜、富含Omega-3的鱼类、优质蛋白质、以及健康脂肪。
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魔力,能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为身体提供坚实的营养支撑。
全谷物是缓慢释放能量的高手,它们在消化过程中慢慢释放糖分,避免了血糖的猛烈波动。
深色蔬菜则像是内功高手,富含纤维和微量元素,在促进消化的同时,帮助控制血糖。
Omega-3丰富的鱼类,比如三文鱼和鲈鱼,就如同身体的护卫,它们不仅保护心脏,也在脂肪和糖分间施加平衡。
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如鸡胸肉和橄榄油,它们确保身体在获得必需营养的同时,不会对血糖造成负担。
然而,如同有益的存在,“5不吃”中的禁忌食品同样重要。
高糖饮料、加工食品、高脂肪肉类、油炸食物以及高盐食品,这些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异于定时炸弹。
它们会在不经意间提升血糖和血压,对身体造成隐性伤害。避免这些食物需要的不仅是意志力,更是一套科学的规避策略。
以水果代替高糖饮料,选择未加工的食材代替加工食品,这一系列的策略将构建起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安全屏障。
早餐可以是全麦面包搭配鸡蛋和一份绿色沙拉,晚餐则以鸡胸肉和炒蘑菇为主。
这样的搭配不仅满足了“5吃”的原则,也巧妙地规避了“5不吃”中的雷区。
随着这些饮食原则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体验到改良饮食带来的显著变化。
但在美食诱惑的挑战下,能否持之以恒遵循这些准则,仍旧是考验每个人意志力的磨难。
二、从理论到实践的故事陈阿姨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对于油腻的炸鸡、甜蜜的汽水没有丝毫抵抗力。
但是,当糖尿病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敲响她的门时,她意识到,如果不改变饮食习惯,健康的日子就将不复存在。
起初,陈阿姨对于医生提出的“5吃与5不吃”原则半信半疑,她怀疑自己能否在美食的诱惑下坚持这样枯燥无味的饮食。
然而,对于陈阿姨来说,转折点出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一次偶然的社区健康讲座中,她遇到了一位同样患有糖尿病的朋友。
这位朋友不仅成功地将血糖控制在了正常范围内,而且看起来比以往更加充满活力和自信。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陈阿姨,她开始思考,如果别人能做到,她为什么不行?
从那一刻起,陈阿姨决定将理论付诸实践,她开始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
清除家中所有的“禁忌食品”,用绿叶蔬菜、全麦面包、新鲜水果和瘦肉取而代之。
她的挑战并非一帆风顺,改变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
每当走过熟悉的炸鸡店,那熟悉的香味总是让她心动;每当朋友聚会时,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总是让她垂涎三尺。
但陈阿姨并没有轻易屈服,她发明了自己的小技巧,用带有香草风味的泡水替代汽水,用烤箱而非油锅做出美味的鸡胸肉。
逐渐地,她的朋友们也被她的改变所打动,开始向她咨询健康饮食的秘诀。
陈阿姨的转变不仅在于饮食,更在于她生活态度的改变。
随着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她的血糖水平稳定了,身体变得更加轻盈,精神状态也大有提升。
她开始享受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她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周围的人,成为了社区中的小有名气的“健康大使”。
陈阿姨的故事在社区里传开了,从她的饮食转变中,人们看到了理论到实践的可能性。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在理论上讨论健康饮食的旁观者,而是变成了一个行动者,一个真正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的榜样。
陈阿姨的转变,就像是一粒种子,激发了周围人对健康生活的思考,她的坚持和努力,成了社区健康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动力。
而这个故事,也渐渐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佳话,提醒着每一个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决心,改变总是可能的。
陈阿姨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开始参加更多的健康饮食工作坊,不断学习最新的营养知识。
她的转变,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诠释,也是个人意志与社区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积极的生活改变,更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区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证明了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改变者。
对抗糖尿病,绝非仅靠饮食调整那么简单。它要求患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投入精力,形成一个全面的管理网络。
这张网悄无声息地展开,从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深深叹息,每一个细节都与健康紧密相连。
运动,作为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视为苦差事。
适量的运动如同细雨滋润干枯的土地,慢慢地,却坚定地改善着患者的血糖控制。
散步、游泳、骑自行车或是轻量的力量训练,这些活动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一点坚持,便能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感受到活力的涌动。
然而,运动的剂量需要精心调配,就像烹饪时对盐的掌控一样,恰到好处才是上策。
过度锻炼会让身体负荷过重,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运动计划需要像设计艺术品一样,细致而有考量。
除了运动外,休息和减压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同样重要。
一个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必要的恢复,而减压活动则能平衡内分泌系统,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血糖波动。
深呼吸、冥想、练习正念或是与朋友共度欢乐时光,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则为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带来宁静与均衡。
当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全面的糖尿病管理生活方式。它不是一份严苛的处方,而是一种温和的生活态度。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疾病,更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它的目标不单是血糖数值的控制,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升患者的整体幸福感。
全方位糖尿病管理是一场细水长流的修行,它不仅仅改变着患者的血糖数值,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患者的生活哲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习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生活方式的构建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持之以恒,每一步都稳固而有力,成功最终将在前方等候。
健康 | 抗“疫”期间,糖尿病患者如何居家控糖?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让人们投身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宅家战“疫”运动中。原有生活方式的骤然改变、不良心理情绪的逐渐积聚,众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开启了“过山车”模式。
正当这个特殊时期,除了积极贯彻勤洗手、戴口罩、少聚众、多通风等防范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上身”。确保血糖长期、稳定达标,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完成的“目标”。
新冠肺炎大“疫”当前,糖友应该遵循哪些控糖之道呢?
谨遵医嘱 规范用药
北京康复医院肾内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李鹏介绍,药物是控制高血糖的有力武器,各位糖友在宅家期间需要遵从医嘱坚持药物治疗。目前部分省市出台了“超长处方”政策,例如北京市允许医生为糖尿病患者开具2-3个月门诊药量,大大减少了糖友外出购药频次和病毒暴露风险。如果不方便到医院可以选择附近药店或者网上药店购药,最好提前了解药店里的药物种类是否齐全,对于买不到的降糖药可以借助电话、微信、网络等线上方式咨询专业医生、药师用合适的药物替代,避免自行调整降糖药物、甚至随意停药。
时刻要记得专业的用药问题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做个乖乖遵守医嘱的“良患”。
合理膳食 科学搭配
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手段,饮食治疗在控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宅家期间,部分糖友可能因为食材种类选择受限、购买不方便等客观因素,被迫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糖友们可以通过科普读物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了解不同食材的营养特点,尽量做到有限食材的合理搭配,并且根据自身活动量、血糖变化来调整饮食总能量和餐次分配比例,以保持血糖和体重的平稳。
另一方面,在李鹏看来,糖友千万不要听信所谓的“神奇特效药”,而去尝试一些来路和成分不明的药材,病从口入,一定要切记。
规律健身 避免过劳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强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还能舒缓心情、排解不良情绪。”李鹏表示,糖友在宅家期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保持每天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在室内快走、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及举哑铃、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抗阻运动;另外家务劳动,比如以手洗代替洗衣机洗衣服也是不错的健身方式。糖友每天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该相对固定,以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为准,避免运动量忽大忽小或者每天健身到筋疲力尽,这样才有利于血糖控制。
加强监测 平稳为要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反映控糖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李鹏表示,宅家期间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糖友的血糖会有波动。因此糖友宅家的最初几天应该自行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下来,建议每天轮换进行餐前和餐后2h的配对血糖监测。通过这种有目的地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变化对血糖的影响,进而更精准的调整饮食和运动,同时可以作为调整降糖药物的依据,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尽快使血糖达标。当血糖控制理想后,可以每周监测1-2次空腹和餐后2h血糖,防止血糖过度波动。
健康心理 流言不扰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沮丧、焦虑、孤独、内疚、挫败感等。尤其是从当前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者的情况看,不少患者都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无疑会加重部分糖友的焦虑、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控糖效果。
李鹏表示,各位糖友需要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情况和防护措施,但这并不是我们宅家生活的全部,没必要24h不间断收集关于新冠病毒的所有信息;糖友应该从官方途径了解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避免过度放大负面情绪;保持合理作息、适当增加娱乐活动,均有助于排解不良心理。如果上述方法不奏效,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总之,不能让新冠病毒把我们的身体困在家里的同时,还把我们的心灵置于无限恐慌之中。
“控糖就像一场相伴终生的自我修行,每一位合格的糖友都是笑傲人间的控糖大师。”李鹏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于紫月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kep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