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焦作(糖尿病中焦症状)
焦作:工作叫响“一二三” 门诊慢病不“慢”办
通讯员 刘燕
12月18日,记者从焦作市医保局获悉,2023年8月至今,焦作市63722人次线上申请门诊慢性病资格认定,其中38345人次通过资格认定。
近年来,焦作市医保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门诊慢性病患者就医购药需求,积极落实医疗保障工作部署,做到“树牢一个理念、取消两个限制、健全三项机制”,统筹兼顾参保群众需求和医保基金安全,持续提升焦作市门诊慢性病精细化管理质效,实现慢病不“慢”办、保障更贴心。
树牢一个理念,优化门慢病经办服务
焦作市医保局牢牢把握“方便快捷、保障有力”的门诊慢性病经办服务理念,紧盯群众在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优化鉴定模式,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力保障用药需求。
率先实现资格认定“网上办”。针对门诊慢性病认定周期长、待遇享受不及时问题,焦作市在我省率先实现门诊慢性病网上鉴定,慢性病患者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即可上传相关鉴定资料,提交门诊慢性病医保待遇认定申请,避免了群众奔波跑腿、排队等候,真正实现门诊慢性病资格认定从“定时定点”向“随时随地”转变。
积极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主动与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滁州市、宿州市沟通对接,积极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测试工作,在河南省率先完成全量测试并通过国家验证,进一步解除异地参保群众跑腿垫资的困扰。
深入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焦作市进一步巩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成果,优化配送模式,打通集采药品进基层“最后一公里”。全市510家定点零售药店、1943家村卫生室按照“五统一”模式设置集采药品专柜,优先确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常见慢性病集采药品和常用药品的配备,且集采药品占比不低于50%,逐步构建了“城乡全覆盖、保障全方位、运行全链条”的工作体系,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集采药品,极大满足了基层群众就近低价购药的需求。
取消两个限制,提升门慢病保障水平
日常工作中,焦作市医保局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焦作市取消门诊慢性病待遇两个限制,满足慢性病患者不同的就医需求,获得了群众好评。
取消门诊慢性病病种互斥限制。按照焦作市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参保人员可以申请两个病种门诊慢性病待遇。原办法规定,如两个病种用药、诊疗存在交叉,参保人员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病种,主要涉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种。今年,焦作市取消了门诊慢性病病种互斥限制,参保人员可以根据用药情况申请两个病种。
取消门诊慢性病定点数量限制。为进一步满足群众门诊就医需求,今年,焦作市取消了门诊慢性病参保人员只能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限制。参保人员获得两种门诊慢性病待遇资格后,根据病情需要可以选择两家不同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满足群众不同的就医需求。
健全三项机制,强化门慢病基金监管
在持续提升门诊慢性病保障水平和就医便捷性的同时,焦作市医保局将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资格复核机制、费用核查机制和动态退出机制,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建立了资格准入、基金使用、筛查退出的全流程监管体系,严控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
健全资格复核机制,把好资格准入关。为切实加强门诊慢性病网上鉴定管理,防止鉴定标准下降,焦作市医保局定期组织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慢性病鉴定专家,对已通过鉴定的病历进行准入资格复核,特别是加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发病种的抽检率。2024年以来,焦作市共抽查复核1954人次,抽检率达到5%;暂停门诊慢性病待遇37人,约谈定点医疗机构28家、医保医师75人,进一步规范鉴定程序、严格鉴定标准,提升门诊慢性病网上鉴定公正性。
健全费用核查机制,把好基金使用关。焦作市医保局联合补充保险承办机构,采取现场实地检查和重点数据筛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血液透析、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性病费用进行抽查检查,重点聚焦超量用药、超范围用药,拒付或追回医保基金10.8万元。
健全动态退出机制,打破原有只进不出的门诊慢性病管理模式,焦作市医保局通过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信息共享,对已死亡参保人员主动取消门诊慢性病待遇资格。定期对门诊慢性病人员信息进行筛查,对一年及以上未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且无相关病种住院治疗的参保人员,取消门诊慢性病待遇资格。2024年,全市取消1.8万人门诊慢性病待遇资格,避免出现套用人员信息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焦作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聚焦民生幸福,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医疗保障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焦作市医疗保障工作成果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市委书记怒批下属:我都为你脸红
据河南《南阳日报》消息,10月30日早上,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轻车简从、不打招呼,深入方城县进行暗访。
在手机导航和村民的引路下,暗访车辆驶入博望镇包庄村。走进村民孙恒俊家,只见两间老旧瓦房,屋内家具十分简陋,阳光从房顶的数个漏洞直射进来。张文深扶着孙恒俊87岁的老母亲坐在房前空场,耐心地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并让随后赶来的县乡干部进屋看一看,实地感受感受,从主观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认真反思为什么危房改造政策落实不到位。
“哎,你看这里面,这都露着天你看”“我都为你脸红,你对不起老百姓。比较一下,我就看你这个村怎么精准识别的。”
村民郭金有一家五口人,他和爱人、儿媳妇都患病在身,只有儿子一个劳动力,收入微薄却没有纳入贫困户。
张文深指出,脱贫攻坚进入冲刺决战阶段,方城县去年已经脱贫摘帽,但是在政策落实、精准识别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问题,要从主观思想上、自身工作上深刻查找原因,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对着自己的党性,扪心自问,自己的工作能不能对得起贫困群众,有没有肩负起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针对问题迅速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排查,下足“绣花”功夫,让党的阳光普照每一位贫困群众。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发挥好乡村两级的主力军作用,以有力的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政事儿”注意到,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已多次暗访。
10月22日,张文深到南召县四棵树乡雁门村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察看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在岗情况,与大家深入座谈交流。“村里还有多少户群众没有脱贫?都采取了什么帮扶措施?”“目前村里还有5户13人没有脱贫,我们引导大家养猪、养牛、种植黄金梨和红桃,发展势头还不错。”
74岁的五保户吴延甫患有冠心病,多年来由侄女照顾生活。张文深走进吴延甫家的小院,与他促膝长谈,嘘寒问暖。“村里给我办了养老保险、新农合、慢性病卡,看病吃药基本不用我掏钱。”延甫连连称赞党的政策好。张文深叮嘱他保重身体,安享晚年。
暗访组还抽检了四棵树乡圪塔坡村驻村工作队的履职情况,针对发现的驻村第一书记不在岗、工作队员对该村基本情况不熟悉等问题,要求南召县认真核实,查清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整改。
今年4月,张文深到社旗县兴隆镇腰庄村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张文深入户抽查了2018年脱贫户李庆宇的情况。了解到李庆宇属于因病致贫时,张文深关切地询问:“治疗花了多少钱,医药费都报销了没有。”李庆宇回答:“经亲戚介绍,在个体诊所用的偏方治疗疾病,没有报销。”张文深向李庆宇介绍了我市针对贫困群众实施的医保救助工程,并嘱咐帮扶责任人要帮助贫困群众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张文深还到方城县清河镇草场坡村入户暗访,同贫困群众一笔一笔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
2018年11月,张文深到桐柏县固县镇进行暗访。在手机导航和村民指引下,暗访车辆驶入固县镇黄畈村。当张文深走进该村村支部会议室时,几名村民正在和村干部争吵。“大家有什么问题、意见和我说,我帮大家解决。”张文深招呼这几名村民坐下,耐心地倾听大家反映问题。
“我的兄弟是贫困户,治疗癌症花了七八万元,费用至今没有报销。”“我的儿媳妇因遭遇车祸,治疗费用花了21万元,导致返贫。”
张文深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针对农村困难群众慢性病的“医保救助工程”政策和南阳市拿出1000万财政资金创立的“政福保”保险机制没有落实到位,该县各级领导干部对此一无所知。
张文深首先对这几名村民一一解释了政策,明确办理渠道、办结时间和对接责任人。然后,张文深指出,固县镇在第三季度脱贫攻坚工作中排名落后、工作被动,包括桐柏县在内都要认真反思,工作用心不用心,工作扎实不扎实,工作到位不到位?一定要抱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心工作、狠抓落实,使各项优惠政策家喻户晓,真正使贫困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随后,张文深随机抽取了两户贫困户的档卡资料,入户走访。在贫困户黄法良、黄法平家中,张文深和大家促膝交谈,认真地和他们一笔一笔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把脉问诊、商讨对策。
2018年7月,张文深到邓州市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在手机导航和村民的引路下,暗访车辆驶入白牛镇单桥村党支部大院,一名新到任的驻村工作队员正在伏案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
“村里有多少贫困户,哪个单位在帮扶?”张文深直奔主题进行询问。“单桥村所辖3个自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3人,邓州市文明办、邓州市国土资源局和邓州市供电公司三个单位在此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员一一回答。
“走,到贫困户家里去看看。”带着档卡资料,张文深走进贫困群众单风行家中。看到坐在轮椅中的单风行,张文深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产生活情况。“我患有糖尿病和脑中风,两个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家里的收入全部来自各项补助。”老人回答道。“知道慢性病补助政策吗,有没有进行慢性病鉴定?”老人表示已做慢性病鉴定,本月起即可领取相关补助。该村村支书单东方还为单风行一家细算了收支账,当看到档卡中夹放的季度收入明细账单时,张文深对这种认真扎实的工作举措给予表扬。
2018年7月,张文深到方城县四里店镇进行暗访。在手机导航和村民的引路下,暗访车辆驶入四里店镇柒树沟村。张文深进入该村村支部会议室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正在进行扶贫有关工作。“村里有多少户贫困群众?”张文深和大家坐在一起,详细询问扶贫工作情况。
临近中午,张文深随机抽取了两户贫困群众的档卡资料,入户走访。每到一户,张文深都同他们一笔一笔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针对贫困群众对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清楚这一问题,张文深指出,扶贫工作一定要落地、落细、落小,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把党委、政府兑现落实的到户增收、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件件清楚、事事明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群众脱贫不忘感谢党恩。
2018年5月,张文深到宛城区汉冢乡暗访。张文深走进汉冢乡周营村村支部会议室时,发现驻村工作队队长不在岗,第一书记随后赶到。张文深对驻村工作队脱岗、走读以及医保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鉴定程序繁琐等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
他指出,2017年汉冢乡脱贫攻坚工作落后、组织不力、氛围不浓,先进和落后的差距反映在政治站位上,反映在为民情怀上,反映在能力水平上,反映在干部作风上,要对照差距、认真反思、补齐短板,全力打好脱贫攻坚集中总攻的第一仗。
2018年3月,张文深到新野县施庵镇大营村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当时,汽车驶入该村,映入眼帘的是横流的污水和遍地的垃圾,和粉刷一新的墙体形成强烈反差。
“村里有多少贫困户,因病致贫的占多大比例?”针对同一个问题,张文深先后询问了村党支部组织委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和随后赶来的施庵镇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这三位同志的回答各异。张文深对这些同志作风不实、工作不精准提出严厉批评,他指出,脱贫攻坚核心在精准,要扑下身子、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扎实有效。
张文深走进已脱贫户吕平阁和未脱贫户王兰珍家中,与他们一笔一笔地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当得知王兰珍老两口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时,张文深询问他们在哪里买的药、花了多少钱、报销比例等。王兰珍说,报销程序说不清,但吃药花的钱很少,感谢党的好政策。
“群众说不清,你们领导干部能说清贫困群众看病的四次报销都是哪四次吗?”面对张文深的突然发问,新野县镇干部未能作出准确回答。张文深指出,如果我们推动工作时走过场、不较真,面对贫困户的眼泪,我们要拷问自己的良心。无论是到户增收资金、小额贷款,还是医保救助工程,都是含金量很高的惠民政策,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民本思想,用心工作,认真研究政策、运用政策,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据公开简历,张文深生于1961年9月,仕途一直在河南。早期在许昌工作,历任共青团许昌市委书记,禹州市市长、市委书记,襄城县委书记等职。2002年,张文深调任开封市副市长,两年后再次调整,任驻马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8年,张文深调任商丘市委副书记,三年后,张文深于2011年出任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正厅级)。
2013年,张文深任焦作市市长,主政焦作市两年,于2015年任河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6年底,张文深调任南阳市委书记,任职至今。
张文深简历
张文深,男,1961年9月生,汉族,河南许昌县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
1979.10郑州师专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
1982.08河南省许昌县邓庄乡工作
1984.01河南省许昌县邓庄乡副乡长
1985.04共青团河南省许昌地委副书记
1986.04共青团河南省许昌市委副书记
1989.11共青团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其间:1990.09-1992.07在河南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函授本科学习)
1994.10河南省禹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
1995.03河南省禹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1993.09-1995.07在天津大学管理系研究生班管理工程专业在职学习)
1997.08河南省禹州市委书记
2001.03河南省襄城县委书记(其间:2001.09-2002.01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培训班学习)
2002.08河南省开封市政府副市长
2004.08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2008.09河南省商丘市委副书记
2009.07河南省商丘市委副书记,商丘市委党校校长
2011.05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正厅级)
2013.04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
2013.05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2015.03河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6.12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
医保“灵魂砍价”主角落地北京,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不久前,一段被称为“灵魂砍价”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双方你来我往,锱铢必较。视频记录的是为期三天的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现场的片段,而代表国家医保局进行谈判的医保专家,是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许伟。他一路将治疗2型糖尿病的达格列净片,从5.62元砍到4.36元。
新年伊始,随着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实施,全国各省市陆续出台医保落地细则。如今,这场“灵魂砍价”的“明星主角” —— 新型降糖药达格列净(安达唐),现已在北京落地。换句话说,本市2型糖尿病患者将很快能享受到该药4.36元的医保报销。
今年起,本市最新的医保药品目录正式生效,在此次调整中,本市对接了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将国家增加的227种常规准入品种全部纳入本市医保药品目录。同时也将国家谈判成功的70种药品全部纳入本市医保药品目录乙类管理,而新型降糖药达格列净就在其中。这意味着,未来,北京市民将可以用平民价格享受到更多这样的全球好药。
那么,新型降糖药究竟为何会引发这场“灵魂砍价”?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确诊患病人数高达1.144亿,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有关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血糖达标率不乐观,仅有不到1/3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而血糖、血压、血脂同时控制达标的患者比例仅占5.6% 。
在血糖控制之外,糖尿病患者还要面临合并症的威胁,这些合并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健康,威胁患者生命,更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估计,2005至 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5577亿美元。
作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不同于之前的疗法,它并不依赖于胰岛素依赖机制控制血糖,而是有自己独特的降糖机制。用医保专家许伟的话说:“中国有1亿多糖尿病人,假设10%用这个药,那药价降1分钱,我国1天就可以省10万块钱。一年就是省3600多万。”
据了解,达格列净于2017年在中国获批,是中国重点创新药。同时,该药也是目前唯一进入基药目录的SGLT2抑制剂。
有关专家表示,全新的医保谈判成果落地政策释放了更多积极信号,鼓励医疗机构对适于门诊治疗、使用周期较长、疗程费用较高的谈判药品进行灵活设计,充分运用门诊特殊病种保障、单病种付费等创新手段。未来,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目录数量限制以及药占比考核等因素对于医保药品的使用的影响将不断降低,合理用药,有效治疗将是大势所趋。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欢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