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泻药(糖尿病吃什么止泻药)
滥用泻药,当心肠道假梗阻
如果有机会窥探长期滥用泻药者的肠神经系统,你就会发现那简直就像战场,全是坏死的神经细胞。为何会这样?让我为你一一道来。
肠神经系统是分布在肠壁上(黏膜下和肌肉层)的独特神经系统,它像大脑一样具有独立调节消化道运动、分泌、吸收及水电解质转运的功能,此外,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心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五羟色胺)也主要产自这里,故又有“腹脑”“第二大脑”之称。
生活中,很多便秘患者有乱吃药的习惯,只要能通便,买来使用,没有按照自己的病情进行选择。大便软化剂主要为多库酯钠,对因服用某些处方药或久坐导致便秘的患者疗效较好;天然膳食补充剂可吸收水分,帮助患者保持排便,适用于纤维摄入不足的人群;车前草、硫酸镁等容积性泻药可使大便容量增加,但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所以不适用于肠道运动迟缓者;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但糖尿病患者慎用。此外,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甘油),长期用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芒硝、决明子、芦荟、酚酞),虽然作用快、效力强,但对肠壁的刺激性强,会损伤肠黏膜和肠壁神经,不宜长期服用。为了瘦身、美容,一些人对号称具有“排毒、清肠、排宿便、祛斑养颜效果”的药物或保健品爱不释手,殊不知其成分可能是刺激性泻药。
滥用泻药会导致肠道产生依赖,致使肠道蠕动在脱离泻药后无法正常进行,长此以往,即便肠道腔内通畅,也会出现梗阻,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梗阻”。滥用泻药者的肠道神经系统也可能变得过度兴奋,并导致细胞死亡。
肠神经一旦坏死就很难恢复,除了导致便秘、巨结肠、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性疾病等肠道本身疾病外,还与糖尿病、帕金森、老年痴呆、肥胖等肠外疾病的发生有关。无论是什么导致了与泻药有关的肠神经坏死,使用泻药都要慎重。泻药救不了肥胖也无法美容,它是用来通便的。其中刺激性泻药是用于急性便秘,而不是慢性便秘的首选。慢性便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系统治疗。患者出现肠神经坏死,应尽快求助医生。
糖尿病患者合并便秘危害大,如何缓解你得知道
经常困扰糖尿病患者的问题除了血糖,还有就是便秘。很多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因神经损伤引起便秘。
下面,给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合并便秘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有:
1.年龄
由于年龄的增加,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肛门内外括约肌减弱,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2.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特别是精细的食物,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2)排便习惯: 有些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
3)活动减少:活动减少,会因缺少运动性刺激推动粪便的运动,导致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可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肠道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
5.肠外疾病:神经与精神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盆底疾病、药源性疾病等。
6.滥用泻药:由于长期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长期服用可造成继发性便秘。
糖尿病患者便秘,除以上原因外,多是由于高血糖、多元醇途径激活、自由基氧化应激等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出现神经性便秘。
发生便秘怎么办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合发症多的老年糖友,强行用力解大便会造成疾病加重,如诱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血、“粪石性”肠梗阻、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诱发或加重痔疮和直肠脱垂、增加结肠癌风险等。
每一个便秘患者,都应该至医院行相关检查排外器质性病变,如内镜检查、胃肠道X线、结肠传输试验、粪便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肌电图检查等。
对于器质性便秘应针对病因治疗,对于功能性便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
1.增加膳食纤维和多饮水
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因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糙米,胚芽粳米、绿叶蔬菜、水果等。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体育运动,避免滥用泻药等。
3.长期控制血糖达标,以避免或延缓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4.如果出现神经病变,可口服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
5.补充功能性低聚糖。
由于人体不具备分解、消化功能性低聚糖的酶系统,因此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或根本不能吸收,也就不给人提供能量,它具有低热量、抗龋齿、防治糖尿病、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等生理作用。
另外,富含低聚果糖的食物有:西红柿、红洋葱、芦笋、菊芋、麦类、豆类。乳糖属于低聚果糖,在牛奶中含有,酸奶中没有。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大蒜、西红柿、芦笋等食物。
6.饭后顺时针按摩结肠部位,可以帮助大便顺利排出。
7.药物治疗
1)泻药:分为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盐性泻剂(如硫酸镁),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膨胀性泻剂(如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琼脂等),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甘油)。
2)补充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可以防治有害菌的定植和入侵,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肠道微生态,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三联活菌片、酪酸菌片等。
3)促动力药:常用药物有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对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可长期间隔使用。
8.生物反馈疗法:可针对性训练直肠肛门不协调的运动,对糖尿病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9.清洁灌肠:对于粪便嵌塞可采用栓剂或清洁灌肠。
对于所有糖友来说,控制血糖平稳、安全达标是首要的,控制饮食的时候注意营养均衡,出现慢性便秘时(持续>12周)或不适时要及时就诊。
作者:沐欣欣
糖友便秘慎用泻药 多做揉腹运动
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友,很容易发生便秘。专家提醒,糖友在防治便秘时应慎用刺激性泻药。
长期便秘 导致视力下降
63岁的周先生,患糖尿病15年,平日生活规律,注意饮食结构,但还是一到秋季就容易便秘,常坐在马桶上一坐就是半个小时,近来视力也迅速下降。医生告诉周先生,他的视力下降和便秘有着一定的关联,人在用力排便时,血压水平较平时可翻一番。而糖尿病人多有视网膜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瞬间的高血压对视网膜有很影响,甚至引起视网膜出血。
“除此之外,便秘也是血糖升高的诱因。”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午喜介绍,甚至还会成血压急剧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诱发急性心梗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因此积极防治便秘,对稳定血糖大有益处。
别乱服刺激性泻药
“常用的泻药一般包含芦荟或番泻叶等成分,这些均为刺激性的药品。糖友使用后,虽能快速改善症状,但对于中老年糖友来说,会损伤消化机能。”王午喜提醒,从中医讲,糖友多是虚症便秘,与脾、肾虚弱密切相关,不宜选用大黄、番泻叶、果导之类的泻药。
更令人担心的是,泻药一旦使用不当,引发腹泻还会出现出汗、心悸、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长期顽固性便秘的糖友,最好不要选择肠道促进分泌剂的药物,以免神经节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友,因个体差异大,效果不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不要自购乱服。
多做揉腹、收腹提肛运动
糖友防治便秘应以“润”为主,尽量保持肠道湿润,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大白菜等,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脂饮食,多饮水可松软渣便。同时,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肠蠕动,可以揉腹、每日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看书报、要精神放松、张口呼吸排便。
严重的糖友,可适当服用中药,如四磨汤、六味安消、麻仁润肠、复方芦荟等。另外,便秘的人常常缺乏双歧杆菌,补充后,不仅调节了肠道菌群,而且可以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有利排便。(吴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