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糖尿病(胆碱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每日胆碱你吃够了吗
胆碱是肝脏中产生的一种少量且必需的营养素,是保持人类健康的重要成分。它存在于鸡蛋、西兰花、豆类、肉类和家禽等食物中。一项1月15日发表于《老化细胞》的研究发现,饮食中胆碱缺乏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谜题中缺失的一块。
目前,小鼠研究表明,饮食中缺乏胆碱会对心脏、肝脏和其他器官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胆碱缺乏还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大脑深刻变化有关。
美国科学家领导的这项研究,描述了饮食中缺乏胆碱的正常小鼠与胆碱缺乏的转基因小鼠的病理情况。它们都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症状。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小鼠的肝脏损伤、心脏增大和神经系统改变,这些改变通常伴随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还涉及对小鼠海马体中的蛋白质和在血液中检测到的蛋白质的详细描述。饮食中胆碱缺乏改变了小鼠重要的海马体神经回路网络。海马体正是大脑中受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的区域。研究还表明,小鼠胆碱缺乏会导致体重显著增加、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糖尿病等疾病有关)以及运动技能缺陷。
“对人类而言,这是一个双重问题。”论文主要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Ramon Velazquez表示。
胆碱是产生乙酰胆碱所必需的物质,后者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记忆、肌肉控制和情绪中起着重要作用。胆碱还能构建细胞膜,帮助调节基因表达。
这项研究强调了一系列与胆碱缺乏相关的生理和神经变化。饮食中充足的胆碱会降低一种名为同型半胱氨酸的氨基酸水平,后者被认为是一种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神经毒素,对学习和记忆等功能的调节很重要。
新的证据表明,成年女性(每天425毫克)和成年男性(每天550毫克)的推荐饮食胆碱摄入量可能无法满足大脑健康和认知需要。此外,约90%的美国人没有达到推荐水平,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每天需要摄入胆碱。
“首先,人们没有达到美国医学研究所1998年推荐的每日胆碱摄入量。其次,大量文献表明,推荐的每日摄入量对大脑相关功能而言并不是最佳的。”Velazquez说。
认识到胆碱的重要性后,应该鼓励所有成年人确保适当的胆碱摄入量,对于那些以植物性饮食为主的人来说尤为如此。富含胆碱的食物是鸡蛋、肉类和家禽,因此他们摄入的天然胆碱含量可能较低。
富含胆碱的植物性食物,如大豆、抱子甘蓝和吐司,也有助于增加胆碱。此外,还应鼓励使用廉价的非处方胆碱补充剂,以确保人体整个系统的健康,并保护大脑免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多个机构合作参与这项研究,在系统层面调查了衰老的分子过程,为胆碱摄入在健康衰老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大量证据。”论文共同作者Nikhil Dave表示。(王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糖友们注意了!研究发现:糖友出现一个表现,可能是胰腺癌征兆
“你好,我2017年患糖尿病,长期吃二甲双胍,今天查血糖空腹10,餐后22.6,近一两个月体重下降6-7斤(现有145斤),我看网上说糖尿病病人体重减轻要警惕胰腺癌,请问我这种情况有问题吗?糖尿病真的会影响胰腺癌吗?谢谢。”
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JAMA Oncology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的病龄以及近期体重的变化,和胰腺癌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项研究的数据基于超15万名参与者近30年的随访资料,研究对象包括112818名女性和46207名男性,其中有1116名糖尿病患者。
研究发现,病龄小于4年的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是无患病史人群的2.97倍;病龄大于4年的患者,发病风险是无患病史人群的2.16倍;糖尿病发病在4-10年之间的,发病风险是2.25倍;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风险为2.07倍。这一对比只考虑了病龄,没有考虑患者的体重指数。
而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的患癌风险会加大。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减轻1-4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那些体重无变化的糖尿病人增加1.25倍;减轻5-8磅,风险增加1.33倍;体重减轻超过8磅,患病风险增加到1.92倍。
另外,如果把体重和病龄综合在一起考虑的话,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如果存在减轻的情况,胰腺癌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3.61倍。如果新发病人体重减轻超过了8磅,那么胰腺癌发病风险则会增加6.75倍。如果年龄超过了70岁,近期体重又下降过快的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癌发病风险则更高。
最后,研究者们得出结论:新发病以及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期发生了明显的体重下降,那么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则会升高,因此更要注重早期的风险监测。
糖尿病患者如何防范胰腺癌?这项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十分明确的指导意义。
对于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某一个时期体重无缘无故下降,而且下降十分厉害,那么就要担心胰腺的病变了。
此外,那些老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时刻关注自身体重的变化,多数老年人的体重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增加也不会突然下降,一旦出现突然下降的情况,便要警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汝福提醒,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一是检测肿瘤的标记物,胰腺癌的病人往往是肿瘤两个标记物比较升高,CA19-9、RAS基因突变;二是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发现胰腺癌的病变,通过这些检测及早发现早期胰腺癌迹象。
胰腺癌的高危群体?除了糖尿病之外,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产生的胰腺炎患者、有家族遗传患病史,也是胰腺癌的高危群体。
烟草之中的致癌物有几十种之多,这些物质会随着胆管反流以及血液循环进入胰腺,从而对后者造成伤害。临床上,25%的胰腺癌患者都有长期的吸烟史。
喝酒伤肝,但是捎带着也会影响一旁的胰腺。酒精的刺激下,胰腺会对胆碱能以及促胰酵素发生反应,进一步,富含蛋白质的胰液被过度分泌,破坏了胰腺内部组织,进而胰腺细胞不断分裂修复,最终会引起细胞的基因变异。
长期饮食不规律、不健康,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是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都会影响胰腺消化酶的分泌,继而会诱发胰腺的炎症病变。胰腺炎症若是久拖不治,任其发展,癌变风险将更高。
此外,家族中如果有直系亲属患过胰腺癌,那么子女的发病风险将高于其他群体。
胰腺癌如何排查诊断?
相比其他癌症,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更加隐蔽,这也导致其病变凶猛,致死率很高。很多胰腺癌患者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或者胃病,症状是消化不良、厌食、黄疸以及左上腹隐痛。这些症状在一些肝病以及胃肠疾病患者的身上也会出现,所以才会被混淆。
这种情况下,体检和筛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尤其是高危群体,一旦出现症状的话,就得及时就医。胰腺癌的常规检查是腹部的超声波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如果怀疑有癌变,可以进一步做核磁共振、CT、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确诊的话,可以做PET-CT或者腹腔镜检查。#清风计划##中秋话团圆##真相来了#
参考资料:
[1]《藏在糖尿病背后的胰腺癌,体重减轻是信号》.医脉通.2020-08-21.
[2]《哪些人是胰腺癌高危人群》.生命时报.2017-3-23.
[3]《了解“胰腺癌”,掌握“胰腺生机”》.上海市卫健委.2020-6-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身体里建个小药厂
天然熊胆粉是一味药,但并非单一成分,是一座天然的药材宝库!食用熊胆粉,就像在身体里建了个小药厂。因为熊胆粉含有五大类上百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成分,这些活性成分,能在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通过互相转化,自己生成从神经到血管、从骨骼到脏器、从免疫功能到内分泌系统,不同需要的多种人体必需元素,因此才能对多种慢性疾病有治疗作用。熊胆粉中特有的熊去氧胆醉酸、鹅去氧胆酸等,这些活性酸通常与牛磺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存在,正是这些神奇独特的合成物质,让肝胆病、眼病、心脑血管、糖尿病和肿瘤病人重新获得健康。
此外,熊胆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磷脂酰胆碱等多种高活性磷脂,也具有降血压、纠正肌体功能障碍及紊乱、恢复多种人体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而这些成分在其他动植物药材中都未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