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糖尿病(糖尿病子宫癌)
三十年糖尿病史的高龄老太太,确诊子宫内膜癌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几天前闲来无事,打开了久违的电视,刚好播放着一档糖尿病科普相关的节目,想着寓教于乐,便有滋有味的深陷其中。其中节目中引用2013年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约10.9%的人处于疾病状态,还有35.7%的人处于疾病前期。
这个数据顿时让我一惊,当体内血糖指标升高,会危害血管健康,进而导致肾脏、视网膜等多脏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心中顿时回忆起几年前收治的一位高龄、有三十多年糖尿病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与病魔斗争的场景。
一、初识患者
2年前我接诊了一位77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就诊时老人是家属推着轮椅进入诊室,老人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神情木讷,稍显沧桑,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要长上十岁。与家属交谈中得知患者是一位在当地非常知名的人民教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糖尿病病史有三十多年,血糖控制的并不满意,小腿、足部以及肾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近两年老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严重,并且时常犯糊涂,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好在儿女们把老人家照顾的很周到。就诊前3个月,绝经多年的患者出现了少量阴道出血,并且血量有增多趋势。行妇科超声提示子宫萎缩欠佳、子宫内膜增厚,肿瘤标志物提示CA125轻度升高,外院行宫腔镜分段诊刮病理回报提示子宫内膜癌(图1),辗转多家医院后就诊于我院,诊断:子宫内膜癌I期?
图1 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所见
二、患者的治疗过程
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且基础疾病复杂,故将患者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虽然术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相对明确,手术治疗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但随着入院化验结果回报,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几率也越来越低。由于长期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已经并发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同时因糖尿病及高龄,患者抵抗力低、易感染;阴道流血3月已导致贫血;心肺功能评估也提示患者存在冠脉轻度狭窄及老年性肺脏改变;此外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甚至是术中妇科手术所需的特殊体位对患者来说都有骨折的风险。能否耐受复律手术是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担心的问题。阴道出血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导致难以控制的感染及出血风险。
为解决患者问题,我们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共同就手术的可行性与否、是否存在手术禁忌、具体的手术及麻醉方案及术后治疗护理进行讨论。经过术前一周的充分准备,患者接受了全麻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 双侧附件切除手术,手术持续1小时,术后患者返回监护室治疗,一日后返回普通病房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一周腹部伤口拆线、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提示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腹腔冲洗液未见癌细胞。术后未进行放化疗,定期复查,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
......
未完,见下篇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继续阅读该文章下篇
《三十年糖尿病史的高龄女性,确诊子宫内膜癌【下】》
⇩⇩⇩
孕妈变糖妈,你该怎么办?
前不久,好朋友生二胎,产检进行中,突然发了微信给我,语气倒并不是着急,反倒是有些不以为然,跟以前产检时发现异常结果来询问我时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细细一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我这个朋友在孕26周时做了葡糖糖耐量试验(OGTT),被医生告知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因为一小时后的血糖数值偏高,为10.2mmol/L,正常值应该是<10.0mmol/L,而其他空腹血糖和两小时都正常。
对于这个结果,她很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只是1h血糖“指标比标准值高了一点点”而已,怎么就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帽子呢?没什么大不了的,就高一点点而已,能有什么事呢?
于是,她完全将医生的话抛之脑后,依然我行我素,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更没有监测血糖。
然而,再次产检时,她发现自己体重增长了不少,但胎宝宝却长得慢了。此时她才感到一丝担心,赶紧来问我了。
听完她的描述,我毫不客气的批评了她的态度,告诉她赶紧住院调整血糖去。当然打完棒子,还要给颗糖,我接着安慰她:“先不要慌张,宝宝目前情况还比较稳定,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一切都来得及。
随后,她迅速住院了,医生制定了一套诊疗计划: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每天要扎手指测7次血糖,虽然每一次戳手指头都很痛,但是怕痛的她为了宝宝,都坚持了下来。为了宝宝,也管住了自己的嘴。经过1个星期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血糖控制良好,复查B超,宝宝长大了些,于是她开开心心地出院了,出院后定期监测血糖,目前产检情况一切良好。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的真实事件,其实妊娠期糖尿病既可怕又不可怕,就看你怎么对待了。
怀孕后,妈妈的身体发生适应性改变,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所以,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正是因为不少见,查出来有问题的糖妈妈们却不重视了,总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殊不知,这种妊娠并发症,轻视它,后果相当可怕。
对妈妈的影响:
- 孕早期血糖异常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因为高血糖会使胚胎发育异常或者死亡,还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随着孕周的增加,更容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几率是正常孕妇的 3 - 5 倍。
- 妊娠期间糖妈妈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生产以后对伤口愈合也有影响,伤口容易感染、长不好。
- 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是正常孕妇的3~5倍。最严重的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高血糖会引起酮症酸中毒,这是非常危险的,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妈妈和宝宝死亡。
对胎宝宝的影响:
- 羊水过多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孕妇的10倍,当胎膜承受不了过多的羊水重量,或有生殖道感染的时候,会发生胎膜早破,导致早产。
- 胎儿畸形的发生概率是正常孕妇的2~3倍。
- 宫内微环境不好,宝宝可能会缺氧或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发现宫内生长受限;还有的宝宝体重过大,超过 8 斤,俗称巨大儿,容易出现难产。
对新生儿的影响:
- 高胰岛素水平会影响胎儿肺的发育,出生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如果血糖过高,宝宝在子宫内一直处于高血糖环境,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也相应增高,出生后,一下子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体内的胰岛素却没有立即减少,此时如果不及时补充葡萄糖就会出现低血糖。
- 此外,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和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的概率也高于正常妊娠时的新生儿。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肯定会觉得妊娠期糖尿病真是好可怕,该怎么办?!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担心,管住嘴、迈开腿、做好自我血糖监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把血糖控制好,上面的这些危险并不会发生,具体应该这样做:
饮食调整:重中之重,所有的的糖妈妈都需要接受饮食治疗。有一个好消息,大约90%的糖妈妈仅需要调整饮食、控制食量与种类,就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具体怎么吃,热量分配,在这篇文章内有详细说明辟谣:妊娠期糖尿病只能饿着吗?医生教你怎么正确吃。
简单记住:吃饭最好吃7分饱;一日三餐改成一日多餐;戒掉甜点和饮料;血糖平稳时可以适当吃水果,不好时,黄瓜、西红柿当水果。
最好把每天吃的东西和时间、测的血糖记录下来,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做到心里有数。
药物治疗:当饮食调整 1 - 2 周后血糖仍然控制不好,要及时去医院,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用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因为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是治疗孕期糖尿病最合适的用药。在刚开始注射的时候方法掌握不好,容易紧张和疼痛,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和大腿,脂肪较多。注射剂量要根据血糖水平不断调整,在治疗初期,有的糖妈妈会出现低血糖,所以要记得随身带点含糖的小点心,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及时服用。
运动锻炼:运动可以降低怀孕时胰岛素抵抗,吃完饭30分钟后进行适当锻炼,比如散步、到微微出汗的程度,从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到30分钟。
血糖监测:建议买一个血糖仪,自己在家操作,按照下面这些时间点来记录血糖值:
新诊断的糖妈妈,每天测血糖大轮廓:三餐前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夜间(22:00)血糖共 7 次,可以了解饮食和血糖的关系,便于调整食谱;血糖控制平稳后,可以一周测一次大轮廓,有时也可以简化,测血糖小轮廓:空腹、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夜间血糖共 5 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每周要测一次大轮廓,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测餐后血糖时,从吃下去第一口食物时开始计算时间,而不是吃完饭。血糖控制标准为:
- 餐前或空腹血糖 ≤ 5.3 mmol/L
- 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 夜间血糖 ≥ 3.3 mmol/L
这个问题糖妈妈们都很关心,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产后就好了,但有证据表明有一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在以后10~20 年内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
频繁吃土豆、肉类、加工肉类、高胆固醇、高脂饮食会增加患病风险,而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鱼类,会降低患病风险。
所以,生完宝宝的糖妈妈们,产后的健康饮食同样很重要,不要因为对宝宝没有影响就毫无顾忌,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019算数健康大会##关注糖尿病#
「临床故事」子宫肌瘤多发、糖尿病、高血压,愈合难…\u0026#34;幸好有你们\u0026#34;
(王叶、王丹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董女士终于恢复了健康,她为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刘恩玉主任、吕艺医生及护士们送上锦旗,表达她的满满谢意。
七个肌瘤,子宫还能不能保住?
三个月前,44岁的董女士由于盆腔肿物而被收入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经过检查,盆腔肿物是子宫肌瘤多发所形成的,应该行手术切除。
一般情况下,像董女士这种多发的子宫肌瘤(达到七个,最大的超鹅蛋大小)且没有再生育要求的,首选子宫全切术。可是考虑到患者年龄及个人诉求的实际情况,防止术后盆腔脏器脱垂,提高日后生活质量,经与患者沟通并再三斟酌,刘恩玉主任亲自上台和吕艺医生先后完整切下了七个子宫肌瘤,其中有两个肌瘤已穿透了子宫内膜,但手术很成功,同时也完整地保留了患者的子宫。
血压高、血糖高、肥胖…术前的调整和术后的康复都是大问题
董女士体重达到180余斤,但因为常年没有体检过,并不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术前检查时发现,董女士血压高达186/101mmHg,血糖也超出了正常范围,而且还有贫血的症状,这样的情况并不适合立即手术。于是刘恩玉主任与她协商治疗计划,最后决定先调节血压血糖,尽量调整到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手术。
术后,因为董女士的血糖居高不下,医生担心会影响刀口的愈合,耐心指导她如何调控血糖及术后护理。在医护团队共同的精心照顾下,董女士一周后盆腔恢复的很好,切口愈合得很快,仅剩下皮肤表面小部分还没有长合。恰逢春节来临,董女士回家过节心切,刘主任经过审慎评估之后,同意患者出院,并详细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随时联系方式。
可是,董女士回到家中,由于经验不足,血糖并没有控制好,一周后经医生们密切随访得知切口表面愈合的不很理想。于是,刘主任嘱咐董女士及时、定期到医院进行换药,防止有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四周后,董女士的切口终于真正愈合了,身体各项指标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一次董女士带着一面锦旗来到了妇产科,表达自己深深的谢意,她说:"感谢四院妇产科对我的帮助,让我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尤其出院以后的这段时间,主任和吕医生也一直关注我的恢复情况,定期为我换药,督促我如何加强护理…我心里特别感激,谢谢你们!"
治愈患者是医者的初心
让患者恢复健康也是我们最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