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糖尿病(24糖尿病算高吗)
医生没告诉你的糖尿病肾病的检查项目和诊断标准,你最好知道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查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史及发病症状;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为常规检查、辅助体检、眼底检查。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是发现早期肾操作的重要手段。那么糖尿病肾病要查什么项目呢?
第一病史及症状
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二体检发现
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第三辅助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五)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一,对于糖尿病早期或糖尿病和肾脏病变同时发现时,诊断需要结合糖尿病其它脏器系统的损害如糖尿病眼底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等,有肾损害表现但可排除其它病因所致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一些特点如血尿少见、虽进入肾衰竭期限但尿蛋白量无明显减少、肾体积增大或缩小程度与肾功能状态不平行(应与肾淀粉样变作鉴别),必要时作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二,在糖尿病病程中突然发生肾功能减退,应首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减退,尤其对于糖尿病早期、尿蛋白。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有一些特征性改变,一些病理类型有明显血尿;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人球小动脉,且常已有眼底动脉硬化及左心心室肥大。肾淀粉样变性和轻链沉积肾病虽可见肾小球系膜区结节性硬化,但刚果红染色阴性,且有其他特征性表现;另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高血压可与糖尿病同时存在,在发病上无联系。
这些症状出现,可能是糖尿病即将发展至肾衰的信号
1、血尿:血尿指的就是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异常超标,它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就是轻度血尿,患者仅仅只是在镜下检查时,发现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临床也将其称为“镜下血尿”,
第二种就是患者尿液已经肉眼可见的呈现出了洗肉水颜色,又或者是其中含有血凝块,这就是所谓的“肉眼血尿”。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近些年伴随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血尿,大部分都是肾小球性血尿,与肾小球病变和损伤有关,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2、夜尿增多: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夜间停止了饮水和进食,所以夜间小便次数相对较少,在0-2次左右。
如果近期饮食和饮水量一直正常,但却反复出现了夜尿频繁症状,整夜小便次数甚至是达到了3-5次以上,这就可能与肾脏损伤有关。
由于肾小管功能损伤,导致原尿无法在肾脏中继续浓缩,继而增加了小便排出量,这是慢性肾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3、少尿或无尿:所谓少尿,指的就是患者24小时内排尿量少于400ml,又或者是每小时尿量产生低于17ml,而无尿则是指患者24小时之内总尿量少于100ml或完全没有尿液产生。
要知道,肾脏就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时,往往就是肾脏严重损伤,甚至是已经发展到了肾衰竭的信号,特别是无尿症状出现,应当及时就医进行筛查;
4、蛋白尿: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有完善的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所以对人体有绝对用处的蛋白质并不会随尿液大量流失;
成年人每日尿液中含的蛋白质非常少,每日排出量低于150mg,在进行蛋白质定性检查时,表现为阴性反应。
而一旦肾脏功能受损,蛋白质就会大量流失到尿液中,临床将这种症状称为蛋白尿。患者在小便结束后,会发现小便表面漂浮了大量细腻、绵密的泡沫,且长时间放置也不会消失。
早餐没吃对,大爷血糖升到24!提醒:糖友饮食要注意三点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攀升,我国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糖尿病大国”。就目前来说,患病人群就已经达到了1.14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
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的预防疾病,毕竟就目前来说糖尿病是没有办法达到一个治愈的效果的,只能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采取药物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饮食控制。
而“糖尿病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个基础,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饮食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负担,还能减缓一些并发症的发展。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也有很多人是不在乎的,例如下面的这位大爷。
馄饨和油条是标准的早餐搭配,也是很多人的日常选择。
但是也就是这个看似正常的早餐,对于王大爷来说却有着“致命”的威胁,这天早上王大爷背着儿女偷偷的在外面吃了一碗馄饨、两根油条,过了一把嘴瘾,心里是舒服了。
可是没想到吃完早饭之后,王大爷一直喊着头晕、脚麻,给女儿吓一跳;
王大爷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前几年患病之后,一直也在服药,也都运动,血糖这几个月内一直维持得挺好的,怎么突然升高了呢?
女儿忙带着王大爷去医院就诊,一开始王大爷死活不肯说,最后才开口说自己嘴馋吃了馄饨、油条。
医生给他进行了就诊,发现王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9.3%,餐后两小时血糖也达到了24mmol/L,以及出现了轻微了下肢神经损伤。
王大爷很郁闷,就是吃了一个早餐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其这是因为对于糖友来说,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糖含量就是超标的,如果在过量地摄入一些升糖食物,就会导致身体内的糖含量累积过多,不利于健康
这三类食物都是“升糖食物”1、主食(米饭、面条、粥)
米饭的含糖量应该是非常高的,因为米饭是以淀粉为主,它在进入体内之后经过转化就会变成糖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利的。
2、粘性高的食物(糍粑、粽子、年糕、汤圆)
一般来说粘性高的食物都是由糯米制成,而糯米本身也含有大量的淀粉,它的升糖指数也是非常高的。
3、油性高的食物(油条、千层饼、油酥饼)
高油脂、高卡的食物对于糖友来说也都是不利的。如果在打胰岛素期间不注意饮食,摄入一些油脂高的食物,是会导致脂肪含量增多,当胰岛素进入体内后,分解过多的脂肪,就会让患者出现肥胖的可能。
1、粗粮搭配
可以将主食中的细粮和粗粮搭配食用,减轻主食的淀粉,增加粗粮的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2、饮食多样化
每餐饮食应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如有蔬菜、豆制品、肉类、蛋白质等,营养丰富,合理搭配,防止出现营养摄入不足。
3、定时三餐
三餐要定时,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
4、多吃水果、蔬菜
蔬菜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食用400-500g。此外如果糖友想吃水果,建议最好选择糖分少的,如柚子、西红柿、木瓜、番石榴等,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