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11(糖尿病肾病分几期)
预防糖尿病,从这些方面入手……
2021年11月14日是
第15个“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近年来,
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离我们越来越近。
好好的年轻人,
怎么就血糖高了?
一起来了解下
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吧
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等生活因素息息相关的、需终身管理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科学的自我管理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疾病发展风险。近年来,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离我们越来越近。
糖尿病还可能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下肢截肢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➊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会遗传,如果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的人,那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很大。
而且,除了遗传,家人之间也很可能互相影响,传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再家庭中频繁发生。
➋超重
肥胖(体重指数 BMI 大于 24)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BMI 的计算公式是体重 /(身高 × 身高),其体重按公斤算,身高按米算。
身体自带的胰岛受体数是相对固定的,而体重偏重的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比较多。这会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
➌饮食不健康
长期高热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饮食,不但容易摄入过多能量,还可能让血糖不知不觉升高。
➍作息不规律
长期熬夜也会加重身体负担,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升高患糖尿病的风险。
➎缺乏运动
现在人们经常久坐,缺乏运动。肌肉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对葡萄糖反应不敏感,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要从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入手,把运动的种类、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等问题,在血糖调控中的作用分析的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运动虽好,但是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运动强度要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要避免低血糖、要注意保护足部等。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呼和浩特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综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丁香医生、湖北日报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餐后血糖11.8严重吗?医生:牢记“1+3方案”,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有粉丝问:他最近总是口干,喝水也不解渴,尿量也比以前多,还皮肤瘙痒。小区诊所医生检查后,告诉他血糖11.8,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很年轻才43岁,听说糖尿病无法根治,心里负担很重。
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年纪轻轻就患糖尿病的人真的很多。与老年人不同的是,年轻人更多是早期表现,有的出现血糖轻度升高,有的在餐前出现心慌、饥饿感、出汗等低血糖症状。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吃大量高热量、高碳酸饮料以及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这是导致糖尿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加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工作压力较大,发病率越来越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数据证实: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大约有1.48亿人,15-4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最为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血糖异常,甚至是得了糖尿病。
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大家都在说糖尿病无法治愈呢?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主要还是理解上的误区。事实上,哪怕是小感冒,如果你不注意天气冷暖,不重视增强体质,反反复复也是常有的事。
虽然我们把糖尿病前期叫作半个糖尿病,但要是你长期处于的高血糖,对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脏腑和组织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患者还不注意,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展为糖尿病,而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非常高。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要防住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照样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老粉丝们可能还记得,凡是找我看病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口头禅:“生病指望特效药,那是不可能的,预防、锻炼、吃药缺一不可!” 这里,我归纳一个“1 3方案”!
“1”指糖耐量试验:
如果餐后血糖大于2小时血糖大于11.1毫摩尔每升,建议做糖耐量实验,然后再查空腹血糖。以上面这位粉丝为例,虽然餐后血糖是11.8,也有口干、尿多等症状,但还不能因此就断定是糖尿病。如果你的化验结果是糖耐量受损,说明自身胰岛真的有问题了,就必须进行干预。
“3”就是综合干预:
一是饮食干预1个月。我建议患者请当地医院的营养科,或者医师为自己的病情制定合理、个体化的饮食计划。尤其是肥胖病人,饮食控制逐对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很重要,对血糖帮助很大。
二是运动干预1个月。这里主要指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骑行、游泳、爬楼梯、踢毽子等,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每周不少于5天。不建议糖尿病人做剧烈、高负荷的无氧运动。
三是辅助药物干预。如果饮食、运动干预改善血糖不理想,那就需要及时采取药物来降糖。这里,我推荐一个“阿津组合”用药方案,就是阿卡波糖片和津力达颗粒的联合用药。
阿卡波糖片常用于配合饮食,控制和治疗糖尿病,但单纯用药对血糖控制力仍然不足,容易引起腹胀、腹痛、腹泻、肠梗阻等副作用。而津力达颗粒具有补益络气、健脾运津之效,是治疗络气虚滞、脾失运化、水津不布(2型糖尿病)的代表方药,不但可以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糖尿病早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还能缓解对口服阿卡波糖片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今天给大家说了这么多,主要目的还是想让广大手机前面的朋友们,一定要重视糖尿病早期干预这件事。当然,即使血糖改善了,也不要丢掉已经养成的饮食和运动的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糖尿病前期逆转后,不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大家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点击上方的问诊卡,直接“向TA问诊”。
希望看过我的文章以后,对自己的病情能有所了解,这也是我做健康科普的动力。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为姜兴鹏团队原创,侵权必究!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大家一起涨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明作者信息、网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我们会及时删除。
11岁,糖尿病前期!他晚上有一个习惯……
才11岁,体重却快到200斤了!血糖指标处于临界值,离2型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遥。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傅君芬教授最近在门诊遇到的一个男孩。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门诊中肥胖儿童逐年增多。医生提醒,肥胖儿童要特别警惕2型糖尿病。排除遗传因素外,肥胖、超重是诱发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
怕孩子饿着了,每天临睡前还要“夜宵”
一天吃五六餐,11岁男孩离糖尿病一步之遥
这个11岁男孩叫小杰(化名),身高1米6,体重却达到了98公斤,已经属于重度肥胖。检查发现,小杰脖子上皮肤颜色发黑,手臂、大腿上有一道道明显的肥胖纹。除了有高血压、高血脂外,小杰的血糖指标也不正常,空腹血糖已经达到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属于糖尿病前期,离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遥。
据小杰的父母说,儿子饭量一直很好,每餐都吃很多,最喜欢吃面条、饺子、馄饨,还有肥肉、炸鸡,不爱吃蔬菜,从五六岁起就超重了。家长一直觉得孩子会吃,说明胃口好身体壮实,就没有重视。
小学以后,小杰的食量更大了,除了一日三餐,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吃点心,面包、蛋糕、包子……家人觉得孩子上了一天课很辛苦,怕孩子饿着了。吃了点心没多久就吃晚饭,晚饭又吃得多,吃完晚饭写作业,到了晚上八九点临睡觉前,小杰又要吃点牛奶、饼干、水果当夜宵。
相当于一天至少要吃五六餐,长此以往,体重一直飙升。
“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肥胖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所以儿童的2型糖尿病大多是吃出来的。”傅君芬教授说,如果小杰的肥胖问题不解决,后期可能会严重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甚至需要长期吃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吃是好事,小时候胖一点不碍事,长大了自然会瘦,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有些孩子得病后,家长都没有察觉。”
傅君芬说,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性早熟、矮小的问题非常重视,但对于孩子肥胖的问题意识不足。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会增加成年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影响心理健康。
“尤其是近年来门诊中发现,儿童2型糖尿病数量上升明显。排除遗传因素外,肥胖、超重是主要原因。儿童糖尿病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是,孩子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部位出现黑棘皮,家长一旦发现,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每天狂喝6升水
17岁小伙体重207斤,确诊糖尿病
无独有偶,杭州17岁的小伙小周(化名)也有相似情况。
近段时间,小周每天喝水6升,上10多次厕所,却依然感觉口渴。小周身高167cm,体重却达到了207斤。
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仔细询问小周的生活习惯,得知小周平常喜欢吃油炸食品,爱喝碳酸饮料。由于学习压力大,还经常熬夜、吃夜宵。经检查,小周的静脉空腹葡萄糖14.5mmol/L,尿葡萄糖3 ,糖化血红蛋白 11.7%,比正常值高出2倍多,确诊为青少年2型糖尿病。
医生表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会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甚至死亡,以往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糖尿病呈年轻化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也会得2型糖尿病。还好小周就诊及时,尚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餐一床,保卫胰岛”
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
要预防孩子肥胖,以及肥胖导致的多种疾病,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防患于未然。
家长除了要定期监测孩子的体格生长,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外,最关键的还是要管理好孩子每天的饮食,少吃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管住嘴。
具体怎么做?傅君芬教授建议家长牢记“三餐一床,保卫胰岛”:“三餐”就是指一天三餐均衡饮食,以粮谷类为主,减少精致碳水的摄入,提供适量的动物性优质蛋白,足量丰富的果蔬,尤其是深色蔬菜,保证乳类,不随意加餐。“一床”指睡前不吃东西,晚上好好睡觉。
“三餐保证营养均衡,其实没有必要再给孩子额外加餐。很多孩子平时喜欢吃的蛋糕、饮料,都是含糖量很高的,吃多了会对胰腺造成负担。”
傅君芬教授说,还有不少家长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水果是健康食品,多吃点不要紧。其实很多水果含糖量超乎想象,吃多了也会导致肥胖。
综合: 杭州日报、浙医在线、天天看临平
来源: 越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