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实测(糖尿病测量表格)

新京报 0
文章目录:

离谱的血糖手表:“无创”验出糖尿病,实测数值翻倍

“绝对上当受骗了!主播吹嘘的说辞和实际效果完全不一样!”

68岁的林先生将从直播平台近300元钱购买的“无创测血糖”手表扔进垃圾桶,“10分钟内多次测试,每次数据都不同,甚至能达到一两倍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群体的日益扩大,也让血糖手表走红。和传统抽血测试以及微创动态监测不同,这些商品号称只需要通过佩戴就能实现“无创测血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一家直播间购买了血糖手表,实测显示,记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血糖值达到9.3mmol/L(毫摩尔每升),换手测试后数值降至6.2mmol/L。当天几乎同一时间,记者通过抽取指尖血的传统方式测试,血糖值仅为4.3mmol/L。

“血糖手表市场水太深。部分不良商家和主播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态,借口‘高科技’噱头向高血糖人群推销此类商品。”在重庆一家医院工作的张捷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事实上,不少手表所测出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如果老年人贸然轻信并以此判断身体情况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手表测血糖:血糖值超过10mmol/L,全家慌了

林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年需要通过抽取指尖血的方式进行血糖值检测。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针扎进手指的疼痛也有些犯怵。

他在直播间浏览时,无意中看到主播正在推荐一款号称“只需佩戴就能监测血糖”的智能手表。主播介绍,手表的无创测血糖功能不但不用抽血,还可随时监控血糖数据。在对方的连番“科普”下,心动的林先生当即下单购买。

不过,当手表戴上手后,林先生发现,空腹状态下测出的血糖值达到14mmol/L,远高于自己日常的7.4mmol/L数值。林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5分钟后再次进行了测试,此次血糖值差距更大,自己也对手表测血糖功能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据介绍,为了检测该功能是否真实有效,他让妻女也佩戴了手表,结果显示,一家人血糖都在10mmol/L以上,远超过正常数值。

“感觉就是随机弹出个数值,根本没有准确性可言。”林先生说,“如果以此判断的话,几乎全家都得了糖尿病。”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国民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据《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市场的巨大需求,逐渐涌现出多款号称能无须扎针采血,且可以持续提供血糖监测的智能穿戴设备,并凭借几百元的低廉价格迅速吸引老年人。

实际上,类似产品的实际效果备受争议。在微博、贴吧等多个社交平台上,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留言“纯纯智商税”“血糖值基本测不准”,吐槽测血糖手表的不靠谱。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血糖手表”的投诉量达到近200条,多位消费者表示,其所测出的数据不但无法真实体现血糖值情况,甚至还可能引发老年人心理恐慌、不当治疗等情况发生。

“这些商品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心态,以及对智能产品的不熟悉,以‘专业’‘权威’的噱头让老年人信以为真,进而陷入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一位买家说。

智能手表功能宣传。截图

商家玩文字游戏,实测结果差近一倍

直播间里的血糖手表,“花式”功能于老人而言充满诱惑。

贝壳财经记者在直播平台搜索“无创血糖手表”时发现,不少主播正在销售类似商品。价格则根据款式、功能的不同分为数百元到数千元多个档次。主播在介绍商品时,大多都会提及“无需扎针”“精准测量血糖”“随时监控身体健康”等。

一位主播介绍一款价格为268元的智能手表时称,“采用光学信号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24小时全天候连续自动血糖监测,实时了解血糖变化趋势,更可设置血糖私人模式,让数据更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说明中,这款智能手表除了能检测血糖外,还有着“测血脂”“测尿酸”等诸多功能。

为调查所需,贝壳财经记者在一家销售量达到500多单的直播间,购买了一款血糖手表。到货后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其具备“测血压”“监控睡眠质量”等功能,说明书上却没有关于“血糖测试”的功能介绍,在表盘所预设的APP中同样没有相关显示。

据客服后续发来的视频显示,血糖测试功能需要通过AI助手唤醒,并需要输入之前的血糖相关数据才能正常使用。贝壳财经记者在清晨未进食的状态下测试时发现,手表数据显示血糖值达到9.3mmol/L。

随后,贝壳财经记者换手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手表数值显示血糖值为6.3mmol/L。然而,贝壳财经记者当天空腹状态下的医院检测血糖值仅为4.3mmol/L。

记者换手进行了第二次测试,手表数值显示血糖值为6.3mmol/L。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摄

“无论是传统抽血检测,还是动态血糖检测,都需要刺破皮肤。而网上所销售的无创血糖手表仅需凭借佩戴在手上就能得到相关数据,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医院一位护士表示,自己接待过多位前来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其中不乏购买过类似手表的老人,“手表和扎针方式得出的数据有着一定出入,感觉并非其介绍中那么精准。”

贝壳财经记者在多个直播间浏览智能手表时注意到,大多未提供正规“医疗器械注册证”,即使在主播介绍商品时提问,同样也没得到相关答复。不过,在商品详情页里,较小的字体显示“本产品非医疗器械,测量数据和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的说明。

据多位早前曾购买过血糖手表的网友表示,其曾尝试将手表放置在矿泉水瓶身、水果以及椅子脚凳等物品上测试,表盘上都能显示出不同的血糖数值。

“母亲曾对血糖手表深信不疑,几乎每天都要随时观察数据,心情也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时好时坏。”曾多次劝导母亲不要贸然轻信手表数据的魏杰吐槽称,“直到看到家里的矿泉水也有7mmol/L的血糖值后,才彻底认为这款产品的不可信。”

测量方式准确性存疑,提防错误用药

“当初选择血糖手表,除了看中其便捷性外,也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同样患有2型糖尿病的周科坦言称,“一度以为前期投入数百元能一劳永逸。没想到却掉入陷阱。”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老年人每个月用于血糖检测的花销并不少。据电商平台某血糖测试品牌价格显示,血糖仪搭配针头、测血糖试纸和酒精棉等一次性消耗品的50天套餐价格为99元。另外,当下主流的动态血糖检测仪价格是270多元。相比之下,血糖手表不足300元的价格显然让老年人更加心动。

血糖手表凭借“无创”“24小时监控”等噱头出圈,但医药以及智能制造业内却并不看好。

早在2024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安全信息,警告消费者、患者、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使用声称无需刺破皮肤即可测量血糖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戒指存在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测量不准确可能导致糖尿病管理错误,甚至贸然服用错误剂量的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或其他可快速降低血糖的药物。如果过量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迅速导致危险的低血糖状态,进而在数小时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的风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张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隔着皮肤进行监测的方式必然会受到外界干扰。

多位科技智能穿戴领域从业者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早前包括华为、苹果在内的大牌科技公司以及强生、罗氏等医疗健康公司都曾尝试研发无创血糖监测设备,截至目前没听说这些厂商推出过能精准测出血糖具体数值的设备,即使华为WATCH所带有的血糖监测功能也仅是评估是否有高血糖风险。如今,市场中活跃的能精准测出数值的商品大多都是中小科技公司制造。

“无创血糖监测手表是通过给皮肤施加微弱的电流,将葡萄糖从组织间液提取出来,根据葡萄糖被传感器上的酶氧化后产生的正负离子,计算出血糖水平。”曾在智能穿戴行业工作多年的何斌分析称,由于人体的电导性与血糖浓度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因此这种测量方式的准确性常常受到质疑,“由于其结果受运动、出汗等因素影响,精准度不高。也限制了无创血糖监测手表的发展。”

一家知名健康手表企业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公司曾尝试涉足这一市场,但在多方调研和拜访后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达到医疗级别的无创测血糖数据,最终才无奈放弃。

“现在市面上的手表,没有一家通过FDA(美国标准)与CFDA(中国标准)的血糖医疗器械认证,这意味着目前达不到医疗级,如果老年人贸然轻信数据的话,很可能出现错误判断血糖情况而造成不良影响。”上述人士如是说。

据期刊《传感器》早在2020年发表的文章显示,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一般可分为光学法、微波法和电化学法。这些技术都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估计血糖水平,因此测量的血糖水平和实际血糖水平之间相关性不高。

“目前市面中血糖手表的出厂商,无论技术水准还是研发投入都无法和大厂媲美。如果连大公司都没能研发成功的话,那么这些血糖手表精准度到底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楚。甚至不排除其中掺杂部分不良商家针对老年人而设下的欺骗陷阱。”何斌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糖尿病人依赖的家用血糖仪,准确度到底如何?我们实测了10款

老爸评测联合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官方权威媒体杭州网,一道进行了一次家用血糖仪评测。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数字传媒中心浙江经视合办的《市场周刊》栏目也对本次评测进行了跟踪报道。

通过和粉丝朋友们征集,我们共选择了 10 款市面上常见、销量高的便携式血糖仪,样品信息如下:

这篇文章将从产品原理评测环节实验结果注意事项选购建议五个方面来展开,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 产品原理

尽管市面上有着各式各样的血糖仪,但根据我们和浙江经视《市场周刊》栏目的走访调查发现,不少患者对它的准确性存在着质疑

不同品牌的血糖仪之间的检测结果不同,血糖仪和医院的检测结果也不一样,那么这其中的差距是从何而来的呢?

便携式血糖仪测量的是“指尖末梢全血血糖”,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

前者(全血)含有红细胞,而后者(血浆)则是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其中差异由此可见。另外指尖末梢和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和氧含量不同,也会影响血糖值。

为了大家能够挑选到优质血糖仪,有效地进行疾病管理,我们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血糖仪的工作原理:

因此,转化过程的准确程度也将会影响血糖仪读数的准确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在±20%

那么即使两个品牌的血糖仪测量的结果相差 40%,也有可能两个结果都是“对的”。

二、评测环节

浙江省计量院参考医院常用的校准方法,为本次评测设计了以下方案引入参考分析仪,解决了用血清表物直接核查血糖仪的不适用问题;

计量院工程师 解卓丽 对参考分析仪的解读

考虑到消费者日常使用血糖仪测量时,采用的是指尖末梢血。所以,本次对每位志愿者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进行比较。

01 参照标准

本次参照的标准如下:

目前便携式血糖仪对应的国家标准为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是由2003年版的国际标准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转化而来。

而从文章开头的样品信息图中,我们可以得知部分样品执行的是ISO 15197:2013,后两者的区别是在最新版的国际标准中,准确度要求更高,缩小了允许的误差范围。

所以本次血糖仪的评测,我们参照最新版本标准ISO15197:2013的要求。

02 实验环节

实验地点:浙江省医学计量与质控联合实验室

实验对象:10名志愿者(实验小组征集而来,包含血糖正常和高血糖患者)

操作人员: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确保采血方法的准确性)

事前准备

根据10款血糖仪要求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事先在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血常规测试,确保志愿者红细胞压积都在 35%-50% 范围内。

参考分析仪核查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血清葡萄糖标准物质核查参考分析仪,结果表明准确度良好,可以作为血糖标准值。

操作过程

1. 对每位志愿者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一部分用参考分析仪进行测试,重复3次平行取平均值,经过每位志愿者红细胞压积校正后,得到血糖标准值。

2. 剩余血样按照血糖仪说明书,依次用 10 台血糖仪进行测试,每位志愿者的血样各测量 3 次分别取其平均值,得到血糖仪测量值。

3. 另外,采集 5 位志愿者饭后 1 小时重复进行测试,以获得不同浓度范围的血糖结果

用血糖仪测量值与血糖标准值比较得到误差,可知该血糖仪的偏差情形(准确度)。

03 实验结果

将不同志愿者的测试结果,按照血糖浓度高低,分为低血糖浓度(低于5.55mmol/L)高血糖浓度(高于5.55mmol/L)两组。

低血糖浓度的参考允许误差为 ±0.83mmol/L,高血糖浓度的参考允许误差为 ±15%。

根据 10 位志愿者反馈出的 15 组检测数据,我们给每款血糖仪样品均绘制了误差点分布图

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是误差限制,而每个点代表每一次测量的误差值。

如果点在两条线中间,就代表这次测量结果符合要求;这个点如果在两条线外面,就代表这一次的测量超差。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邀请计量院的陈灿博士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验结果表明,10 款血糖仪的总体测量结果表现良好,其中 4 款血糖仪出现了一定的超差(超过标准限定值)。

由此可见,血糖仪仅可用于患者空腹血糖的监测及记录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不能代替实验室、医院的血糖检测结果,作为调整用药的标准以及确诊依据。

三、为什么要做这次评测?

从 1980 年至 2017 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 0.67% 飙升到 11.2%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要(第九版)》中指出:

截止到2019 年,在 20 岁到 79 岁的人群中,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为 1.164 亿人,位居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我国约每 13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之高,确诊人数之多,可见一斑。

对于糖尿病、高血糖和妊娠期糖尿病人群来说,“测血糖”同吃饭、睡觉一样,早已成为日常。

便携式血糖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采血量少且痛苦小等优势,成为了许多“糖友”的家中必备。

一款“好用”的便携式血糖仪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似乎成了“保命符”一般的存在。

而对于网友@用户7524087011的父亲来说,却并非如此……

发帖的网友是云南某城人,他说父亲一直用某品牌血糖仪测血糖值。使用期间检测结果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父亲精神非常紧张,从而不断地增加降糖药量

随后,父亲出现全身虚弱无力的情况,只能住院治疗。但经医院复查后,却发现二者存在着 40% - 60% 的误差

父亲实际血糖值为 15.4mmol/L,而血糖仪却显示为 25.1mmol/L。由于肺部感染,免疫力低下,这位网友的父亲最终不幸离世。

造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虽不是血糖仪本身,但这位父亲在被血糖仪读数误导期间,一个原本 160多斤的壮汉,被生生地饿脱了形,夜不能寐,遭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身心折磨。

生命之重,作为家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看到网友@用户7524087011的文章后,联想到我们也有很多粉丝朋友提出评测血糖仪的需求,于是老爸评测联合各方,开展了这次血糖仪评测。


除便携式血糖仪本身的度数偏差,我们平时在测量血糖时的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其结果

我们给大家总结了“血糖仪使用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选购建议:

1.应注意其厂商是否正规,不要轻信产品推销,购买三无产品。建议选择有售后保障服务方便购买配套试纸的口碑品牌;

2.优先选择电化学法血糖仪,误差较小,减少重测几率,避免对患者造成误导;

3.建议选择虹吸式采血的血糖仪,操作更加简便,不会因血量过多、过少造成结果偏差;

4.选择带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方便观察、记录血糖变化;

5.视力不好、父母长辈建议选购屏幕大读数快(6秒内可出结果)的血糖仪,方便快捷。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扎针、吃药、控制饮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而便携式血糖仪,只能作为日常监控血糖变化的工具,而不是诊断病情的依据。

如读数频频异常,则应及时就医,根据医院血糖检测情况和医嘱增减用药。

高血糖、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一旦确诊,极有可能将会跟随终生。

它就像一头心性不定的猛兽,可能一口奶茶、一块饼干就能让他残暴肆虐,将你的身体拖拽到悬崖边上,只待一阵风吹过,就能让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它带给人的打击是层层递进的,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关,又给人狠狠一击,让人的情绪不断重建又崩溃,循环往复。熬到最后,失了心气。

我们把它看作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殊不知却是种种意料之中的累积。除了寻医就诊、配合治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都是治病的良药。

迈过了心里这道坎,回头再看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其实生活的改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境由心造,物随心转;心若强大,不惧路艰;心若晴空万里,则处处皆是风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04):311-398.

[2]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全球糖尿病概要(第九版)[R].IDF全球糖尿病概览

[3]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

[4]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5]张矩.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3):80-81.

家用血糖仪到底准不准,我们实测了这5款!教糖友如何正确选购

家用血糖仪是预防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必备医疗产品,定期监测血糖数值成为了糖友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伴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各种血糖仪产品也层出不穷,但对糖友们而言,血糖仪到底准不准,如何选择价格实惠又精准度高的产品才是重点,今天我们一起实测了5款市面上常见的血糖仪产品,看看它们的测量准确度如何?

我们分别从网上、药店、社康几个渠道拿到了5款血糖仪。

5款评测血糖仪外观对比图

接下来,我们将从产品价格、实测数值、结果对比、选购建议等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糖友。

一、价格

二、实测数据

为了尽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我们找了三位朋友并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同时抽静脉血用生化仪器和血糖仪进行测量.

1号人员实测:

2号人员实测:

3号人员实测:

1. 鱼跃,本次实测数据误差范围最小,总的来说对得起他的价格,不论做工还是细节都不错,而且功能齐全,是全网不多带背光的产品,唯 一的缺点就是机器外观很大而且较厚,虽然赠送了收纳盒,但是比较大不是特别便携。而且产品价格和试纸成本较高。

2. 三诺的价格非常便宜,产品做工也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在实际测糖过程中连续三次测出来的结果均是6.7,建议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参考医院静脉血糖值和仪器进行对比,根据实际误差推断每次测糖结果。

3. 爱奥乐这个品牌主要是来自医院和社康的朋友推荐,是全网不多的带背光大屏的血糖仪,看着挺高端的,使用体验和鱼跃差不多,但是外观更加有型,有点工业设计的味道,价格在国产血糖仪中不上不下,但测量准确还不错。网上查了相关资料,这个品牌主要是连锁药房和医院、社康在用。

4. 可孚原来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这款血糖仪真的有点让人失望,小巧原来算是个特点,但是做工太糙,满满的塑料感,而且连显示屏居然都是灯显,都称不上是屏幕了。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仪器便宜,试纸也便宜,但是有一种用完即扔的冲动。

5. 怡成这款外观和造型看起来也很精致,如果加上背光,美观度方面和鱼跃爱奥乐差不多,实际测量结果三次波动稍稍有点大,但也可能和测量环境有关。

三、结果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血糖仪测量的是范围值,并且因为人体及环境的多样性,每次血糖值测出来的基本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生化实验室每次测量的结果通常都会有差异,这是所有血糖仪的共性。国家标准规定误差小于20%都是准确的,所以只要测量误差在15%范围内的产品都是合格的,如果某品牌宣称百分百准确,那一定是虚假宣传。

总的来说这些产品基本上都符合了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价格高的做工精致,价格低的做工比较普通。

血糖仪测量准不准主要和试纸以及芯片算法有关,我们从源头技术厂商中得到的信息是,血糖仪的测量结果和算法是可以在生产和研发过程中进行设定的。简单点说就是生产厂商可以将其生产的血糖仪实际测量结果通过算法或试纸设置成偏高或偏低。

血糖仪准不准和试纸的关联非常紧密,同一品牌不同批次的测量结果都有可能偏高或偏低。所以很糖友们会经常碰到使用同一个品牌的仪器多次购买的试纸测量结果不一样,实际上并不是不准,而是因为生产批次不同,试纸的试法和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四、选购建议

本次实测的几款血糖仪都是国产品牌,很多网友都会给大家推荐进口的,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我也会给大家推荐进口的,但是如果把价格因素加进去,适合大众的一定不是进口品牌,近几年国产品牌不管是技术还是市场都在突飞猛进,而且现在很多大型医院使用的血糖设备也逐步向国产品牌过度。

我们实测的几款血糖仪测量结果均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条件自行参考选择。

如果担心测量准确度不行,可以在初次使用的时候对比静脉血糖值,如果仪器是固定偏高,那么每次测糖过程中自己可以把这个偏高值计算和考量进去作为参考,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的掌握自身的血糖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