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年幼糖尿病(幼年型糖尿病首选什么药)

复星健康 0
文章目录:

1 型糖尿病了解这 5 点,轻松过好余生

糖尿病是多病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造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到目前为止,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肥胖率逐年增长,糖尿病患病率也逐渐上升。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需求大幅增加。


糖尿病有很多种类,有一种糖尿病区别于大部分糖尿病的特征就是容易在青少年阶段发病,这种糖尿病就是 1 型糖尿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什么是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幼年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的特点就是发病年龄较轻,治疗需要依赖胰岛素。


1 型糖尿病一半情况下起病比较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1 型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

遗传缺陷是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如果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风险比无此家族史的人高。当得知父母有糖尿病时,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预防。


2. 季节变化

1 型糖尿病发病具有季节性差异,气温较低月份的比气温较高月份发病率更高。天气转变过程中发病率会高一些,如春季的发病率较高。


3. 环境因素

地域、气候、感染等因素都会影响 1 型糖尿病的发病。1 型糖尿病糖友发病前往往有病毒感染史。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为什么 1 型糖尿病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降糖

胰岛是人体胰腺上的细胞群,其中胰岛 β 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的 70%,能分泌胰岛素,主要起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 β 细胞选择性被破坏,胰岛功能差,起病急,血糖高,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需要通过终身胰岛素治疗。


有人认为 1 型糖尿病病情更加重,只能通过打胰岛素,其实并不然,1 型糖尿病的轻重不在于打胰岛素,而取决于其并发症是否致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注射胰岛素的 4 大优势


1. 减少肝脏损害

口服降糖药需通过肝脏、肾脏的代谢,而通过注射胰岛素,减少了口服降糖药对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的损害。


2. 降糖作用强于口服降糖药

6 个月内,糖化血红蛋白降幅更大,血糖更好的达标,减少了高糖状态对身体的损害程度。


3. 减轻胰岛的负担

通过注射胰岛素补充身体所需,能让我们的胰岛得到更充分的休息,有助于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恢复。

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展

注射胰岛素更好的控制血糖,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将延迟或减少,糖友们能更健康的生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4 个坏习惯正在危害着你的胰岛

糖尿病的发生,与我们的生活方式脱不了关系,生活中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在危害着我们的胰岛。


1. 熬夜

长期熬夜,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胰岛也不例外。

熬夜后内分泌功能紊乱,人体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工作量增加,得不到休息就容易出现病变,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 吸烟、酗酒

长期饮酒的人,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直接损害胰岛 β 细胞的合成与释放能力,增加了胰岛素的工作量,胰岛将越来越累,最终分泌的胰岛素也越来越少。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3. 暴饮暴食

当你吃东西之后,我们的胰岛 β 细胞就得起来工作。一旦你毫无顾忌的暴饮暴食,胰岛 β 细胞只能不停的工作,得不到休息,将出现「过劳死」。


吃饭尽量吃到 7 分饱,少吃甜食、油腻的食物。


4. 久坐不动

需要注意的是,超量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波动,如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等。

应做到适当运动,坚持正确的运动方法,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使胰岛 β 细胞更加有效的工作。

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是 1 型糖尿病的目标,致力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夕夕

责编:西瓜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牟畅.吴亮.细胞免疫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生物医学》.DOI: 10.12677/hjbm.2020.102002.

2.骆斯慧.杨黛稚.林琼艳.魏雪盈.凌萍.严晋华.姚斌.翁建平.郑雪瑛.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膳食模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年第6期398-403.

初次查出血糖高,不要慌,看看下一步如何去做?

邻居大姐前几天查体,发现血糖高,空腹血糖7.8mmol /L,查体中心医生说得糖尿病了。把糖尿病的饮食日常注意的方面,糖尿病的并发症等等跟邻居大姐说了一通,这可把大姐吓得够呛。回家后再通过网络查了一下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下更慌了,紧张的不得了。这两天甚至饭也吃不下了,觉也睡不好,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今天看见我不上班,一早就过来找我咨询。

来家后刚坐下就是一通诉说。什么糖尿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什么得了这个病不就等于身体跑了缓刑,不多久就会出现并发症。什么不仅身体受罪,也会有生命危险等等。

总之就是得了糖尿病,感到很绝望。相信许多刚查出血糖高的朋友,多少也都有这些顾虑。

其实糖尿病患者是目前非常常见的多发病,初次查出血糖高的朋友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我们来看一看下一步如何做?

第一步,进一步明确诊断。不要先被糖尿病以及由它带来的风险吓倒。许多人第一次发现血糖高,并非一定就是得糖尿病。有时候与前期大量摄入葡萄糖等有关系,需要再次复查血糖以及糖耐量检查,或者查糖化血红蛋白,明确是否确实得了糖尿病。

如果确诊糖尿病,需要查看到底是哪个类型的糖尿病。

成人糖尿病要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其他少见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比如继发于胰腺疾病或全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所导致的胰岛损伤或缺失,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等等。

第二步确诊糖尿病之后,是否一定需要通过药物治疗?

也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先要通过日常的生活方式改变,来看看是否能控制住血糖。

许多人觉得一旦得了糖尿病,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用,日常生活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嗜好美食的朋友,更是如此。

其实糖尿病朋友完全可以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做一种日常生活保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等各个方面如果做好了,本身就是身体的一种保健方式。

如何去做?

正确的对待糖尿病,既不能被糖尿病吓倒,也不能放任不管,要了解到,只要糖尿病通过积极方式控制良好,就不会对身体有明显损害。

首先通过健康的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少糖也是,清淡饮食。多喝清水。少喝碳酸饮料及含糖饮料。戒烟戒酒。

规律的生活方式。规律起居。不熬夜。

积极的锻炼身体。力所能及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首先通过以上的各个生活方式改变,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控制。

第三步,如果初次发现血糖较高,建议先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针对刚刚发现的,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会建议您,做胰岛强化治疗,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是需要打胰岛素,让自身的胰岛功能得到缓解,通过这个治疗方案,加上饮食运动,先把血糖控制好。

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但是2型糖尿病,通过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之后,后期也可以更换为口服降糖药。

第四步,积极预防并发症,如果日常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好,需要积极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综合治疗。

第五,可以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有临床证据显示中药可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与糖尿病相关的症状。

第六,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个需要具体咨询专业医生。

所以说,初次检查发现血糖高,先不要紧张,更不要惊慌失措,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努力,正确面对,积极检测,积极通过综合干预治疗就好了。

从罕见病到进医保,1.5万sJIA患儿的心声

记者|任悠悠

“我是我们班年龄最大,身高最小的孩子。”

乐乐站在我面前笑着说,如果不是乐乐妈妈提醒,我的第一反应会和其他见到他的人一样:“孩子上幼儿园了吗?” 实际上,乐乐已经10岁了,在读小学。但因为长期服用激素,他自发病起就没长过个子,现在还只有1米1、20公斤。

乐乐得的病叫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简称sJIA,属于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最严重的一种亚型,一般在16岁之前发病,发病高峰期在学龄期,发病机制不明。

乐乐妈妈向我回忆道,那时三年前一个夏天,孩子半夜突然发烧,原以为只是因为头一天玩耍着凉后得的普通发烧感冒,去医院检查后却发现白细胞飙升到了2万多,这让学医的外婆吓得冒冷汗,赶紧听从医嘱住院治疗。

但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乐乐情况时好时坏,依旧摆脱不了高热惊厥,直到抗生素用到开始过敏起皮疹,医生们才意识到在这场炎症性反应面前,他们束手无策了。

排他性疾病

sJIA患儿的明显症状是持续两周以上的高热,并伴随皮疹,间或有淋巴结、肝脾的肿大,我国目前约有15000名sJIA患儿。

据了解,sJIA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以关节炎为主的叫滑膜炎型;一种是没有滑膜炎,表现为发热、皮疹;还有一种类型就是MAS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这种病人死亡率很高的,十分凶险,死亡率在16%-24%。

因为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早期诊断就成了降低疾病危害的重要因素。在得到乐乐“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断之后,乐乐妈妈开始寻找外援,在网上搜索到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兰芳教授。

生物制剂上市,钱成了问题

2016年,托珠单抗免临床三期试验提前上市,sJIA的孩子有了新的希望。

曹兰芳教授指出 ,长期使用激素会给患儿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生长发育缓慢、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而且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乐乐最多的时候激素吃到了8颗,而且不能停药,一停就复发,曾经被下过三次病重通知单的妈妈说到这一点都倍感心酸。

由于托珠单抗的使用能快速减停激素的用量,这就直接减轻或避免了激素副作用在患儿身上引起的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白内障和抑制生长等问题。然而,托珠单抗需要持续用药抑制炎症反应,用药时间越长,sJIA复发率才会越低。

据曹兰芳教授介绍,现在是生物制剂上市了 ,带来了福音,但是生物制剂整体价格比较贵,sJIA特效药托珠单抗效果是很好,但是“sJIA在治疗当中最棘手的是经济问题,尽管认知、诊断也是问题,但经济对患者来说是大问题。”曹兰芳教授痛心疾首的表示。

这一点,北京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彩凤教授医生的认可。“我们医生在使用生物制剂的时候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很多家庭都承受不起啊,只能在他们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力减少患者的疾病痛苦。

怎么入医保

WHO对罕见病的定义是0.65/1000到1/1000,就是0.1%,而sJIA的患儿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万分之一,因此,从WHO的标准来说,sJIA应该算罕见病,但由于国内标准不一样,在是否为罕见病上,都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尽管如此,这也未能阻挡专家学者们的与会呼声。

近日,2019年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暨全身型幼年多发性关节炎专家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儿童风湿科专家、社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商讨sJIA患儿的国家医疗保障可行性方案。

曹兰芳教授表示,这个病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能直接放进医保,这样公司也能让利把价格降下来,“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

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认为,从经济、社会学等多角度分析,认为疾病要入医保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包括这个疾病每个患者每个阶段需要多少钱,每个阶段达到的治疗效果,治疗周期,总费用,直接间接收益都应该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说:“我们国家现在对于罕见病的诊疗与保障总体形式我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具体表现在从理念向行动转化,从愿景向现实转化,从政府员的被动的情况向主动的方向转化,从政府在制定原则向制定细则转化。在推动罕见病工作,患者、医生、全社会都来推动,我们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关注罕见病,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但是我们要在岗位上不同的角度去推动我们的罕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