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开胃(糖尿病开胃水果)
日常控糖 中医有招
明明很小心了,怎么血糖还是一下子就高了?到底该怎么忌口才好?其实,糖尿病血糖升高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可能累及心、脑、神经、肾等身体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样控制血糖?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敏教授,为糖友讲解中医药对付糖尿病的妙招,并提出日常食疗、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中医药控糖有“奇兵”
刘敏介绍,糖尿病的发病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吃多动少自然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健康管理和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糖尿病早期十分隐蔽,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不少人等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发生才被确诊。实际上,糖尿病最普遍易识别的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一段时间突然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大意。
刘敏说,在降低血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中医药阵营里面不少“奇兵”都有制敌“杀器”,比如,黄连、忍冬藤、翻白草能够以苦制甘;石膏、知母、生地能以寒制热;人参、黄芪、熟附片能够以补制虚;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则有以温祛寒的本领。这些中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能够各自发挥作用。需要留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服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黄连以苦制甘,但性质苦寒败胃,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一定合用了,一定不能自行服用。
血糖指标怎么看?记住“7和11”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当下我国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都知道通过看血糖的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情控制的效果,但这个指标的多个限定条件很多人其实一知半解。
糖尿病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呢?刘敏介绍,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糖指标:正常健康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0-6.1mmol/L之间,如果指标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随机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那就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这就是血糖的“7和11”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属于疾病的前期,需要拉响警铃;而“餐后2小时”指的是从用餐开始后的两个小时,而不是用餐结束后。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指标的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70岁放宽到7,80岁为8,90岁为9。
刘敏提醒,定期监控、记录血糖,做好“功课”,还可以提高就诊效率,让医生快速掌握情况。
另外,患者还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指标的检测很容易受进食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医生诊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
对于糖友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讲,生活中吃什么不会升血糖?首先要先了解不吃什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太甜、含糖量高,一入嘴就感知甜的甜腻食品。其次是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需要提醒的是,进食不要过饱也很重要,过饱同样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同时不要为了“节约”而经常进食残羹剩饭;也不要只图口感好吃,就只吃精制的大米。
同时避免吃与体质偏性相悖的食物,要多关注食物的偏性。比如体质虚寒者,少吃寒凉性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天上飞的”禽类偏温热可以多吃,海底生存的虾蟹是寒性食物,可以少吃,免得拉肚子。食物偏性也可以帮助纠正人体体质的偏颇。虚寒体质还应该少吃花旗参。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刘敏提醒大家,不要神化“药膳”。中药材放太多,影响食物风味,不如直接喝中药,更不要盲目追随偏方验方。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比如荞麦、燕麦、豆类、番薯(适量)、玉米、山药、粉葛、谷糠饼等,既解决饱腹感又不易升血糖。晨起常喝姜枣茶,生姜能散寒、开胃、解毒,大枣健脾养血、美颜。另外,葱、姜、蒜、花椒、芫荽都是糖友适宜的食物;动则气喘、汗多恶风寒者,可常喝人参黄芪水;心情烦躁、难以入眠者,不妨喝些莲子心水。
起居:
首先要坚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辰时起,亥时眠,午未小憩心脑健。按照古人的经验,宜清晨6时闻鸡起舞,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熬夜,否则就会引来糖尿病、肿瘤、失眠、疲劳综合征、多汗、盗汗、小便失禁等问题。
日常还要注意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心境平和、豁达心宽。(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
来源: 广州日报
22分钟就出锅的煲仔饭,低糖又养胃,糖尿病者大胆吃吧
导语:22分钟就出锅的煲仔饭,低糖又养胃,糖尿病者大胆吃吧
煲仔饭,这个饭菜合一的主食,特别受到爱吃米饭的青睐。煲仔饭原产地在广东。但是以广州、东莞、深圳为主,他们虽然都是在广东,但是每个地方做法不太一样,各有各的味道,各有的食材。一般我们做煲仔饭就以腊肉腊肠为主,至少我看到腊肉和腊肠就会想到做煲仔饭去。至于别的地方的煲仔饭,都是仿版的煲仔饭。胃不好最怕这锅煲仔饭,22分钟就出锅,经常吃,健脾又养胃。
广东腊肠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我还是喜欢本地腊肠。每次做煲仔饭,我就是喜欢用麻辣腊肠做,对于我这样的重口味人来说,那才够味!煲仔饭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一锅焖出来,不用炒菜就可以吃了,而且荤素搭配营养丰富。一般做煲仔饭就是用瓦煲焖出来,这样锅底还有焦香四溢的锅巴,但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不会用瓦煲焖饭,不要小看这个焖饭,需要一定的厨艺。因此,现在都用电饭煲做煲仔饭了,而且电饭煲也迎合这些群体,就有了煲仔饭的功能,做出来的煲仔饭也有焦香四溢的锅巴了。
今天可可做的《低糖煲仔饭》,就是迎合了糖尿病者的需求,把含糖分的白米饭加了小米一起煮,而且还把糖分给去掉了,做成了脱糖养胃煲仔饭,无论是减肥者还是血糖敏感者,都可以任意吃,搭配的食材都是以保健为主,荤素都有,营养美味粒粒香浓,小伙伴们想吃养胃低糖煲仔饭,就这样做吧。22分钟就出锅的煲仔饭,低糖又养胃,糖尿病者大胆吃吧。
菜名《低糖煲仔饭》
主料:大米250克、小米100克、胡萝卜100克、新鲜豌豆150克、香肠5根
辅料:植物油、盐、生抽10克、蚝油10克、白糖2克、香葱2根
做法:1、把大米和小米洗洗,有时间的可以泡20分钟左右,这样蒸出来软硬适中好吃。
2、把新鲜豌豆去壳,胡萝卜洗净切丁,香葱洗净切末。香肠用温水洗净切片。
3、把泡好的大米,倒入 臻米脱糖养生蒸汽饭煲X6中
4、加豌豆和胡萝卜拌均匀,再加入清水,再加注意,因为是做的脱糖饭,需要米汤分离,蒸出低糖饭,达到上饭下汤的状态。所以,加水量比平时稍微多一些,高出大米1厘米即可, 8项米汤分离核心专利技术,米和米汤真实分离,脱糖率44%,相对同类产品脱糖效果提升33%。
5、盖上电饭煲的盖子,通上电源,启动“脱糖饭”模式;系统默认时间是22分钟,这算是超快速的电饭煲了。特别的节省时间又省电,很适合上班族用。
6、电饭煲开始工作, 现代科技还原古法匠心,煮、沥、蒸三步蒸出低糖柴火饭。蒸出来的米饭香而不甜,Q弹有嚼劲。
7、等电饭煲工作10分钟了,再把用温水洗净切好的香肠片,码在米饭上面。
8、盖上继续蒸12分钟,这个时候可以用生抽和蚝油、白糖和少许白糖搅拌成调味汁。等低糖饭时间到,电饭煲会发出提示音,米饭就制作完成了。
9、把米汤盒抽出来,看有一半盒沾稠的米汤,这是因为米汤和大米彻底分离,带走大量的淀粉,蒸出来的米饭,低糖更健康。
10、把调好的调味汁倒在米饭上面,搅拌几下,最好均匀一些,这样米饭好入味。再盖好锅盖继续焖5分钟左右,这样调味汁和低糖饭很快融合在一起味道香浓好吃。
11、撒上香葱拌均匀即可出锅,香浓可口,粒粒分明的米饭,经过脱糖处理,放心吃吧。用这种臻米脱糖养生蒸汽饭煲X6中。通过改变米饭中淀粉的消化特性,抗性淀粉含量提升约23%,降低米饭的消化速度,从而降低米饭的升糖水平,非常适合对血糖比较敏感的人群食用。在搭配蒜香肠和胡萝卜的香味,真是太好吃了。
可可的小贴士1、香肠要用温水洗净,切的片不要太厚了,这样可以减少蒸制时间,熟得快。2、调味汁不可多加,要一点点的慢慢加进米饭上面,这样米饭吸收好。
可可的美食,最关心的事就是家人的一日三餐,最大的爱好是创意各种美食。食谱只是分享自己制作美食的过程,不是唯一的标准。百家菜有百家味,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请多多包容,也请大家多多点赞、收藏、转发,您的转发是对可可最大的鼓励!
得了糖尿病,“六忌”不能忘!忍一个月,帮助血糖变平稳
糖尿病是现代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对健康危害很大,想要控制疾病,除了常规的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之外,健康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有了解糖尿病饮食禁忌,远离升糖食物,才可以阻止疾病更加严重。
得了糖尿病,“六忌不能忘”,忍一个月,血糖自然平稳
忌:细粮糖尿病被称为”吃出来的富贵病“,糖尿病的发生与日常饮食脱不了关系。
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经常吃细粮,长期吃细粮就减少了体内可溶性纤维,过多的脂肪堆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就会诱发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尽量少吃细粮,多吃粗粮。
生活当中很多的食物都是含有比较高的淀粉,比如白面和大米以及土豆和薯类食物,这类食物吃了之后会分解为碳水化合物,最后会直接转化为糖分,吃了之后会导致血糖升高而加重病情。
所以糖尿病人在平时应该严格控制高淀粉的摄入量,可以少量的吃。
忌:高脂肪食物糖尿病之所以会出现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进而出现脂肪,糖分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问题。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也要合理的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要限制动物内脏,蟹黄鱼虾等物质的摄入,避免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胰岛素出现分泌不足的情况,这样会不利于平稳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吃辛辣食品,辣椒本身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不大,但是辣椒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容易出现口干、喝水多,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加重口干,其次辛辣刺激的食物有一定的开胃作用,糖尿病患者吃了以后会导致胃口大开,吃别的食物会增多,这样会变相的就引起了血糖的升高。
糖友需要限制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白糖、红糖、水果糖、巧克力以及蜂蜜,哪怕是水果罐头、含糖饮料、含糖糕点也要少吃,糖分在进入身体之后会升高血糖水平,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会因此耽误糖尿病的治疗时间。
忌:高盐说起食盐,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一些北方地区,食盐是人们每天都使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长期食用大量的时间,可能就会导致身体的心脏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人们出现高血压的症状,而高血压就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一定要选择低盐饮食,每天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对于身体的恢复有帮助!
给糖尿病人的饮食建议: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多吃含钙、硒的饮食
缺钙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而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补钙、硒,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虾皮、海带、排骨香菇、芝麻、大蒜,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 蔬菜、水果、奶制品含糖低的食物
蔬菜:芦笋、竹笋、小白菜、芹菜、黄瓜、茄子、萝卜、菠菜、豆芽、土豆等。
水果:苹果、李子、草莓、柑橘、樱桃、橙子、桃子、梨等
谷物:全麦麸、燕麦麦麸、加工熟的大麦等。
奶制品:奶油和全脂牛奶各半的混合物、各种未经加工的硬奶酪等。零食:杏仁、南瓜子、芝麻、核桃、榛子等。
● 进餐定时定量 ,注意进食规律
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
两餐之间要间隔4-5小时,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或易出现低血糖的病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可从三次正餐中拿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实对于有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摄入的食物不是含糖量特别高都是可以的,但是在食用前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该食物的含糖量到底如何,如果实在是想吃却又不知道能不能吃,那最好能去询问相关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