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脚骨(糖尿病脚骨头疼什么原因)

糖尿病足病医生梁医生 0
文章目录:

血糖高了,看脚就知道?脚部如果出现5个变化,是在提醒你及时降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双脚的健康状况,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这种疏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高血糖长期不受控制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尤其是周围神经和血管,而这些变化常常最先在脚部显现。

李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师,已经与糖尿病相伴多年的患者。

近期,李先生注意到自己的脚部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变化:脚趾感觉麻木,行走时容易疲劳,伤口愈合缓慢。

起初,他并未重视这些症状,直到一次偶然的体检,医生提醒他,这些可能是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信号。这次经历使李先生意识到,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也可能是健康问题的重要警示。

据统计,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足部问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病变包括感染、溃疡和大脚骨的破坏,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截肢。研究表明,超过2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足部溃疡。

走路就能降血糖,是真的吗?

走路是一种有氧运动,它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氧运动如步行可以帮助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主要功能是帮助身体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糖。

当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时,同样的胰岛素量可以处理更多的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走路还能直接帮助消耗血糖。当我们进行身体活动时,肌肉会消耗能量,而血糖是肌肉活动的重要能源之一。

在步行过程中,肌肉对血糖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血糖的利用,降低了血糖水平。

即使是温和到中等强度的步行,每天持续约30分钟,也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然而,走路降血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它需要与健康的饮食和可能的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走路降低血糖还带有一些有趣的附加好处。它能够帮助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又进一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同时,定期的步行还能提高血液循环,减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风险。

步行还是一种压力小、适合各个年龄段和体能水平的运动方式,它不需要特殊设备,也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极易坚持。

总之,走路确实可以作为降低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合那些需要温和、低强度运动的糖尿病患者。

它简单、实用且成本低,但最好是作为全面糖尿病管理计划的一部分,与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的健康效果。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步行来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定期与医疗提供者沟通,监测血糖变化,并根据反馈调整步行计划,将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享受健康生活。

腿脚是人体“血糖仪”,有5个表现需警惕

在糖尿病管理中,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然而,除了常规的血糖监测设备,人体自身的某些变化,特别是腿脚的状况,也能提供关于血糖异常的重要线索。

事实上,腿脚可以被视为一种非正式的“血糖仪”,其特定的变化可能预示着血糖水平的升高。

1. 足部麻木或刺痛感

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当血糖水平长时间控制不良时,过多的葡萄糖会损伤身体末梢神经,尤其是腿部和脚部的神经。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足部感觉减弱,表现为持续的麻木感或像针扎一样的刺痛感。这些症状通常从脚指开始,逐渐向上延伸至脚踝甚至更高。

2. 足部皮肤颜色变化

血糖异常还会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足部皮肤颜色发生变化。

在一些糖尿病患者中,脚部可能会出现异常红润或变得异常苍白,有时甚至会出现蓝色。

这些颜色的变化反映了血液流通不畅,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的血管损伤的结果。

3. 足部温度变化

同样由于血液循环受损,腿部和足部的温度也可能发生变化。糖尿病患者的脚部可能异常冷或者异常热。

触感冰冷可能表明血液供应不足,而脚部过热则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征兆,这在糖尿病患者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4. 足部伤口愈合缓慢

高血糖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会损害身体的自然愈合能力。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小伤口、擦伤或者割伤可能会愈合异常缓慢。

特别是脚部,如果出现切口或磨损,愈合过程可能长达数周甚至更久,且容易感染,这是由于血糖高影响了白细胞的功能,降低了抗感染能力。

5. 足部肿胀

脚部的异常肿胀是另一种可能指示血糖问题的症状。这种肿胀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导致体内液体滞留。

此外,血糖控制不良时,脚部的血管可能因为炎症反应而导致局部肿胀。

这些脚部的变化不仅是身体对长期高血糖的反应,也是提醒糖尿病患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的信号。

这4个坏习惯养出糖尿病,很多人还在犯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口。

尽管遗传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个体患病的风险,但生活方式的选择无疑是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坏习惯,实际上正是悄悄培养糖尿病的“温床”。

1. 高糖饮食

在现代饮食文化中,高糖食品无处不在,从甜到饮料到加工食品。

长期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身体胰岛素抵抗性增强,胰岛负担加重,最终可能演变成2型糖尿病。

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群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比那些很少或不喝含糖饮料的人高出20%以上。

因此,减少日常饮食中的糖分摄入,尤其是避免频繁食用甜食和含糖饮料,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2. 缺乏体力活动

现代生活方式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日常活动量。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就像长时间的办公室工作、看电视、玩手机,已被证明与糖尿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会减缓新陈代谢速率,增加体重,进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定期的体力活动能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

3.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都可能扰乱身体的血糖管理。饮食时间的不规律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从而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和使用效率,导致血糖波动加剧。

有规律的饮食时间能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而不规律饮食则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4. 睡眠质量差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时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已经被证明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缺乏睡眠会影响人体激素的平衡,特别是那些影响食欲和饱腹感的激素。

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血糖控制困难。确保充足的高质量睡眠是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启示

坏习惯如高糖饮食、缺乏体力活动、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睡眠质量差都是导致血糖问题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善这些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风险,还可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此外,观察腿脚的变化也是监测血糖水平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警示,帮助人们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或寻求医疗帮助。

综合来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积极的日常生活调整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还能有效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

得罪同行医生的几句话:这3类人别做拇外翻!有大脚骨的建议看完

虽然平时老纪总念叨:有拇外翻要及时纠正,而且手术是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式。但是下面我要说的话,可能会得罪一些同行,但对患者朋友们一定是受用的。

轻度拇外翻

以下这几类就不要想着找老纪做纠正了,不光是我,任何人医生,都不要找他做手术。

这不是我们医生不给大家做,治病不能盯着一处看,需要从患者整体的身体状态上考量,我给你脚治好了,别的地方出问题了,这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做的事。

1.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如果控制不稳定的话,不要做!

中度拇外翻

拿糖尿病举个例子,如果控制不稳定的话,会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手术危险也会提高,所以建议先把病情控制稳定再做考虑。

2.家里的小孩子不建议做!

从我们医生的角度来说,只从病情本身来说,小孩的拇外翻,其实完全可以做的,但是要考虑一个问题:孩子的骨骼还在不断发育,做了之后意义真的不大,远期效果并不向好。

重度拇外翻

大家要记住,外科医生都是爱做手术的,但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是不会只顾及患者的眼前状况,要为患者的未来恢复负责。所以老纪的建议是,家里18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做,先注意穿鞋和用脚习惯,等孩子成年之后再作打算。

3.术后两个月无法避免剧烈运动的,千万不要做。

一般来说,术后10天左右可以正常走路,但也仅限走路,能轻跳慢跑需要20天的恢复期,想实现剧烈运动而不影响断端需要两个月之后,所以如果有些特殊职业人群,无法在术后两个月内实现0剧烈运动,不要做。

极重度拇外翻

说这些话可能会得罪一些同行医生,但这是我觉得我作为一名医生,能给到拇外翻患者最为恳切的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对照自身,不要轻易迈出这一步。

山东济南28岁女士大脚骨,梦想着能穿漂亮鞋子,做完脚漂亮许多

大脚骨找对人,16年经验听我讲故事,大家好,我是大脚骨手术医生,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拇外翻手术案例和科普相关知识。这是一个来自山东济南的大脚骨,她年龄还比较小,28岁,她要是没有大脚骨脚会漂亮很多,因为她脚整体还是比较长,和娇小的南方女性不同,她要高挑许多,脚也比较长,但是因为明显的大脚骨,凸起的局部让她感觉比较恼火,拇趾偏斜并挤压其余趾头,她的第二趾比大拇趾要长了几毫米,第二趾蜷曲明显,多个趾头上有明显的茧子。

山东大脚骨

爱美是人的天性,拇趾的偏斜以及局部凸起,让她不能选择漂亮鞋子,夏天也因此不敢穿漂亮的凉鞋,想要在夏天可以穿漂亮的凉鞋是她多年来的愿望。

很多大脚骨其实多没有明显的疼痛,因为担心拇外翻逐渐严重到影响行走,越来越难看等,所以她选择手术矫正拇外翻。

漂亮的凉鞋

做完大脚骨手术后,前面一段时间会有点肿,由于有效的拇趾外翻手术矫正必须截骨,截骨愈合需要几个月时间,所以前面4个月均可能有点反复肿胀,这属于正常情况。

拇外翻术后

有些人看到术后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分叉很明显,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分叉大约十来天和合拢了,但是有部分因为第二趾偏斜过去太严重,可能一辈子也合拢不过来的也有。因为我们手术只是做了拇外翻的矫正,并没有做第二三趾的手术。

今天有个乌鲁木齐的朋友想要我给看看她母亲的脚,因为她母亲80多岁了,而且有糖尿病,有高血压,大脚骨凸起局部已经溃烂,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再手术了,不过其溃烂的主因不是拇外翻,主要是和糖尿病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当然要是没有拇外翻的凸起,长期与鞋子的摩擦,她的那个局部也不会那么容易溃烂,其溃烂很难再好起来。图片太吓人,估计发布出来平台也不会许可通过,就不发了。

更多关于大脚骨拇外翻的问题,欢迎加关注我,或者给我评论留言。我是大脚骨手术医生,这几天手术忙,晚上还要回复大家的问题,就没有写文章,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