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33糖尿病(糖尿病33以上怎么办)

糖尿病之敌 0
文章目录:

12年糖尿病,血糖高达33!现血糖稳定骑行台湾:我做对了这四点


在锡吕 · 奎师那的 birtplace

​ 一、发病过程

200年11月底,我从印度旅游回台湾后,狂瘦了10公斤,而且觉得异常地口渴,所以大量 地喝水、多尿、嗜睡,身体非常地不舒服,拖了几天,去医院就诊,苏医生 听了我的陈述,用血糖仪帮我测血糖,才发现我的血糖竟高达33mol/L,医生跟我说:我可能得了1型糖尿病,必须马上住院。

住院期间,医生告知:我的胰岛 β 细胞死亡殆尽,必须终生打胰岛素,并逐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一天四次,三餐饭前及睡前),并配合营养师跟我说明饮食的注意事项,陪著我到医院内的超商内看食品的营养标示,就这样我在医院待了一个礼拜后出院。

二、我的控糖经验

(一) 打胰岛素

当人吃了碳水化合物(例如:饭、面、面包、水果或含糖饮料等)之后, 经过消化,会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此时正常人会自动分泌胰岛素,将血糖带入细胞中储存,并会在身体中维持约5.6mol/L 的血糖值。

毛用碳水化合物源木材背景的选择

而我得的是1型糖尿病(或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无法自体产生胰岛素,导致吃了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经消化后,血糖停留在血液中,无法进入细胞中储存, 这导致了高血糖,将会侵害我的血管、眼睛、肾脏及其他身体组织,所以必须打胰 岛素,将血液中的血糖带回细胞储存,以吸收葡萄糖并维持正常的血糖值。

三餐饭前我打速效胰岛素约 3~6 单位(视该餐碳水化合物的量而定),由于是速效胰岛素,在打了之后的 10~15 分钟开始起效,所以打了之后不能拖太久才吃饭,否则会发生低血糖。

而睡前会施打长效型胰岛素11~12 单位(视当天有无运动而定),以维持一整天的血糖。

还有,胰岛素的存放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未开封的,我会冰在冰箱最下层 (切记不可冷冻),正使用中的随身携带,不可以超过 30 度。

如果天气太热, 我会将冷却剂和胰岛素放在同一个袋子裡,以免因天气太热而使胰岛素失效。

(二) 学习计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由于血糖值的上升在通常情况下是经由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而来,蛋白质、 脂肪与纤维对于血糖的影响不大,所以在吃饭前,必须知道该餐食物中所含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多少,以便配合施打相当剂量的胰岛素。

Insulin Syringes

​在发病初期,最好每餐吃的碳水化合物的量都固定,以便固定胰岛素的剂量。而经过一段时间后, 了解自己的身体对于多少碳水化合物的量需要多少胰岛素后,便可以针对该餐碳水化合物的多少来调整胰岛素。

那要如何计算各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呢?

台湾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由林瑞祥教授主编,册中对于常见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详细的记载,例如:100 公克的米饭中含有约60克的葡萄糖等,可以让病友做参考(大陆可以用“食物库”这一类的APP来查询,更方便)。像我在发病前半年,每天随身携带这本小册子,并带一个小型电子秤(做西点用的),吃东西时就秤一下,在对照册中所述该食物每百克中葡萄糖的含量,就可以知道我该餐吃了多少的葡萄糖啦。

虽然你会觉得麻烦,但这是必要的,因为在经过这一段计算葡萄糖的日子后,你已经可以大概知道哪种食物含有多少葡萄糖,不需要每样食物都秤,也可以知道应该打多少胰岛素。

反过来说,如果不知道所吃食物中葡萄糖的含量,就没办法知道该打多少胰岛素,这样就会不知道如何维持正常的血糖。

(三) 勤测血糖

血糖仪是必备的,我每天会测 3~4 次血糖,以随时监控自己血糖状态,如果太高则补打速效胰岛素,若低于4mol/L则要赶紧吃点东西。我再次强调,测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让你知道自己的血糖状态,以便做任何调整。而且扎针的疼痛也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减少, 或许未来科技能发展到无须扎针也能测血糖呢!

另我每 2 ~3 个月都会到医院测糖化血红蛋白,发病之初高达 12,但现在控制 良好,最近几次为 5.7~6.2 之间。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代表最近三各月间的血糖平均值,所以比起单一次的血糖值更能看出控制血糖的成效。

(四)运动

我在患病病前本就有运动的习惯,生病后一样维持运动,有氧运动(慢跑、 游泳、骑脚踏车等)及无氧运动(重量训练、拉单槓、做双杠等)我都会做, 在生病后到现在约 1 年 8 个月,我的身体比生病前更强壮。只是做运动时要注意血糖值,因为运动会消耗血糖,所以如果运动前血糖低于5.6,就应该先吃点含有碳水化合物的东西,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中我也会适时喝点运动饮料。

三、心得

从一开始的害怕、绝望,到接受与现在的乐观面对,我认为除了要有好的 相关糖尿病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

我在患病后,上网搜寻相关知识,发现有许多病友将自己的经历与控制方法发布在网上,这对于糖尿病的瞭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对于自己信心的来源,在于我知道很多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后仍然可以活的很久且没有并发症,例如:最长寿的1型糖尿病友 : 患病 82 年,现年87 岁的 Robert “Bob” Cleveland;

有些人有很杰出的表现,例如:电影明星哈莉贝瑞。

另外运动选手方面,美国有位奥运游泳选手也有第一型糖尿病、NBA 夏洛特山猫队亚当 - 莫里森(Adam Morrison)亦是,我想,人家有1型糖尿病都能游进奥运、打 NBA 了,那我呢?是真的被糖尿病限制住了,还是被自己弱小的意志给自我设限了呢?

所以我今年二月间,骑脚踏车从台北出发,经过宜兰、花莲、台东,过南迴公路到屏东枫港,花了六天,因为时间的限制,我只能环半岛,不过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走西部,把另一半给完成。

除了需要打胰岛素之外,我自认为与平常人没什麽不同,甚至期待自己要表现的更好,糖尿病是无法限制住我的!!!——与大家共勉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女朋友,有她一路上陪在我身边,我才能有今天的自信与小小的成就。

33岁,血糖13.3,拒绝吃药,7天后差点命丧黄泉!

张女士,33岁,体检发现血糖13.3mmol/L,医生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建议她及时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否则会很危险。

然而张女士拒绝服用降糖药,她觉得自己只是血糖略高了,又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她还担心一旦开始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就要终身依赖药物。

就这样,她坚持不吃药。一周后,因酮症酸中毒昏迷被送往医院急救。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医,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了解情况后,医生为她纠正了"糖尿病必须终身服药"的错误认知。

实际上,糖友通过科学治疗,将血糖等指标控制达标后,是可以实现"逆转"的。逆转后配合合理的饮食运动即可维持,不一定需要终身服药。

1、血糖高达13.3为什么要立即进行药物干预?

不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达到13.3mmol/L都说明机体已经无法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此时必须借助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防止血糖持续升高引发各种并发症。

其中酮症酸中毒就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2、为什么血糖13.3不治疗,短短7天就发生酮症酸中毒?

通常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的血糖会在16.7-33.3mmol/L之间,严重时可达55.5mmol/L。但由于个体差异,血糖值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血糖持续偏高而不采取降糖措施,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
血糖达到13.3,已超出正常范围2倍多。这表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如果不及时补充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血糖会持续升高,最终引发酮症酸中毒。

②代谢紊乱
持续的高血糖和酮体累积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加重病情。主要表现为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时可能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③脂肪分解加速
因为血糖中的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机体就会加速分解脂肪维持能量供应。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酮体,如果酮体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引发酮症酸中毒。

声明:本文用于科普交流,不作为其他患者的诊断和用药依据。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3岁女子患上糖尿病,医生劝告:这几件事情要记住,别不当回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咳咳,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总是觉得身体是铁打的,啥大风大浪都能扛过去。”这是张医生在接诊一位33岁的女性患者后,无奈地摇头叹息的开场白。

这位患者,我们姑且称她为李芳,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日常生活忙碌而充实。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她也不忘享受生活的小确幸。

比如说,那些美味至极却又糖分爆炸的甜品,以及工作间隙偷偷躲在角落里嗑的那一小包又一小包的薯片。李芳从没想过,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乐趣,竟然悄悄地在她体内埋下了健康的定时炸弹。

直到那天,她因为持续的疲倦和频繁的夜间起床上厕所,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医院,才发现自己已经患上糖尿病。

“你知道吗,李芳,”张医生一边审视着她的检查报告,一边轻声说道,“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就是吃得太甜了,但其实不仅仅是这样。”

“有一个观点,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想到——你平时用的那个,无处不在的东西,手机,对,就是手机,它也可能是你病情加重的一个隐形杀手。”李芳一愣,这跟手机有什么关系?张医生见状,轻轻一笑,开始了他的解释。

“长时间使用手机,尤其是在晚上,会干扰人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不足,就是糖尿病大敌。”

“睡眠少,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下降,长此以往,就会加重糖尿病症状,而且,你晚上用手机多了,晚睡,第二天就会更想吃甜的、高热量的食物,这个恶性循环,你觉得呢?”

李芳静静地听着,这么一说,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张医生接着说,“而且,你知道吗,长期暴露在蓝光下,特别是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影响我们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这不仅仅影响睡眠,还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所以,我说它是隐形杀手,一点都不为过。”

听到这里,李芳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糖尿病,不仅仅是因为吃得不健康,生活习惯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张医生,我现在该怎么办呢?”李芳忐忑地问。张医生看着她,语气温和但又不失坚定:

“首先,你要调整你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比例。其次,尽量早点睡,减少晚上使用手机的时间,特别是在睡前一小时内,尽量不要接触任何电子设备。再者,适量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糖。”

李芳点了点头,似乎有了一些方向。

在讲述完所有的医学知识后,李芳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张医生,我听说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糖尿病,这是真的吗?”

张医生笑了笑,然后开始解答,“是的,比如说,桑葚、苦瓜、芹菜等,这些食物都对控制血糖有一定的帮助。但我想强调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或药物能够单独解决问题。”

“糖尿病的管理,需要一个全面的方案,包括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你之前的病历里提到了你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制定一个更加个性化、更适合你的管理计划。”

听着张医生的解答,李芳感到了一丝安慰。她知道,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战斗,但至少,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关于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MCN首发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