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伤肾(糖尿病伤肾的药物有哪些)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一定会造成肾脏损伤吗?想要保护肾脏,应该注意什么?

有位糖尿病患者问华子,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就一定会造成肾脏的损伤?想要保护好肾脏,他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华子告诉他,从致病因素来说,糖尿病或多或少都会伤害到肾脏,但糖尿病并不一定就会造成肾病。

比较而言,血糖控制的好坏,与肾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保护肾脏,进行规范的降糖治疗就是预防肾病发生的关键。

一、糖尿病一定会伤害肾脏吗

肾脏是糖尿病重要的“靶器官”,在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中,糖尿病是重要因素,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肾脏损伤。糖尿病的伤肾机制,主要与4种因素相关。

1、高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类主要的供能物质,但是当血糖升高之后,就会造成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和氧化应激加剧等多种因素损伤肾脏。不仅会对肾动脉造成刺激,诱使肾脏动脉硬化、变窄,引起肾脏缺血。同时还会造成肾小球硬化,使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

2、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功能不足,而胰岛素除了影响糖代谢之外,也作用于血脂的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通常也会并发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脂质在肾小球内大量沉积,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3、高血压:当肾功能损伤之后,会导致肾素分泌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加重肾缺血。所以高血压与肾损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4、蛋白尿:肾损伤之后会导致蛋白尿,会造成肾小管-肾间质的损害,促进肾损伤进展。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尿中蛋白的过量摄取,会诱发炎性反应,会加重肾病。

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是什么

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是造成肾脏损伤的最初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糖尿病的整个病程中,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历高血糖的阶段,或多或少对肾脏都会造成损伤。但只要及时控制好血糖,糖尿病造成的轻度肾损伤,是可以逆转的

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有糖尿病的动物,持续一段时间高血糖就会表现出肾损伤。但是如果尽快把动物血糖降至正常,肾损伤就可以避免。多个大型的临床试验也证明了,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与改善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想要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关键点就在于规范的降糖治疗。糖尿病患者只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已经发生肾病的人,在强化控制血糖之后,也可以显著延缓肾病的进展。

对于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对这两种慢性病进行控制。肾功能下降严重者,平时要进行低蛋白饮食。另外如果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因为烟草中的毒性成分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加剧肾脏损害的发展。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或多或多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想要避免肾脏损伤,就一定要规范治疗,把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也需要积极治疗。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竟能“伤肾”!前4阶段可逆转?快瞧瞧咋做到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个听起来似乎和“甜”有关的名字,却早已成为无数家庭的“苦果”。许多人对糖尿病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血糖高”“不能吃甜食”的层面,殊不知,它还有一个更可怕的“隐形杀手”身份——“伤肾”。

是的,你没看错,糖尿病不仅能伤眼、伤神经,还会静悄悄地“啃噬”我们的肾脏,甚至导致不可逆的肾衰竭。但令人振奋的是,在肾损伤的早期阶段,糖尿病肾病其实是有机会逆转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抓住这个逆转的机会?

哪些信号提示我们的肾脏已经“告急”?今天这篇文章就带你全面了解糖尿病与肾脏的“爱恨纠葛”,并告诉你如何守护你的肾健康。

糖尿病为何会“伤肾”?这一过程竟如此“隐匿”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1.4亿人,其中约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而更可怕的是,许多人直到肾功能明显下降后才意识到问题,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糖尿病伤肾的背后,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对肾脏微血管的慢性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升高,肾脏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蛋白质开始漏出尿液,形成“蛋白尿”。如果不加以控制,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救吗?关键在于抓住这4个阶段

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分为5个阶段,而前4个阶段是可以通过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的。以下是各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肾脏高滤过状态
在糖尿病早期,肾脏承担过多的代谢工作,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此时肾脏尚未出现明显损伤,但已经处于高压状态。

第二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期
这一阶段,尿液中开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为30-300 mg/24小时),但肉眼无法察觉。此时如果采取有效干预,肾损伤是可以逆转的。

第三阶段:显性白蛋白尿期
这一阶段尿蛋白明显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小时),可能伴随血压升高。肾功能已有下降趋势。

第四阶段:肾功能下降期
GFR下降,肾小球损伤不可忽视,肾功能开始明显减退。但即便如此,通过科学管理,仍然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第五阶段:尿毒症期
进入此阶段后,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的前4个阶段是干预的关键窗口期,而一旦进入第5阶段,肾脏基本不可挽回。

如何发现肾脏“告急”?警惕这些早期信号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帮助我们察觉肾脏的异常:

尿液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提示尿蛋白的漏出。

下肢或眼睑浮肿:可能是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水分潴留所致。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或减少均需警惕。

血压升高:高血压常与肾功能损伤相伴。

乏力、恶心: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引发不适。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等手段,确定肾脏是否存在问题。

如何保护肾脏,远离糖尿病肾病?具体建议如下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科学的医学干预。以下是具体的建议:

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的长期稳定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础。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应根据个人情况与医生共同商定。

控制血压
高血压会加速肾脏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低于130/80 mmHg,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

饮食管理
饮食是关键。建议: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控制蛋白质摄入,避免过量,可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低糖水果。

戒烟限酒
吸烟会进一步损害肾脏血管,酒精也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应尽量避免。

定期体检
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早发现、早干预。

适当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血糖和血压,同时增强心血管健康。

避免滥用药物
一些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和中草药可能对肾脏有毒性,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

管理体重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建议维持健康的体重。

保持心态平和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影响血糖和血压,建议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减压。

个人观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贵在坚持与科学管理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血糖失控的结果。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肾损伤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自律和医生的指导同样重要。

从控制血糖、血压到饮食和运动,每一步都需要坚持和科学规划。只要抓住前4阶段的窗口期,就有机会让肾脏重新恢复健康。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肾脏健康,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保护好这对“沉默的器官”,拥有更长久的健康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是如何一步一步伤肾的?

来源:生命时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沈 波

近期,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戈尔韦大学医院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涉及4500多名患者,结果显示在糖尿病专科就诊的患者中,约42%有慢性肾病迹象;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肾病的发生率更高,几乎达到50%。

引起这一现象的“元凶”就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逐渐恶化,如果不加控制,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约30%~50%的尿毒症由糖尿病肾病引发;我国发生率也逐渐增高,糖友应高度警惕。

控制不佳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糖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比例很高,也会加剧肾脏损伤。因此,积极控制这些风险因素,戒烟戒酒,是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糖尿病肾病可防可治,关键在“早”。简单的血液、尿液测试是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早期证据。比如尿液检查可发现微量蛋白尿,或蛋白肌酐比例异常;如已进展到显著蛋白尿,多伴有水肿和肾功能损伤,肾损伤多不可逆,治疗效果不理想。

除了上述指标外,尿a1-微球蛋白(a1-MG)也被推荐作为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指标之一;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都可作为早期标记物。目前,尿液检查的可及度最好、最为准确可靠,单次或24小时尿液检查足以提供医生所需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和肾脏病的关系也有“复杂”的一面,不少糖友本身已合并其他类型的肾脏病。研究表明,25%~5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肾脏活检后,发现合并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如果糖友发现肾脏损伤,比如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评估,接受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