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肠糖尿病(糖尿病肠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糖尿病与便秘的“隐秘连线”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

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连接二:水分的“蒸发之谜”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如何调理?让肠道重新“上轨道”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

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

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4. 调整用药,避免“副作用”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

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结语:让肠道“不再堵车”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

糖尿病腹泻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健康科普排位赛#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经常发生闹肚子不舒服,没怎么吃饭,这时候如何治疗?有什么反应?会引发什么样后果?

一.糖尿病患者并发腹泻,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首先得获得患者用药信息,服用降糖药情况,有些降糖药可以引起患者腹泻,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二甲双胍(为例)是糖尿病诊疗指南所推荐的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 但在其使用的前10周易发生明显的胃肠道不良事件, 例如腹泻、恶心反胃、呕吐、腹痛等[1]。二甲双胍应用广泛,降糖作用确切,单药应用不会发生低血糖,还能抑制食 欲,减轻体重,减少肥胖。但部分患者服用后会 出现腹痛、腹泻。此时只要停药腹泻即止,不必应用止泻药。若停药后仍 无好转,应换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

2.患者为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也有可能为合并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2]: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病变, 尤其是胃肠自主神经病变,使胃肠蠕动变缓,胃排空减慢,食物堆积在小肠,造成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菌群失调,由此造成小肠蠕动过快,引起腹泻。胆囊神经病变,可使胆囊排泄障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均可造成脂肪吸收不良,引起腹泻,粪便内还有脂肪样油脂。

3. 细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不洁食 物和水感染沙门菌、痢疾杆菌引起腹泻,夏季多 见。患者粪便呈水样,甚至有脓血和黏液,伴有 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腹泻严重时,患者可 能出现脱水,加重高血糖,造成酮症酸中毒危险。 此时应针对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及时补充 液体。单纯应用止泻药不能奏效。此时应结合临床诊断配合实验室检查以确诊。

糖尿病患者腹泻原因复杂,而且腹泻多为间 歇性,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粪便排净,腹泻 停止。之后,胃肠道食物残渣再次积存,又有腹泻。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非细菌感 染,应用抗生素与止泻药效果不佳。腹泻无规律, 易发生低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很有必要。老年患 者特别要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二.糖尿病药物治疗如何治疗

如果排除降糖药和细菌引起的腹泻,那就是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性腹泻。据 统汁,约有20%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导致糖友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血糖不稳定。还有糖尿病患者甚至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迷惑性强,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其实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血糖控制得不好,易造成 胃肠功能紊乱[3]。

糖尿病性腹泻的特点是呈间断 或反复发作,时间从数小时至数月 不等。糖尿病性腹泻很少伴有腹痛 及下坠感,是其另一特点。

糖尿病性腹泻发生的原因与小 肠吸收功能不良有关。已经被消化 的营养素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 肠腔内渗透压升高;糖尿病患者小 肠运动迟缓,加上血糖升高的环境 使肠道细菌过度繁殖,造成菌群失 调;过多胆汁进入肠道产生刺激;糖 尿病人胰腺功能不佳,胰脂肪酶 泌不足;等。糖尿病性腹泻是这些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最重要的 是严格控制血糖达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 不佳的患者,所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并保持血糖稳定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基础,临床主张及早、合理地使用降糖药(结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标准)。

用药参考:1.通过呼吸氢检查,不难发现细 菌过度繁殖综合征。对此可口服抗 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进行 有效治疗。也可服用益生菌,如双岐 杆菌、地衣芽孢菌等,注意不要与抗 生素同时服用。

2. 对于腹泻次数较频者,可用洛派丁胺(易蒙停)每日 6~12 毫克,分 2 次口服;亦可用鞣酸蛋白口服 帮助收敛。

3. 有脂肪泻者应进低脂肪膳食。 可酌用胰酶制剂,如达吉、康彼身、 胰酶散、多酶片等,以加强脂肪消 化。此外,蒙脱石散、硫糖铝、消胆胺 都有吸附胆汁的作用,前二者还有 轻度的止泻作用,可酌情服用[6]。

患者为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测血糖(社区或自测),及时问诊医生,腹泻情况有无腹痛(判断为哪种腹泻),如果血糖较高,超过空腹血糖 > 16.7 mmol/L 或最高血糖 > 22.2mmol/L(平时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建议继续进行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必须经过医生辅导剂量与血糖测试),如果患者没怎么吃饭,此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糖果、饼干等食物)预防低血糖发生(胰岛素ADR为低血糖、过敏反应、体重增加,用过者主要注意低血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心慌、心悸、出汗、手抖以及饥饿感,同时伴有情绪焦虑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有时候还会有神识改变,头晕、头痛、认知障碍,严重者开始出现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可能表现为行为异常或者其他非典型症状,常会认为是精神病的发作,而且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以后,可以出现没有任何先兆的低血糖昏迷。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给予葡萄糖水救助,如果没有葡萄糖水,可以给方糖、糖水或者是含糖的水果、饮料,含糖的碳水化合物进行救治。对于低血糖严重的、已经昏迷的患者,可以给静脉葡萄糖输注。

如果患者测血糖,发现血糖不高,没有达到应该注射胰岛素水平,那就不用注射胰岛素,采取以往用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对于腹泻对症应用药物治疗,如(第三部分 药物参考)

糖尿病患者腹泻原因复杂,而且腹泻多为间 歇性,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粪便排净,腹泻 停止。之后,胃肠道食物残渣再次积存,又有腹泻。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非细菌感 染,应用抗生素与止泻药效果不佳。腹泻无规律, 易发生低血糖。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鼓励患者少吃多餐很有必要。老年患 者特别要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参考文献

[1] 杜素雅.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胃肠道安全性评价. 四川医学.2018,39(4):368-374.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46(11):787-789.

[3] 吕若琦. 糖尿病患者腹泻是咋回事.解放军健康,2017.4:38-38.

[4] Ismail-Beigi F. Palhogenesis and glycemic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les mellius : a physiological approach[J]. Arch Iran Med, 2012, 15(4):239-246.

[5] 潘晓晖 童南伟. 中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 几个困惑问题.临床内科杂志,2018,35(4):286-288.

[6]李增烈. 糖尿病性腹泻有特点. 家庭医学,2018,5:28.

糖尿病引发腹泻 可尝试粪菌移植治疗

每天7至8次,持续5个月,这样的腹泻让小朱(化名)痛苦不堪,近日,小朱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了粪菌移植治疗,两次移植后,小朱的排便次数减少到每天一至两次。

小朱是一位Ⅰ型糖尿病患者,今年才21岁,因为长期腹泻,他曾到某大医院消化科进行肠镜检查,均显示正常,被告知无特殊治疗方法而出院。经当地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推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粪菌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2019年12月27日上午,小朱来到二附院内分泌科就诊,鲁一兵主任经过详细的问诊、检查,翻阅以前的病历和出院小结,认为可以进行粪菌移植治疗,随后邀请医院消化科张发明主任进行粪菌移植前会诊。30日和31日上午,小朱分别接受了两次粪菌移植。

令他和家人开心的是,粪菌移植的第一天,即12月30日晚上,腹泻就停止了,当天解成形大便一次,无腹痛、发热等反应。第二天晚上,小朱进食过多,解便2次,同样基本成形。与此同时,其使用的胰岛素量有所减少,血糖更加平稳,早上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血糖6.2mmol/L。对于这样的结果,小朱和家人都感到满意,目前,小朱已经出院回家。

据鲁一兵介绍,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变得十分普遍,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涉及多个部位,如食管、胃、小肠以及大肠,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大便失禁以及腹泻,据统计大约50%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胃肠道症状。糖尿病腹泻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肠道菌群失调、胆汁酸代谢障碍、胰腺外分泌不足、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胃肠道激素改变等。

据悉,糖尿病腹泻常见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年糖尿病患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3:2。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相比较,糖尿病腹泻通常与便秘相交替,间歇期可能持续数天、数周至数月不等。

针对糖尿病引起的腹泻,目前仅有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减轻以及经验性的治疗。如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高血糖、治疗自主神经病变等。粪菌移植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实现对肠道内外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引起胃肠疾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已经开展了粪菌移植技术治疗上述疾病和临床症状40多例患者,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