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减负(糖尿病 减重)
山东给1900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减负!官方权威解读来了
齐鲁网·闪电新闻济南11月5日讯 高血压、糖尿病是国际公认的威胁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患病人数约3亿人,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其中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山东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5%,山东省患病人数约700万;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2.0%,全省患病人数约1600万,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医保门诊报销,推动城乡居民早认识、早预防、早治疗两种疾病,意义重大。
上一轮中国慢病和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8.3%,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9.4%。新一轮的危险因素监测今年刚刚实施完,最新的数据有可能更高,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存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基本都是长期的、连续的,并不需要每次都到三级医院就诊、都要请大专家开药,因此通过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可以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基层就诊,既为群众减负,又方便群众就医,更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为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10月30日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财政厅、卫生健康委、药监局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部署完善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今天,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政策说明如下:
一是享受政策人员主要由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确定,由医保部门纳入“两病”患者人群范围管理,落实相应的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之所以提出由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一方面考虑的是享受政策的人员需要有一定诊断水平的机构诊断,患病人员确实患有该疾病并需要长期服药,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性,尤其是偏远地区群众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路程较远,很不方便,所以,这次出台政策把疾病诊断放在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更加符合我省农村工作实际。
二是保障“两病”患者门诊用药,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普通高血压、糖尿病属于常见病,按分级诊疗的要求,应主要留在基层就诊,这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看病就诊的压力。
三是适度保障待遇水平。政策规定“两病”患者门诊用药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支付比例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50%;起付线和封顶线由各市根据当地基金运行情况和可承受能力设定;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两病可分别设定封顶线;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以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适当提高封顶线。既提出了政策的最低标准要求,又充分考虑各市基金的可承受能力,给地市留出了政策空间,不实行“一刀切”,体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政策要求。
政策规定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一是有利于更好保障基层困难群众用药需求,基层患病群众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购买价格较低的药品也能报销;二是有利于更好保障分级诊疗,引导更多群众能在基层就诊用药。
两病可分设封顶线,主要是指对统筹能力较低的市,可根据其保障能力和两病用药的负担大小设定不同的封顶线,以更好减轻糖尿病患者费用高的问题。尤其是对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两种疾病的患者、以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医疗费用较重,可提高封顶线,以减轻其用药负担。政策设定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负担程度体现了政策精准性。
山东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非常庞大,据测算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中约有1900万“两病”患者,“两病”门诊用药费用一年超过70亿元,此项政策实施后,山东省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将额外增加支出30多亿元,考虑到保障机制诱发的需求释放,相关支出将会再增加10%,基金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个别地方可能存在超支风险。对此,省医保局要求各地强化配套措施,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闪电新闻记者 亓廷廷 济南报道
“不扎手指行动”启动:为职场糖尿病人群“减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聪聪)6月14日,天猫健康携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三诺生物、阿里健康公益共同发起“不扎手指行动”,为职场糖尿病人群提供便捷、舒适的血糖监测服务,减轻控糖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据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4亿,近年来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18岁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岁至39岁人群达6.3%。长期久坐、高压、缺乏运动、熬夜的职场人群逐渐成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血糖监测以指尖采血为主,采样数据有限,操作不便利。此次“不扎手指行动”包括“150天血糖监测服务”公益活动、连续血糖监测(CGM)免费试用、血糖健康专科义诊三大举措。
责任编辑: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国务院为3亿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减负:门诊用药医保报销比例提至50%以上
每经记者:周程程 每经编辑:贾运可
北京天坛医院门诊收费处工作人员在工作 新华社图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为进一步加强重大慢性病防治,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会议决定,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3亿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将其在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至50%以上。
此外,会议还确定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措施。通过完善价格机制、取消不合理审批、实行“一窗办理”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落实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符合基本医保范围的医疗服务费用由基本医保基金支付。
推动国产药降价提质
高血压和糖尿病作为两类慢性病,都需要长期用药控制。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在2017年已经达到2.7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几年来重点省市公立医院化学药终端抗高血压药销售额逐年上涨,2018年达到78.01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51%。
糖尿病患者虽然没有高血压患者多,2017年也达到了约1.1亿人。相比而言,糖尿病的医疗费用更高。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重点省市公立医院化学药终端糖尿病用药市场逐年扩容,2018年达到67.68亿元规模,同比上年增长7.49%。
糖尿病患者用药负担重与并发症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有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3亿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将其在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至5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不设起付线,封顶线由各地自行设定。对已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患者,继续执行现有政策,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质优价廉的国产仿制药也是降低患者负担的重要举措。此次国常会提出,推动国产降压、降糖药降价提质。加快推进集中招标采购,扩大采购范围,降低购药成本,推行长处方制度,多措并举减轻患者负担。
落实医养结合机构优惠政策
此次国常会还确定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措施。明确简化审批。养老机构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医疗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其建设、消防等条件,可依据医疗机构已具备的资质直接备案。并且,通过完善价格机制、取消不合理审批、实行“一窗办理”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对此,国安国际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海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简化审批能够节省举办养老机构的时间成本,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仍有一定困难。首先是“医”和“养”的标准应该明确,特别是要明确医养结合中“医”的标准。此外,医养结合领域还面临人才培养以及盈利问题。社会资本的进入也是想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是目前医养结合领域盈利的还是比较少,需要政策在税费等方面进行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落实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符合基本医保范围的医疗服务费用由基本医保基金支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规定增加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
此外,会议要求,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护理等机构合作,支持上门服务,大规模培养养老护理等人才。对此,宋海英表示,与医疗、康复、护理等机构合作,比养老机构自己建医院成本更低一些,双方也可以相互支持进行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